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3课时 专题综合
【知识结构】
【释疑解惑】
一、儒家思想在我国历朝地位演变的历史原因
(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被冷落。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奴隶制度趋向瓦解封建制度正在确立,王室衰微,战乱频繁,新兴地主阶级急需强有力的手段来巩固新生的政权。儒家思想提倡“仁”、德治、维护周礼,这些思想主张无助于统一,不能适应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需求,必然受到冷落。 (2)西汉时期: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确立。汉武帝时,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的发挥中增添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等思想内容,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政治的需要,为封建专制政治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因而获得“独尊”地位。
(3)明末清初:受到挑战。明末清初中国开始卷入全球化浪潮,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
(4)新文化运动时期:儒家思想受抨击。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文化领域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把斗争矛头指向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宣扬资产阶级的新文化、新道德,目的是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宣扬民主与科学,解放人们的思想。
儒家学说地位变化所反映的中国封建社会在思想文化的特征:思想文化必须为专制主义服务,才能生存发展;思想文化的发展,反映了当时社会由割据到统一的历史趋势。 二、宋明理学 1.原因:
(1)历史原因:①魏晋南北朝以来,儒道佛三家出现相互影响和相互融合的情况,到唐宋时期,三教并行使官方儒学的统治地位进一步削弱;②为了重兴儒学,唐宋儒学家不断进行思考和探索,他们吸收佛、道哲学思想,力图建立一种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学说。
(2)社会原因:①政治上:两宋时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统治者要求调整统治思想,以适应唐末以来重建伦理纲常和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政治需要;②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大规模发展,推动了科学文化的进步;③思想上:是北宋初期思想解放的产物。
2.形成与发展:理学的形成,标志着儒家思想的成熟。理学对我国古代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收到后世历代封建王朝的尊崇,并逐步演变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后期占有统治地位的思想。 3.特点:
(1)建构在具有理性的形而上学本体论思维之上,通过诠释心性与本体、伦理与天道的联系及人与世界的关系,是儒家道德学说获得了形而上学和整体性的论述,使传统儒学内部的逻辑结构、价值转向、道德结构都获得了新的认识。
(2)作为一种哲学化的儒学,理学具有双重性。它的出现更加强化了封建主义的精神压迫,使人们屈从于封建主义的统治,阻碍人们的创造思维,同时又是儒学思想中的精华的发扬光大,理学家们的辩证思维言论体现出丰富的价值。
4.作用:
(1)重视人的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奋发图强,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意义。 (2)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地位,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三、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与欧洲启蒙运动比较
明欧末洲清启初蒙的运思动 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