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西方音乐史(巴洛克-古典)复习提纲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西方音乐史(巴洛克-古典)复习提纲

一、巴洛克时期 蒙特威尔第:

巴洛克时期意大利作曲家,被誉为巴洛克早期最伟大的作曲家。是威尼斯乐派的奠基人。主要创作歌剧和牧歌。他的世俗作品最出名,写有9卷牧歌前几卷运用了属于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而后几卷牧歌集则具有巴罗克时期的音乐风格。他的歌剧作品主要有《奥菲欧》、《尤里狄西返乡记》。《奥菲欧》是他最早的作品上演于1607年被誉为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歌剧,此后歌剧进入成熟发展期。 他的创作可以看作史从文艺复兴晚期通往巴洛克的一座桥梁。

他的贡献有:他是牧歌集大成者;写作带情感的旋律,摆脱宗教束缚;牧歌集第五卷提出两种常规的思想;确定歌剧中独唱与合唱、主调与复调、声乐与器乐比例关系;运用“震音”的手法创立“激情风格”;连接文艺复兴时期与巴洛克时期。 A·斯卡拉蒂:

巴洛克时期意大利作曲家,主要创作在声音领域,共有115首歌剧,150首清唱剧以及600首康塔塔,其中歌剧最为代表,代表作有格丽塞达尔。他是歌剧发展史上重要的作曲家,那不勒斯乐派的创始人。他的贡献有首创了返始咏叹调,干唱宣叙调(用于较长的独唱或独白,只用通奏低音伴奏)和带伴奏的宣叙调(用于富有情感的场景中,由乐队伴奏),赋予美声唱法广阔的施展空间;确立了那不勒斯歌剧序曲快—慢—快的三段形式,成为交响曲的先声;创用了巴罗克晚期典型的管弦乐编制:弦乐四声部加上双簧管、大管、小号和圆号等;为正歌剧定性做出巨大贡献。 维瓦尔第:

巴洛克时期意大利作曲家,作有歌剧、教堂音乐和各种器乐合奏,最重要的是500多首协奏曲,大部分是小提琴作品。他的协奏曲多有标题,代表作有《四季》。对巴洛克音乐走向古典主义音乐由重要作用。

他是继托雷利之后进一步确定小提琴独奏协奏曲的形式结构;他的作品主题简洁富有动力,大部分协奏曲是三个乐章(快-慢-快),对大协奏曲定型起到重要作用;他还发展了配器技术。

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四季》,这是一部小提琴独奏协奏曲,出版于1725年。有4个标题分别为“春、夏、秋、冬”每一个部分前都有一首短诗描述音乐中表现的场景,是最早的标题音乐之一。 吕利:

巴洛克时期法国作曲家。作品有宗教作品和器乐作品,最主要贡献在歌剧创作,法国歌剧的创始人。代表作品有《阿尔米德》《爱神与酒神的节日》。他1762年之后创作的作品被他称为抒情悲剧。他的主要贡

献有开创了法国歌剧,突出合唱队与芭蕾舞地位;确立了法国歌剧的形式由一幕五场景构成;创立了慢-快-慢的法国序曲形式;歌剧采用法语,以有伴奏的宣叙调代替意大利式的干念宣叙调,使宣叙调具有歌唱性;歌剧中大部分用宣叙调,很少用咏叹调。 科雷利:

巴洛克时期意大利作曲家、小提琴家。同时也是博洛尼亚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出版了 5 册三重奏鸣曲,12首大协奏曲,12首小提琴与羽管键琴曲等。代表作品有《福利亚变奏曲》。

他的风格是以清晰的调性为特征;系统的运用模进;每首作品都包含主调与复调。他的贡献主要有确立了乐队中统一弓法的形式;明确了大协奏曲的乐队编制,将小乐器组设计成三重奏鸣曲的格式,亨德尔和巴赫的独奏奏鸣曲与乐队协奏曲就是在他创作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第一个完全用大小调体系进行创作的作曲家;《福利亚变奏曲》是最早的小提琴弓法大全。 库普兰:

