附表2-2
淮滨县中小学校本课程建设优秀成果申请表
(教学成果类)
巧动脑 寻规律 数线段 科目类别 数学 课例名称 执教老师 ** 专业技术职务 执教老师简介 中小学一级 适用年级 五 课程时长 37 单位名称 马集镇方元小学 联系电话 ** 邮编 464435 彭辉老师,本科学历,自2008年参加工作以来,能从各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工作能一直兢兢业业,课堂教育教学严格认真,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许多的成绩,受到广大师生及家长的赞誉,并且多次受到市、县、镇教育部门表彰。 著作权人 ** 联系电话 ** 1、申报材料包含的所有信息与内容均真实、可信。申报作品 系著作权人原创成果,所有资料无抄袭,无弄虚作假行为。 著作权人2、主办单位若将作品公示、上网、发表或出版,著作权人表示( )。(请在括号中填写“同意”或“不同意”) 诚信承诺 著作权人签字: 年 月 日 注:科目类别是指与该校本课程相关或相近的学科类别,包括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中学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思想品德、思想政治、中小学体育、音乐、美术、劳动与技术、信息技术、幼教、电教、综合实践活动等
(包括课程建设背景与指导思想、课程目标与课程结构、实施过程与实施方法、课程特色与实施效果、课程管理与保障措施等。可另附页) 一、课程建设背景与指导思想 (一)课程建设的背景。《生活中的数学》课程是我校人才培养、教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综合办学实力的根本性体现。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二)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我校《生活中的数学》校本课程开发时,秉承“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和谐发展”办学思想。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建构现代化的课程体系,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整合,树立终身学习观,建构民主化的师生关系,以创新作为课程改革的灵魂,以培养学生“乐学、勤学、好学”的学习品质为准责,借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二、课程目标与课程结构 (一)课程目标 1、落实《生活中的数学》校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提高拓展型课程的教学质量,满足不同学生的基础、不同方向和不同层次发展要求。 2、把握好探究型课程实施,提升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和实践体验。3、确保“基础”,注重提高基础型课程的教学质量。不断“拓 展”,根据校本化的目标,使拓展课程与校本责任教育特色有机整合。 3、注重“探究”,切实提高“探究”课的质量。力求规范化、拓展化、活动化、自主化的管理,使“基础实,拓展活、探究新”。 4、构建学校完整的课程体系,促进教师形成正确的课程观和明确的课程意识。 (二)课程结构 我校《生活中的数学》课程由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组成,两类课程同时包括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的要求,体现三级课程对学生发展的要求。 (1)基础型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按照初中课程计划与新课程标准从量上保证开足,从质上保证开好基础型课程;同时从校情和学情出发,我校对基础型课程进行校本化实施,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将课程标准的要求具体化、细化。 (2)课程以培育学生的自主意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自我规划和自主选择能力为宗旨,是一种体现不同基础要求的、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课程。 三、课程实施过程与实施方法 (一)课程实施过程 校本 课程 方案 简介 — — 2
1、组织课程标准的学习。学校通过组织各类培训与学习研讨等途径,使教师深入理解课程教材改革的目的、目标与要求,形成共识,引领和指导教师在两类课程的实施中逐步做到相互渗透、有机整合。 2、认真落实课程计划。根据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保证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开设,我校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和学校课程表开展教育教学,做到了开齐课程科目,开足课时。 3、加强课程常规管理。为加强课程管理,我校建立了与实施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教研活动规范等,加强沟通。 (二)课程实施方法 1、充分调动教师参加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积极性,体现参与性。 2、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坚持校本化。 3、研究课程标准,促进校本课程开发的的探究性。 四、课程特色与实施效果 (一)课程特色 1、体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与教学特色。将校本课程开发与地方资源的有效整合,更好地体现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2、多样化的特色体现了师生发展的需要。综合利用地方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体现了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将使课程更能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更好地体现校本课程开发的需要性原则。 (二)课程实施效果 1、充分的发挥地方资源的教育功能和价值。利用地方资源开发的校本课程,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同时还能将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等思想教育蕴含在其中。 2、加速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通过课程的开发,满足了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需要,为其提供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机会,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高教育的效果。 五、课程管理与保障措施 1、积极以《生活中的数学》这一校本课程为依托,抓住课程改革优势,推进《生活中的数学》在我校课程实施 ; 2、转变功能,调整结构,开发资源,全面实施《生活中的数学》这一校本课程; 3、统筹设计安排综合实践活动,积极开展师生的研究性学习 ; 4、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新课程实施水平 。
— 3 —
(包括课程资源开发、教学设计理念 、教学重点、教学过程、教法运用、学法指导、教学效果、教学评价等。可另附页) 一、课程资源开发 为进一步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实现基础教育的课程目标,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全面发展。以满足学校和教师的需要,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促进课程与生活、课程与社会的联系,促进教师课程意识与课程开发能力的迅速提高。 二、教学设计理念 《巧动脑 寻规律 数线段》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点、线、面的知识后,才安排的教学活动。本课是组织学生探究发现、总结规律,开展有关“找规律 数线段”的数学活动,在活动中重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 使学生在实践、操作、探索中感受优化思想,形成数学思考,增强空间观念和节约意识。 设计 三、教学重点 1、探究多个点同时存在时线段的数法与道理。 简介 2、灵活、快速地找出线段条数的策略。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播放图片。(课件出示常用的生活中遇到的线段)。 二、组织新课,探究新知。 1、自主探究,明确提出问题,如何快速的数出线段的条数。 2、合作探究,发现快速的数出线段的条数方法。 3、学有所思,畅想快速的数出线段的条数的方案。 4、小组合作:如何在特殊条件下,快速的数出线段的条数?什么方法最好? 三、拓展创新 1、走进生活,走近线段。 2、如果把四条这样的线段在一起,怎样快速的找出所有的线段条数? — — 4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这个小问题,学问可真不少,在实际生活中、在数的过程中还要考虑些什么因素呢?(大家考虑的很全面,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深入的研究一下关于这些方面的学问。 五、作业 找出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的应用。 六、拓展延伸,引向深入。数学知识的探究不仅要在课堂上进行,而且课后仍然要进行,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 五、教法运用 1、演示法 2、讨论法 3、小组合作法 4、动画设计 六、学法指导 1、比较法 2、动手操作法 3、讨论法 4、分析综合法 七、教学效果 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学生和老师之间有深厚的感情基础,有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效果非常理想,在培养学习能力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十分显著成绩。 八、教学评价 能把先进的教学经验实施于教育教学工作中,能真正做到实施素质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前能认真备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