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重点内容复习提纲
第一章
实证分析:表示客观事物是怎样的命题称为实证分析。
规范分析:涉及到客观事物应该怎样行动的问题称为规范分析。
*第二章
一、需求理论
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需求数量的决定性因素:1.商品本身的价格;2.相关商品的价格;3.消费者的收入水平;4.消费者的嗜好或喜好;5.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
需求曲线: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斜率为负值。表示商品价格与需求量呈反方向变动的关系。Q=a—bP。
需求法则: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需求量随商品本身价格上升而减少,随商品本身下降而增加。
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影响需求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时,由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的数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是指在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由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二、供给理论
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出售该商品的数量。
供给数量的决定性因素:1.商品本身的价格;2.相关商品的价格;3.生产技术和生产要素的价格;4.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5.政府的税收政策。
供给曲线:供给曲线是向右上倾斜的,斜率为正值。表示商品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呈同方向变动关系。Q=-a+bP。
供给法则:在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供给量随商品本身价格上升而增加,随商品本身下降而下降。
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不变时,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是指在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其他因素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三、均衡价格理论
供求定理:均衡价格的形成是商品市场上需求和供给这两种相反的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是在市场的供求力量自发调节下形成的。当市场价格偏离均衡价格时,市场机制会使供求不相等的非均衡状态逐步消失,并自动回复到均衡价格水平。一旦市场达到其均衡价格,所有的买者和卖者对都得到满足,也就不存在价格上升或下降的压力。在不同市场上达到均衡的快慢是不同的,这取决于价格调整的快慢。在大多数市场上,由于价格最终要变动到其均衡水平,所以供过于求和供不应求都是暂时的。任何一种商品的调整都会使商品供求平衡。 分析某个事件对市场均衡的影响的步骤:1.确定该事件影响的是需求还是供给,即需求曲线的移动还是供给曲线的移动或者是在某一特定情况下的同时移动;2.确定曲线的移动方向;3.用供求图形来比较原均衡和新均衡。
需求=供给:两者均衡;需求>供给:短缺;需求<供给:过剩
四、弹性理论
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1.商品对消费者的重要程度;2.商品的可替代程度;3.商品用途的广泛性;4.购买商品的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重;5.时间因素。
需求的价格弹性E:E>1表示当价格变化1%时需求量变化大于1%,为富有弹性;E<1为缺
乏弹性;富有弹性时降价增收,缺乏弹性时提价增收。
需求的收入弹性E:E<0时商品为低档品;E<1商品为必需品;E>1商品为奢侈品。 需求的交叉弹性:E<0两商品为互补品;E>0时两商品为替代品;E=0时两商品为不相关品。 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1.时间的长短;2.产品生产成本状况;3.产品生产周期的长短。
了解支持价格(价格下限)和限制价格(价格上限)。 五、均衡价格理论的应用:谷贱伤农。
第三章
一、效用论:总效用TU,边际效用MU
效用的两种表示方法:1.基数效用表示法:可以加总求和;2.序数效用表示法:不能加总求和。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所消费的数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是递减的。该规律又称为戈森第一定律。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注意点:1.边际效用与总效用的区别;2.边际效用递减是在一定时间内进行消费产生的现象;3.效用始终存在一个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必然会出现边际效用递减。 边际效用是决定产品价格的主观标准,产品的需求价格,不取决于总效用,而是取决于边际效用,消费量少,边际效用大价格高,反之则低。
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为消费某种商品而愿意付出的总价值与购买商品是实际支出的差额。
二、序数效用论与消费者均衡
偏好具有完全性、可传递性、非饱和性。
无差异曲线(等效用线)的基本特征:1.在同一平面图上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每一条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不相等;2.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可能相交;3.无差异曲线都凸向原点,斜率为负值;4.离原点越远效用越大。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某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若两种商品为完全替代品,则无差异曲线为一条斜率不变的直线。若两种商品完全互补商品,则无差异曲线为直角形状。
三、预算线:P1X1+P2X2=I
预算线变动的四种情况:1.价格不变,收入变动,预算线位置平移;2.收入不变,价格同比例同方向变动,预算线发生平移;3.收入不变,一商品价格发生变动另一商品价格不变,预算线在价格变动的商品所在轴的截距会发生变化,价格不变的则不会发生变化,预算线斜率改变;4.当收入和两种商品价格都同比例同方向变动时,预算线不改变。 五、消费者均衡的变动
价格(收入)—消费曲线:在消费者偏好不变、货币收入不变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与某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收入)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相切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 六、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总效应=替代效应加收入效应 商品类型 正常商品 低档商品 吉芬商品 替代效应与价格的关系 反方向变化 反方向变化 反方向变化 收入效应与价格的关系 反方向变化 同方向变化 同方向变化 总效应与价格的关系 反方向变化 反方向变化 同方向变化 需求曲线的形状 向右下方倾斜 向右下方倾斜 向右上方倾斜 第四章
一、企业及其性质
企业也称为生产者或厂商,指能够做出统一的生产决策并进行专业化生产的组织。 企业的本质是:为降低交易费用而使交易内部化。
企业的三种组织形式:个人企业、合伙企业、公司制企业。 微观经济学中,一般总是假设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
二、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生产函数分为短期生产函数和长期生产函数。短期是指在此时期内一种或多种生产要素是无法改变的,而长期里所投入的要素都是可变的。
三、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边际产量与总产量之间的关系:劳动投入量取某值时的边际产量等于总产量曲线上该点的切线斜率。边际产量MPL
平均产量和总产量之间的关系:劳动投入量取某值时的平均产量等于总产量曲线该点与原地连线的斜率。平均产量APL
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的关系: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呈上升趋势;当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呈下降趋势,当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达到最大。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一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边际报酬递减的原因是什么?:可变生产要素投入和固定要素投入之间存在一个最佳的数量组合比例。在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没有达到最佳组合比例之前,增加生产要素投入会使相应的可变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呈递增趋势,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达到最佳的组合比例时,如继续增加可变生产要素,则增加的可变生产要素只能与越来越少的固定生产要素相结合,相应的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呈递减趋势。
生产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首先递增,达到最大值后递减;第二阶段是边际产量递减任为正值,平均产量开始递减但大于边际产量;第三阶段是边际产量递减到负值,平均产量和总产量均递减。
四、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等产量曲线特征与等效用曲线相似。
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LK,等产量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就好似等产量曲线上该点的斜率的绝对值。还可以表示为两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
区别: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类似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同时它的产生是由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强调的是当其他投入要素保持不变,只增加一种投入要素数量的情况下,边际产量的变化;边际技术替代率则是指当我们增加一种投入要素数量并减少另一种投入要素数量以及产量保持不变时,边际产量的比率或等产量曲线的斜率会怎样变化。
等成本曲线:是在既定的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在多种投入要素相结合一生产一种产品的情况下,当各种投入要素每增加一元所增加的产量的都相等时,各种投入要素之间的组合比例为最优。C= wL+rK,L和K分别表示劳动和资本的投入量。生产最优:MPL/MPK=w/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