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一、课标要求
本节是第四章第3节,课标要求通过对简单数据库的解剖分析,了解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使学生意识到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强大功能,从而养成积极的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习惯。
二、教材与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重点是学生通过对“学生电子档案”数据库的操作与体验应用,感受到数据库管理的高效性、合理性,明白数据库管理的思想,从而具备应用数据库管理数据的意识。
教学难点:能将数据库管理的思想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问题。
为什么这样确定重点难点:所有的技术都是手段,都是为我们的应用目标服务的,而在此过程中,具体怎么做,每个人有不同的方法,因此本节重点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体验,感受到数据库管理信息具有的强大功能。在此过程中,切身感受用数据库管理数据的高效性、合理性,并且同时培养学生根据目的选择管理数据的方法的能力。
只知道数据库管理的思想而不能应用它来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也是没用的。因此,我把本节的难点设置为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问题。在教学的第三个环节,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情境,尝试依据动手操作和交流分析得来的体验,去创建一个简单的数据库。此环节目的是实现难点的突破。
教学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位置:本节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教材必修模块第四章“信息资源管理”的第3节“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与方法”。本章前两节内容是手工管理信息和使用计算机管理文件,本节内容是利用数据库管理信息的方法和思想。通过打开数据库文件,进行实时的体验和操作,直接感受到利用数据库存储、管理大量数据具体有优势。表面上是要使学生达到对数据库进行了解,体验数据库管理的思想的目的,实际上是通过更多、
更深的体验,将学生的视野引向技术背后的思想和价值,引向信息技术的灵魂——信息文化。信息社会要求学生具备利用信息技术处理问题的能力,因此,本节课也是本章的重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强大优势,培养学生形成积极主动利用信息技术去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简单数据库的解剖分析、操作,知道数据库的基本结构,初步掌握表、记录、字段等基本概念,明确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2. 过程与方法:以学生身边的事物为载体,通过学生动手体验和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体验、交流中得出结论,并熟练应用得出的结论来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数据库管理信息的思想,感受到数据库管理数据的优势。激发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的使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态度。从而提升信息素养。
四、学情分析
学生是教学过程中基本的要素之一。由于种种原因,学生的起点是不同的,部分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学到了一些数据库操作的知识,但缺乏对数据库管理的思想的认识。然而教材是统一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无法照顾到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另外,我校高一学生思维活跃,乐于探索新问题。结合我校学生情况,为使教学尽量贴近大多数学生,我以“学生电子档案管理”这一学生身边的事例创设情境,结合实例,教师引导,学生体验、感悟,得出自己的观点。
五、教学策略设计 1. 教学方法设计
⑴ 采用常见事例,以兴趣促学习。本节内容理论性强,较为抽象,学生不易理解。以学生身边常见的的事例为载体进行教学,较易吸引学生兴趣,从而创设一个生动的学习氛围。
⑵ 小组协作。学生创建“超市管理数据库”的过程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探讨共同完成任务。由于我校每班学生人数较多,教师在课堂上很难兼顾到所有学生。因此尝试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学习。小组学习中,小组长选择计算机操作与信息技术掌握较好的学生担任,负责答疑,并且组织组内同学讨论、参与活动。起到“小老师”和组织者的作用。本学期课堂上一直尝试小组学习的模式。经过实践,感觉到小组合作方式在课堂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学生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合作中增强了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2. 教学资源 设施:多媒体微机室 课件:教师自制教学课件
资源:“学生电子档案”数据库、创建“超市商品管理”数据库的简单需求分析表。
六、教学流程框架
七、教学流程
(一) 创设情境 体验感悟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数据管理技术在很多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例如,商场购物、存款取款、出行购票、点卡充值、QQ聊天、论坛交流等等,在这些应用的背后,都有着数据库技术的强大支撑。例如,为什么我们每次登陆都能显示出自己的qq资料?为什么某人修改了自己的资料后其他人就能看到修改后的内容?
生回答。
实际上,同学们的qq资料就是存在数据库中的,我们每次登陆就是到数据库中读取资料的过程,某人修改他的qq资料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数据库进行操作的过程。 图1
数据库不但能够长久保存各个领域的数据,同时也为生产和生活提供了重要的服务。那么,数据库中的数据是以何种方式组织起来的呢? (下发“学生电子档案管理”数据库到学生机。) 体验1:了解数据库的结构
(1)以下数据库是我校学生电子档案的数据库。请打开数据库,看看这个数据库包含了哪些元素?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生答。得出库、表、记录、字段的概念。
教师结合“学生基本情况”数据表引导学生分析数据表的结构。 小结:结合图2说明数据库、数据表、记录和字段的关系。
(2)动手体验:请试着向“学生基本情况表”中添加一条记录。
(3)如果要在数据库中添加学生历次考试成绩,还应该在此数据库中建立什么表?表中至少需要哪些字段?
学生讨论、分析、回答。若不完整,其他学生补充。 师同步完成学生历次考试成绩表。
体验2:在向数据库中输入学生信息时,误将王思蒙的学号输入为“20030104”,请在基本情况表中将她的学号改为“20040104”,并且观察数据库会有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小结:通过动手操作体验,同学们了解到以上三个表分别保存着不同内容的数据,学生基本情况表保存着全校学生的基本情况的信息,学生奖励数据表保存着获奖学生的奖励信息,学生处分数据表只保存着受处分学生的处分信息。三个数据表中的数据通过学号互相关联,互不影响,又相对独立完整,共同记载着学生的在校表现。由此可见,数据在数据库中的存放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序的,数据库实际上是以一定的组织方式存储在一起的相关数据的集合。
[设计意图]:遵循我校“互动·体验·感悟·创新”的教学模式,以“学生电子档案管理”为依托,引导学生亲自体验,在体验中感悟什么是数据库,对数据库有初步的认识,获得对数据库的直观感受。
(二)逐步深入
我校学生电子档案数据库中有学生基本情况表、学生奖励表和学生处分表。三个表分别保存着不同内容的数据。
问题1:学期期末,学校决定对在奥赛中获奖的学生进行奖励,需要找出获奖学生的学号、姓名和获奖内容。但是学生奖励数据表中只有学生学号和奖励内容两项,学生姓名存在于学生基本情况表中。如何能知道获奥赛奖励的学生的姓名?
师启发:可以使三个表建立联系,通过他们共有的字段。 学生讨论、分析、回答。
教师演示:查询获得奥赛奖励的学生的姓名。
问题2:为什么将实际生活中的一个学籍表,在数据库中拆分成“学生基本情况表”、“奖励表”和“处分表”三个表呢?为什么不把这些数据放到一个表中?
学生讨论、分析、回答。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关注到数据库管理信息的方法和思想,对数据库有进一步的认识。体会到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强大功能。
(三)联系实际 应用创新
某超市为了便于管理商品,决定使用数据库对商品进行管理。以下是该超市的商品信息表,你认为应该怎样设计此超市商品管理的数据库?
提示:数据库中包含哪些表?每个表中需要设置哪些字段?怎样建立数据库中各表之间的关联?
请同学们以小组的方式讨论完成,每组提交一份。
某超市商品信息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