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江苏南通师范第三附属小学(226007) 朱晓方 【期刊名称】《小学教学参考》 【年(卷),期】2010(000)004 【总页数】2
温家宝总理在北京一所小学考察时曾经深情地对孩子们说:“你们不但要学到课本里的知识,更要学会表达。”为什么温总理把表达看得那么重要?因为表达,尤其是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流的一种载体,它对社会的进步以及一个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可现实中,作文教学却处于“三无”状态——教师教作文无法,学生写作文无奈,教学的结果是无效(贾志敏语)。
著名学者马正平教授认为,作文能力本身是个虚无,必须依附在某些因素上才能成为能力。那么,作文能力主要依附在哪些因素上呢?马教授说,第一是作文兴趣,第二是作文意志,第三是人格背景,第四才是作文能力。也就是说,作文兴趣本身就是作文能力之一,而且是第一重要的能力。那么,如何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呢?笔者做了一些尝试。
让日记成为心灵舒展的画卷
真正的写作是一种进驻内心的过程。要让学生的习作成为心灵的表白,必须引导他们充分感受生命的蓬勃与美丽,获得心灵的感悟和思考。日常生活中,惊天动地、永载史册的大事不会很多,但就是那些看来平常、细微、不经意的生活,构成了一个个鲜活灵动的生命和绚丽多彩的人世,蕴含着耐人咀嚼的情意。于是,我和孩子们开始了“生活记录”:每日记下生活的点滴。愤怒也好,不
满也好,羞涩也好,疾呼也好,感谢也好,道歉也好,兴奋也好,后悔也好,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哪怕一句话,一行字,记录下自己的心情,自己的故事,自己的观点,自己的感触。以下为学生的两则记录。 12月7日 星期一 晴
今天,我一出门就感到无比寒冷,据说今天是零度,我穿了一件棉毛衫,一件毛衣,一件外套,而且戴了一顶帽子和一副不露出一个手指头的手套,可还是感到冷!我恨不得躲在家里不去上学了。好冷啊! 12月8日 星期二 小雨
今天早上,我来到学校,外面下着雨,站在窗口往下望去,地上湿湿的,可两个花圃之间的水泥地却毫无水流的痕迹。听朱佳亮说,在南京,你过了个弯,在下雨;再过个弯,或许就是大晴天。真有趣!
学生提起笔来“我手”写的是“我心”,没有内容的束缚,没有篇幅的羁绊,学生的心灵随文笔一同舒展,不必编成人爱听的话。科学家在思考他认为重要的事,孩子也在思考孩子们认为重要的事,每个人都在思考着在他看来当下最重要的事。拿起笔把当下最重要的情感和思想记录下来,“储存”起来,这是何等严肃而神圣的事情!表达的快感,宣泄的快感,交流的快感,成为了生命中最鲜活的记忆。
杜威说:“连续性是教育学的一个重要原则。”蒙台梭利说:“连续反复的活动,可以叩开儿童天赋的大门。”
将作文浸泡在浓浓的生活汁液里,用生活的方式写生活,每天记录下最值得记录的人、事、物……这虽是模糊记忆中的一个线头,但这个线头能领着学生走向记忆的绿色通道,随时提取存储于脑海中的生活印记。长此以往,学生练就
的是一双会发现的眼,是一颗会感触的心,是一支会言说的笔。“细雨洒落大地,短暂的润泽之后,也许没有留下痕迹,然而当嫩嫩的芽儿从黑色的泥土里冒出来的时候,我们才记起了雨的光临。”青年名师薛瑞萍如是说。
让作文汇聚更多关注的目光
写作,本质上是一种公众的言说。潘新和教授曾说:“文章写好不等于写作行为结束,它还只是半成品,须待读者阅读之后,通过作者与读者视界的融合,才有意义地生成。写作是由作者和读者合作完成的,最终是由读者完成的。” 学生习作的读者在哪里?除了老师这位当然读者外,应当还有更多,同伴、家长……
首先,我在班级里成立了习作互评小组,两两结对。每次习作后,互评小组互相阅读、修改。这还只是小范围的交流,远远不够,我和班级同学因此还筹划出版了《班级作文报》,每一位同学都可以向作文报投稿,初选录用后必须再次经过修改才可以正式录用。每期作文报出刊后,人手一份,由孩子和家长一起阅读,然后填写《作文报评议表》,再根据全班同学的评议评选出一位本期“金牌作者”,将评议反馈刊登在下一期作文报上。点评作文,其实就是在学习写作方法,在比较中发现自己的差距。能够比较和发现,就意味着成长和进步。学期结束时,每位学生挑选本学期自己最满意的习作编印成《班级作文集》,刊名、前言、后记都由学生包办。作文集人手一本,假期中学生请家长、亲戚、朋友或自己进行点评,开学后在全班交流。有条件的同学,在家长的指导下开设博客,上传习作在网络上交流。
多种形式的“发表”让学生的习作拥有了更多、更广的读者。发表,是言语学习的“成功”教育,它给人以“高峰体验”,它会影响人的一生。一旦习作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