巴洛克时期法国作曲家。他的作品涉及弥撒曲、经文歌、康塔塔、室内乐,他的最重要的作品是四卷古钢琴组曲。四卷共有27首组曲组成,每首组曲由若干小曲组成。组曲的手法为T-D-D-T。他的贡献有提倡华丽风格。音乐精致、小巧玲珑、富有女性美,同时也具有宫廷装饰性的风格,对理查·施特劳斯、勃拉姆斯等浪漫派音乐家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羽管键琴的指法、触键方式、装饰音等方面做出杰出贡献,对巴赫产生了影响。 拉莫:

巴洛克晚期法国重要的作曲家。创作有羽管键琴独奏曲、室内乐、歌剧、康塔塔等作品。他的歌剧继承了吕利歌剧音乐的特征,没有意大利歌剧中那种宣叙调与咏叹调的截然对比,以宣叙调为主,在咏叹调中朗诵般的音调亦多于旋律性强的歌唱。歌剧的音乐结构同样是独唱、合唱及器乐间奏的结合,芭蕾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器乐多为分段性插曲,每个小曲自成一体,便于舞蹈的进入;他把法国戏剧音乐固有的装饰性和娱乐性发展到顶峰。在和声处理上打破了传统的法则。著有《和声学》构建了和声体系,使之成为近代和声学理论的基础。 康塔塔:

巴洛克时期流行的一种声乐题材。包括宣叙调、咏叹调、重唱、合唱和管弦乐的多乐章声乐套曲。形式与清唱剧相似,但规格较小,内容简单,侧重于抒情,不一定采用宗教题材。康塔塔于 1600 年前后诞生于意大利,最初泛指声乐作品,与器乐曲奏鸣曲对应。后来康塔塔流入欧洲的其他国家,英国、法国和德国的作曲家用本国的语言进行康塔塔的创作。创作康塔塔的作家有A·斯卡拉蒂、库普兰、拉莫等。1700年以后,它在德国得到很大的发展,并在巴赫的创作中达到顶峰,著有《农民康塔塔》、《咖啡康塔塔》、《复活节康塔塔》等;巴罗克时期之后,康塔塔逐渐衰落。

清唱剧:

清唱剧是一种流行于巴洛克时期的大型声乐套曲,内容富于戏剧性和史诗性。它和歌剧一样,也包括合唱、重唱、咏叹调、宣叙调、序曲和间奏曲等,但因清唱剧是一种只唱不演的所谓“清唱”形式,无动作表演和布景,内容以《圣经》题材为主,所以与歌剧相区别。清唱剧分为两种形式,一是使用拉丁文的清唱剧,以《圣经》为题材,属于宗教音乐;二是使用意大利文的清唱剧,面向公众,不局限于《圣经》题材,取材自由,因此被称为“世俗清唱剧”。代表作家有A·斯卡拉蒂、亨德尔、海顿等。代表作品有《灵与肉的体现》、《弥赛亚》、《创世纪》等。其中《灵与肉的体现》是第一部清唱剧上演于1600年由卡瓦莱里创作。 受难乐:

受难乐是关于耶稣受难的记述而写成的一种清唱剧。它产生在意大利,后来在德国的新教中得到发展。受难乐在发展过程中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中世纪罗马天主教仪式中开始出现受难乐的雏形。 2、14 世纪后半叶,单声部圣咏构成的“素歌受难乐”成为受难乐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3、15 世纪开始,复调手法的运用使受难乐形成“应答受难乐”。 4、17世纪中叶,受难乐发展到第三个阶段——“受难清唱剧”阶段;它借鉴了清唱剧和歌剧的写法,运用众赞歌音调,并且加入了《圣经》之外、自由释义的歌词段落。受难乐代表作曲家有许茨、巴赫等。代表作品有许茨的《耶稣复活的故事》、巴赫的《马太受难曲》、《约翰受难乐》等。巴赫的受难乐作品使受难乐这种题材达到最高境界。 巴洛克奏鸣曲:

