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同学们在复习时绝不能死记硬背条条框框,而应该能够力透纸背,看清它背后所包含的东西,并且加以灵活运用。所以在复习时,首先要把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弄懂,其次要把它们串起来,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思维和理解。
前期,我主要做的是笔记整理和思考,我的笔记是按照题型来整理的,感觉这个方法还蛮有同。到了后期就抱着笔记什么的,每天就在纸上画一些自己理解的,做一些树状图什么的,把知识点梳理一下。
在这之后要做的就是提纲挈领,理出一个知识的脉络。最好的办法就充分利用专业课参考书的目录,可以在纸上把每一章的小标题都列上,再把具体每一个标题所涉及的知识一点点的回忆出来,然后再对照书,把遗漏的部分补上,重点记忆。这样无论考查重点或是一些较偏的地方,我们都能够一一应付。但是对于概念这种固定化的知识点,就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记忆,默写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我们很多同学都是不大喜欢动手,可能他们会默背或小声朗读要背记的内容几个钟头,但是不愿意写半个小时。殊不知古人所说的“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遭”这句话还是很有道理的。
新闻传播实务:
如果你没有可以参考的资料完成白手起家自力更生,那么先把一本笔记的提纲写出来,注意要时刻保持逻辑树结构,这个提纲可以清晰细致,也可以只有粗略的几条,但是要确保自己已经完全明白下一步要如何一步一把一本笔记整理出
来。然后以这个提纲作为指引你整理笔记计划表。比如专业课,第一章是基本概念比如大众传播理论的目标1、解释大众传播理论的效果2、解释人们用大众传播来做什么(更多重视受众的主动性以及他们对大众传播的使用,主要基于两个因素:一个是认知心里和信息处理方法,另一个是传播技术的转变,传播内容更加多样,从而使用户能够更能积极参与传播内容)3、解释大众媒介学习的机制。那么就把所有与这个部分有关的资料都找出来摊开,逐一阅读,再把它们整合成一块内容,整理好了再看下一章,如此推进。最终的结果就是一本符合你的逻辑结构和知识储备的备考笔记了。同时比较的好处在于,你会发现之前坚信的一些理念变得不那么确信了,之前清晰的事物变得模糊了,恭喜你,你已经开始摆脱成见而走上了寻找真理的道路了。怀疑并且努力验证假设,这是作为一个研究生所具备的基本素质,下面具体阐释专业课而得具体内容。
比较传播学定量研究中的调节变量和中介变量、网络社会资本、媒介对社会变迁的影响、文化全球化有哪些表现形式?传播媒介在这个过程扮演什么角色?这几部分主要是论述,我给大家推荐大树法,即专业课两门课的知识脉络是自成体系的,它里面的逻辑关系很清楚,可以用一个超大的树状图画出来。你们到后期要做的事就是自己找张纸,在纸上凭借记忆把自己对专业课的理解画出来,如果你能做到合上书能把书上绝大多数知识点回忆出来,那么专业课基本就算小成了。
插入知识点框架图,思维导图等
自己头脑装一个传播学框架,遇到没有思路的题,就一一往框架上卡。总能找到思路。但是,注意,传播学的框架远远不是5w这么简单。自己在看书的时候慢慢搭建,看到一点就塞进去,到最后就会有一个自己的框架。目前也没有什
么公认的好的复习方法,不过好在一向出的很简单。在此我的建议是大家在理解书中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做一些题(真题、教材的课后题,大部分章节的例题和课后习题)。
