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考情分析 1.胰岛素及其类似药理作用、类别特点、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 物 熟练掌握 2.口服降血糖药 熟练掌(1)磺酰脲类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握 (2)双胍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熟练掌(3)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握 (4)噻唑烷二酮类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掌握 作用 掌握 (5)非磺酰脲类胰岛素促泌剂的作用特点 (6)其它降糖药的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 掌握 了解 Ⅰ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凋亡,胰岛素绝对缺乏 Ⅱ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导致胰岛素相对不足 一、胰岛素 【药理作用】 >>降血糖 +>>促进K进入细胞内 【降糖机制】 >>对物质代谢的作用见下图: 【临床应用】 1.糖尿病 ①对1型糖尿病是惟一有效的药物——首选; ②2型糖尿病——经饮食和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无效; ③糖尿病的危、重、急症或严重并发症——如酮症酸血症、高渗性昏迷、乳酸酸中毒; ④糖尿病有合并症——如:重度感染、高热、妊娠、分娩及大手术等。 2.高钾血症 给药方法:将胰岛素加入葡萄糖液内静脉滴注; + 作用机制:胰岛素及葡萄糖进入细胞转变为糖原时,可将K带入细胞内。 3.纠正细胞内缺钾 方法:合用葡萄糖、胰岛素和氯化钾液(GIK极化液) 静脉滴注 + 机制:促进K进入细胞 应用:用于心肌梗死早期,可防治心律失常,减少死亡率。 【不良反应】 低血糖症:为最常见的不良反应 耐受性:胰岛素抵抗 变态反应: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极个别可见过敏性休克; 注射局部:有红肿、硬结、脂肪萎缩 低血糖反应的防治 发生原因:胰岛素剂量过大、未按时进餐、肝肾功能不全升血糖反应有缺陷者。 临床表现: 短效制剂——饥饿感、心跳加快、出汗、焦虑、震颤等,严重者引起昏迷、惊厥及休克,甚至脑损伤及死亡; 长效胰岛素——以头痛和精神、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 预防措施:应教会病人熟知反应症状,以便及早发现和进餐,或饮用糖水等。 抢救措施:严重者应立即静脉注射50%葡萄糖。 耐受性产生的原因 产生机制:胰岛素抵抗——是指正常量的循环胰岛素产生低于正常的生物学反应; 类型: 快速耐受:因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产生大量对抗胰岛素的激素所致; 慢速耐受:体内产生了抗胰岛素的抗体,也可能是胰岛素受体数量减少。 胰岛素治疗的目的: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维持血糖稳定。 生理性胰岛素分泌特点: 餐时血糖:进餐时胰岛素的分泌开始增加; 意义:对抗因进餐引起的血糖升高; 基础血糖:任何时候体内都会有少量的胰岛素分泌; 意义:调节代谢; 二、口服降糖药 (一)促胰岛素分泌药 (二)双胍类 (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四)噻唑烷二酮类(**格列酮) (一)促胰岛素分泌药 1.磺酰脲类 2.非磺酰脲类——餐时血糖调节剂 1.磺酰脲类(格列**) 第一代:甲苯磺丁脲(甲糖宁,D-860。1954年) 氯磺丙脲(P-607) 第二代:格列本脲(优降糖) 格列喹酮(糖适平) 格列吡嗪(吡磺环己脲,美吡达) 格列齐特(甲磺吡脲,达美康) 第三代:格列美脲 【机制】 药物与胰岛β细胞表面磺酰脲类受体结合 ——引起胰岛素释放。 对胰岛功能尚存(≥30%)的病人有效; 对Ⅰ型糖尿病无效。 【作用】 ①刺激——胰岛素释放 ②降低——胰岛素的代谢 ③增强——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④增加——胰岛素与其受体的结合能力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单用饮食治疗不能控制的2型糖尿病。 用于对胰岛素有耐受性的患者,可减少胰岛素用量。 氯磺丙脲可用于尿崩症。 【不良反应】 常见:胃肠不适、皮肤过敏、嗜睡、眩晕、神经痛 黄疸和肝损害 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及溶血性贫血 ——应注意定期检查血常规和肝功能。 持久性的低血糖症 ——胰岛素和“格列**”可导致低血糖 对磺胺类过敏者、孕妇禁用 【药物相互作用】 合用可增强磺酰脲类药物作用,导致严重的低血糖的药物有: ——水杨酸类、磺胺类、双香豆素类(“抢蛋白”) ——抗痛风药、乙醇(“影响排泄”) ——氯霉素、抗真菌药氟康唑、咪康唑、甲氨蝶呤、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影响代谢”) 合用可降低磺酰脲类药物作用的药物有: ——噻嗪类、强利尿药、皮质激素(作用拮抗) 2.非磺酰脲类(*格列奈) ——瑞格列奈—— ◎化学结构不属于磺酰脲类,但作用与磺酰脲类相似,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而起作用。 ◎临床用于Ⅱ型糖尿患者。 ◎口服吸收迅速 ◎特点是允许多次餐前用药——餐时血糖调节剂 ◎低血糖风险抵于磺酰脲类。 (二)双胍类 【常用药物】 甲福明(二甲双胍,降糖片) 苯乙福明(苯乙双胍,降糖灵) 降血糖 降血脂 降体重 【药理作用】 增加——肌肉组织、脂肪组织、肝细胞等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无氧酵解→乳酸) 减少——葡萄糖在肠道吸收 改善——胰岛素与其受体的结合和受体后机制,增强胰岛素的作用(胰岛素抵抗) 抑制——胰高血糖素释放 【作用特点】 不依赖胰岛素β细胞功能 ——不引起低血糖 ——可用于Ⅰ型、 Ⅱ型糖尿病 ——对正常人无降糖作用 【临床应用】 ①肥胖的Ⅱ型糖尿病或饮食控制未成功的患者 ——首选! ②轻、中度2型糖尿病 ——可单用 ③中、重度2型糖尿病及Ⅰ型糖尿病 ——与胰岛素或磺酰脲类合用 【不良反应】 ①胃肠道反应,口内金属味 ②乳酸血症、酮血症 ③叶酸、维生素B12缺乏:减少其在肠道内吸收 ——苯乙双胍不良反应多,有致盲报道,现少用。 (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常用药物】 阿卡波糖 伏格列波糖 米格列醇 【机制】 在小肠竞争性抑制α-葡萄糖苷酶 减少淀粉、糊精、双糖在小肠的消化/吸收 使正常和糖尿患者餐后血糖降低 不刺激胰岛素分泌,故不导致低血糖 【临床应用】 ——各型糖尿病 ——可单用于老年患者或餐后明显高血糖患者 ——通常与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合用 【不良反应】 多见——胃胀、腹胀、排气增加、腹痛、胃肠痉挛性疼痛、肠鸣响 为什么? 答:未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停滞于肠道,由于肠道细菌的酵解,使气体产生增多。 怎么办? 答:用药期间需限制单糖的摄入量。 (四)噻唑烷二酮类( ﹡格列酮) ——胰岛素增敏剂—— 【常用药物】 罗格列酮 吡格列酮 曲格列酮 环格列酮 恩格列酮 【作用机制】 特异性激活一种核受体 ——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受体(PPAR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