巴洛克时期的奏鸣曲泛指器乐曲,与代表声乐作品的康塔塔相对。巴罗克时期的奏鸣曲通常由几件乐器演奏,属于室内乐,音乐家们喜好创作三重奏鸣曲(一般是两个小提琴分别演奏两行谱和两个通奏低音乐器演奏一行谱,共三行谱的合奏);18 世纪上半叶,独奏奏鸣曲(一般以键盘乐器为主,也有以小提琴为主,加上通奏低音乐器)取代了三重奏鸣曲的地位。奏鸣曲可以分为两类,分别为教堂奏鸣曲和室内奏鸣曲。前者比较严肃,由“慢-快-慢-快”四乐章组成, 多用于宗教仪式,是古典奏鸣曲的前身;后者具世俗性,带有舞曲风格,常常在宫廷和私人客厅中演奏,为古典组曲的前身。代表人物有维塔利、托雷利、科雷利、D·斯卡拉蒂等。代表作品有D·斯卡拉蒂的《D大调奏鸣曲》k119等。 巴洛克组曲:

巴洛克组曲是由几首乐曲按照对比原则组成的一种器乐套曲,其中各曲有相对的独立性。巴洛克组曲通常由阿勒曼德舞曲、库朗特舞曲、萨拉班德舞曲、基格舞曲四种舞曲组成。它们在速度上形成慢-快-更慢-更快的对比,用同一调性构成。四种舞曲的基础上可增加一首前奏曲,两首舞曲之间还可加入一首或几首其他舞曲。巴洛克组曲代表作家有大库普兰、巴赫等。代表作有大库普兰的《莫妮卡姐妹》《神秘的夫人》、巴赫的《法国组曲》、《英国组曲》和《德国组曲》。

赋格:

赋格曲是巴洛克时期一种严格运用卡农模仿手法的复调体裁,它是17世纪在里切卡和坎佐纳等音乐体裁上发展起来的。赋格曲有二至六个声部,一般常见的是三或四声部。赋格曲有两部分组成,一种是呈示段,另一种是插段。呈示段中,主题相继在主调和属调上被陈述和模仿。在插段中,通常要转调,主题不再完整出现。赋格曲的代表作曲家是巴赫,他的《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将该体裁发展到了顶峰。 亨德尔:

巴洛克晚期德国作曲家,主要创作歌剧、清唱剧和器乐作品,他是巴罗克音乐向古典主义音乐过渡的重要音乐家。亨德尔是巴罗克后期最重要的歌剧作曲家,有 40 多部歌剧,代表作有《奥兰多》等。清唱剧是代表亨德尔最高音乐成就的体裁,他写过 23 部清唱剧,取 材于《圣经》和教义内容,用英文创作,广受英国民众的欢迎,代表作有《以色列人在埃及》、 《弥赛亚》、《参孙》。他的器乐作品的重要性不如歌剧和清唱剧,创作了管风琴协奏曲、两卷古钢琴组曲、大协奏曲等,最重要的器乐作品是两部乐队组曲《水上音乐》和《皇家烟火音乐》

他的歌剧和清唱剧达到了巴罗克时期音乐的巅峰,歌剧中的咏叹调显示了前所未有的技巧。他的《奥兰多》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但是并没有得到广泛认可。他开始转变方向1742年首演于都柏林的清唱剧《弥赛亚》大获成功,成为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水上音乐》、《皇家烟火音乐》也是巴罗克时期器乐的杰作。

亨德尔的音乐常常注重戏剧效果,以主调音乐风格为主,少用转调,强调节奏重音,以渲染气氛;旋律富有歌唱性,具有宽广庄严的特点。他虽然处在复调音乐发展的盛期,但在 写作中十分注意纵向的和声关系,这种创作方式预示了主调音乐风格的到来。 巴赫:

巴洛克时期德国管风琴家、作曲家。巴赫的作品在声乐与器乐都有建树。他的声乐作品主要在宗教音乐方面大多是路德派新教的宗教音乐。创作的近300部教堂康塔塔,5部受难曲中完整保存了两部:《马太受难曲》和《约翰受难曲》。

器乐作品方面,作有大量各种体裁的管风琴曲,包括众赞歌幻想曲、前奏曲、变奏曲、赋格曲、托卡塔、等。他还把维瓦尔第的小提琴协奏曲改编成管风琴协奏曲和古钢琴协奏曲。巴赫著名的器乐作品为两卷《平均律钢琴曲集》《法国组曲》《英国组曲》《帕蒂塔》《六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和帕蒂塔》《六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独奏长笛奏鸣曲》。以及重要的乐队作品:4 部《乐队组曲》和 6部《勃兰登堡协奏曲》等。他最后的作品《戈德堡变奏曲》、 《音乐的奉献》和《赋格的艺术》是300年来复调技术的总结性作品。