说起真题,大家可以在这里联想一下公共课,盲目的做题从来都不是正确的方法。拿考研英语来说,把握好真题就相当于考研英语成功了一半,众所周知考研词汇全部渗透在真题文章中,我把《木糖英语真题手译》中出现的陌生单词记录下来,然后重点背诵出现频率高的单词,把历年来的考研英语阅读理解全部翻译一遍,在掌握解读题意规律的同时,还提高了自己的词汇量;《政治新时器》这本书我前前后后做了两遍,重难点以及容易被忽视的细节都有涉及并详细分析,但是因为涉及的内容比较多,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背诵最精华的知识点,考试的时候直接填充即可,说了这么多政治英语,我们来接着谈专业课复习方法。
专业课需要你把书反复来回看,我当时的做法是:第一遍不奢求能看懂多少;第二遍需要你能理解大部分知识(这时可进行自己笔记的制作);第三遍要详细的过知识点,把不懂的都弄清楚,并对笔记进行修改补充,比如某些题落脚点在政治、经济权力上。例如答电影的题,要分电影本身内部“文本符号”和外部“票房利益和经济链条”。。同时进行大树法把全部书的脉络结构弄清楚;第四遍结合教材重点来看书,勤思考并锻炼用自己的逻辑来答论述题;第五遍开始背诵记忆名词解释和简答的相关要点,当你结构很清晰的时候这一遍其实不是很累。五遍过完,基本神功小成。
传播方法:定性和适用范围;创始人;特点;种类;优缺点评价;程序和注意事项;典型案例,
传播学派/传播人物:定性和贡献(方法论/理论);背景(国家、时代);
主要理论;评价(优点、缺点);影响和发展(理论影响、人物影响);代表作品这部分内容很重要,但你不要在看第一遍专业课的时候就急着记忆,大概率只是浪费时间。你可以在专业课框架基本熟练了以后(差不多四本书过了两遍以后)再去看这些章节,然后对着这些章节开始整体知识点的划分、记忆和利用。
这样做的用处主要有两个:1.帮助你了解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让你知道这些理论是干啥的,顺便帮你理清新传的许多特性;2.(划重点)这些结合中国实际的部分全是答论述题的绝佳材料,你在后期的复习要多积累多思考,这些东西我如何才能用到专业课的试卷上。
最后告诫各位学弟学妹,复习不要流于形式。
关于做笔记:据我所知,很多人做笔记就是“抄书”,这种不经过大脑的笔记权当浪费时间,知识并不会进入你的脑子里。最好在你已经理解的情况下,结合历年真题挑书上重点记笔记。
关于画框架:理论框架的用处真的因人而异,要结合自己的情况选用。有些人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用理论框架将书理清更容易背诵,有些人(比如我),辛辛苦苦做完框架,发现没啥用就再没看过,还不如直接背书来得实在。但是,专业课推荐你们按照时间画框架图,会有不一样的效果哦!比如我自己准备的传播理论:定性和适用范围;提出者(国家,人,年代或者背景,书籍);概念(含义、内涵、外延);概念或者是理论的评价(意义,缺陷);概念和理论的发展;
备注:模式:基本假设、历史回顾、研究现状、批判性的评价
关于打卡:打卡是为了激励自己更好地奋斗,而不是给别人看的。不要自己在图书馆自习室玩会儿学会儿,晚上还发个朋友圈发个微博说自己学了一天好累什么的,除了浪费时间。满足虚荣心,没有任何好处。记住,不要自己感动自己。
备考期间还是建议不要太紧绷,要有张有驰。我自知是个“三分钟热度”的人,一件事坚持不了太久。所以备考之初就规定自己每周周末休息一天,看个电影/唱个歌/逛个街。平常复习的时候就认真复习,休息的时候就放开了玩,当作一周辛苦的奖励。在图书馆/自习室玩手机的时间还不如出去放松,呼吸呼吸新鲜空气,调节一下自己的坏心情。
每年考研人数那么多,总会有人上岸有人落榜。功利心太重反而让人压力倍增,影响学习效率。大家放宽心,按部就班地学,无论最后结果怎样,至少无愧于心。而且就算考上研究生也不是就大功告成了,未来还有很多路要走。认真务实的准备是前提,那么好心态就是好成绩关键。
下附我自己曾经用过的一些资料截图,我都在high研网和high研app里面做了分享,大家可以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