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人物形象再分析,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品味文字背后的内涵,感悟语言的魅力。
学情分析:
已经上完两节课。 第一节课,通读课文,顺序理清祥林嫂的人生经历。 第二课时,借鉴网络资源教学设计,研讨“一个日子;二次微笑;三样眼神;四场飞雪;五张账单”五个问题。学生初步分析祥林嫂形象及其生活环境。作业:①试析凤、宝、黛、祥林嫂眼睛的描写。②祥林嫂是谁害死的?
学生对“祥林嫂是谁害死的”认知情况较为笼统,“是当时的封建制度、封建思想、生活环境、人文环境”、“受其他人的冷暴力”、“再婚就要被世人鄙视,让人看不起”等。
重点难点:
理解祥林嫂之死的个人和社会原因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
我们已经理清了《祝福》的故事情节,初步分析了人物形象。今天,我们进一步探究祥林嫂之死的价值。
活动2【活动】交流、讨论课前作业 关于祥林嫂是谁害死的?
1.关于守妇道的问题,课堂辩论: 封建思想造成了祥林嫂的死。一不守妇道,二不让祭祀。 “嫁”与“卖”的讨论。柳妈说的“一头撞死”。 第一次的逃到鲁镇和卖给贺老六的反抗与幸福。 结论:不能简单地予以定论。
2.鲁迅: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
活动3【讲授】探究几个细节
一句话: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 (集体无意识)
1.关于东西方社会的妇女名字问题的讨论,理解过去女子的社会地位 再到鲁镇后,“仍然”叫她祥林嫂,“习惯”——集体无意识。 西方女子名,如:杰奎琳?肯尼迪?欧纳希思。 结论:名字显示了妇女的从属地位,东西方何其相似!
2. 祥林嫂的死和柳妈有关 孙绍振:当观念成为周围大多数人奉为神圣不可侵犯,就具有能具有杀人的力量。 许寿裳:人世的惨事,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 孙绍振:她反复讲述阿毛被狼吃掉的自我谴责。她的期待是很卑微的,哪怕是一点同情,只要有人愿意听一下她的悲痛,她的精神焦虑就减轻了。她反复陈说,引来的却是上上下下,普遍的冷漠和以她的痛苦取乐。 结论:礼教毁灭了祥林嫂。除了礼教,还有鲁镇的人。
半副对联:事理通达心气和平
(鲁四爷作为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他讲理学,自身却也困在理学的视界里,不能自拔。 理学:将天理与礼制秩序和伦理纲常直接联系,称:“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定理”。)
1.关于自身无意识的鲁四 “族权”与鲁四老爷的“事理通达”。 鲁四老爷的四次“皱眉”。 鲁四老爷的“照例”皱眉。 鲁四老爷的骂“谬种”。 2.祥林嫂的工钱五百文和“笑影”与幸福 结论:鲁四老爷是一个封建思想融入到血液里的一个人。他没有自觉,也是“习惯”了封建理学。
一声“钝响”
关于“我”在“钝响”中感到的沉闷与在我解脱 “钝响”与“我”的身份。
一件重要的事:问魂灵
(是死于社会暴力的迫害,还是死于自身的精神压力? 是否觉悟:她的痛苦和不幸来自不识字、没见过世面、见识少。)
关于祥林嫂的自我救赎与觉悟 孙绍振:更深刻的因果是,祥林嫂由于对损害她、摧残她的迷信观念缺乏认识而导致死亡。 可以说祥林嫂除了受礼教的迫害以外,还死于愚昧,死于缺乏反抗的自觉性。 这就是鲁迅所说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一方面是受迫害,被摧残,另一方面,又是自我摧残。
活动4【讲授】小结
有人说: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 作者写祥林嫂之死的价值在于呼唤一个启蒙主义的“春天”。 由集体无意识,到启蒙主义。 强调 “人”的价值。
活动5【作业】作业
写作:现代社会还有没有祥林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