巴赫的成就有很多他的《平均律钢琴曲集》首次将十二平均律全面系统地运用到音乐创作实践中,有力地证明了平均律的优越性,开辟了欧洲音乐的新天地。把复调音乐的技巧发展到登峰造极的程度,《音乐

的奉献》和《赋格的艺术》总结了中世纪以来的复调音乐写作技术。巴赫是巴洛克时期复调艺术的集大成者。他是钢琴协奏曲的奠基者。巴赫的器乐创作使巴罗克时期的器乐发展到巅峰,改变了之前器乐属于次要地位的局面。 《马太受难乐》:

巴洛克时期,J.S.巴赫《根据<马太福音>创作的耶稣受难曲》的通用名称。由双合唱队、独唱、双管弦乐队和两架管风琴于1727年受难节首次公演。唱词取自《马太福音》的第26、27章,由男高音宣叙调和合唱陈述故事,缀以众赞歌、重唱及大量咏叹调,耶稣、彼得、犹大等角色由男低音和男中音分饰,合唱队有时参与故事叙述,有时又作为旁观者对情节加以评述。《马太受难乐》遍布精雕细琢的音乐绘词法,并将所有音乐要素融会在壮丽辉煌又富于戏剧性的宗教主题下,是路德教堂戏剧音乐的完美典范。 《勃兰登堡协奏曲》:

巴洛克时期,巴赫为勃兰登堡选帝侯而作的一组管弦乐作品,共6首。乐曲多为“快-慢-快”的三乐章形式,每首有不同的乐器配置,其中第3协奏曲和第6协奏曲没有突出的独奏乐器,属于乐队协奏曲,第1245首以合奏组和独奏组进行竞奏对比,属于大协奏曲类型。《勃兰登堡协奏曲》是巴赫管弦乐作品登峰造极之作。 《哥德堡变奏曲》:

巴洛克时期,巴赫于1742年出版的《键盘练习曲》的第四部分,应学生和钢琴家哥德堡之请为俄国伯爵而写。包括主题与30个变奏,标志着巴洛克变奏曲难以逾越的高峰,30个变奏分为10组,每组由2个技术性变奏和一个卡农变奏构成,各首卡农依次采用从同度到九度的音程写作。 《平均律钢琴曲集》:

巴洛克时期,巴赫为键盘乐器而作的两套曲集,第一集1722年左右完成,有明确的教学目的,第二集1740年左右完成。每集各有24首前奏曲和赋格,用遍24个大小调写作,每一首前奏曲与赋格置于同一调性上,但主题没有联系。前奏曲形式自由,赋格曲展示了巴赫卓绝的对位创作技艺。曲集证实了十二平均律的优越性,进一步确立了西方大小调式,是巴赫键盘作品最高杰作。 《弥赛亚》:

巴洛克时期亨德尔所作的清唱剧,内容来自于《圣经》,1742年首演于柏林。弥赛亚意为“受膏者”,是基督教对救世主耶稣的称呼,此剧讲述了耶稣的一生,共3部54曲,分别讲述了耶稣的诞生,受难与复活。合唱是此剧的核心,著名的段落如“哈利路亚”显示了巴洛克宗教合唱音乐壮丽辉煌的顶峰。 格鲁克:

18世纪上半叶德国作曲家,对意大利正歌剧的成功改革确立了他在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他的代表作品有:歌剧《阿尔西斯特》、《伊菲姬尼在奥利德》、《奥菲欧与优丽狄茜》。

西方音乐史(巴洛克-古典)复习提纲

西方音乐史(巴洛克-古典)复习提纲一、巴洛克时期蒙特威尔第:巴洛克时期意大利作曲家,被誉为巴洛克早期最伟大的作曲家。是威尼斯乐派的奠基人。主要创作歌剧和牧歌。他的世俗作品最出名,写有9卷牧歌前几卷运用了属于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而后几卷牧歌集则具有巴罗克时期的音乐风格。他的歌剧作品主要有《奥菲欧》、《尤里狄西返乡记》。《奥菲欧》是他最早的作品上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7jaj3v5t98uhsm07tfq670et7c1ze0174l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