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教师答辩材料:
中教高级一级职称评定讲课答辩题目及答辩人答题要点
讲课答辩题目及答辩人答题要点:
1、怎样上好一堂课?
答: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教师要有坚实的教学基本功,离不开学生的学习情绪.
教师的基本功包括专业知识基本功、语言基本功、板书基本功、课堂组织的基本功以及信息技术的基本功等;学生的学习情绪靠教师去调动,比如有趣的引入、分小组学习活动的组织、引人入胜的导学等.
2、结合你的教育教学实践,请你说一说学校开展教研活动有什么意义?
答: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探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典型,典型引路,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素养.
3、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教师享有哪些权利? 答:(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4、请你谈一谈教师的心理健康对教育学生有什么影响?
答辩材料:答辩提问 第1页(共 24页)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表帅作用在教育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 教师的心理健康才会情绪饱满、幽默风
趣等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师的心理健康才会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可以避免把学生在思想上和行为上引向歧路.
5、对“开放式课堂”你是如何理解的?
主要是改变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多形式,多渠道. 渊源于斯皮罗(Spiro)1992年创建的\随机通达教学\和\情景性教学\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这些教学理论模型强调: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内部心理表征过程,教师的角色是思想的\催化剂\与\助产士\开放式课堂教学,是针对过去“封闭性”教学而言,即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减少“指令性”的成份,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多角度、多方面地探求和运用知识,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从的方面来讲,开放式课堂是指课堂,包括网上学习.
6、你对新课程改革有什么体会?
改变单纯的知识结构体系,为在知识传授中培养能力的结构体系。突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数学科可来说要把培
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能力为着力点.
7、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
第 2页 (共 24页) 答:在人格上,学生与教师是平等的;在社会道德上,师生关系是相促进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一句话是民
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8、教学原则包括那些?(答对四项得满分)
答: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E.循序渐进原则. 9、一份教案的核心是?
答:提出教学目的、选择教学方法、涉及教学进程、规划板书内容;
以及教学的重点、难点,甚至教学后记与反思.
10、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学困生”?
答:在表扬中鞭策“学困生”进步,在鼓励中引导“学困生”提高,重视学生自信心的激发与培养. 具体上讲在课堂上善于发现
和挖掘他们的闪光点,让学困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的信心;在课外可开小灶,给予具体的学习指导;在生活中多给予关心和帮助;一句话,在给予优生“锦上添花”锦上添花的同时,不要忘记给予学困生“雪中送炭”.
11、谈谈“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1).关注每一位学生;(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12、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人.
13、新课程倡导了哪些现代学习方式? 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自主式学习.
答辩材料:答辩提问 第3页(共 24页)
教学设计技能:
1、制订课程授课计划的技能
①.清楚本专业课程设置的种类和相互关系;
②.对自己所授课程在本专业总体的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有正确认识;
③.能够根据教学计划制订详细的课程授课计划和教学进度计 划。
2、撰写教案的技能
①.掌握撰写教案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②.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和体系,正确把握教材的内容和重点、难点;③.能够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对教材进行恰当的处理; ④.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制定恰当的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方法;
⑤.会编制电子教案,在课上演示和供学生在校园网上学习。 3、使用教学媒体的技能
① .掌握常规教学媒体及其教学特征; ② .掌握现代教学媒体及其教学特征;
③ .掌握教学软件、课件的编制及其使用方法. 4、了解学生的技能
①掌握了解学生的一般方法;
②熟悉教学对象的总体思想状况和知识基础; ③了解教学对象的个别差异(包括智力水平、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
课堂教学技能
l、组织教学和导入新课的技能 ①.建立和维持正常课堂教学秩序;
②.明确意图,集中注意,创造师生交流环境; ③.掌握导入的类型,选择适当的导入方式; ④.合理控制导入时间。 2、运用教学语言的技能
第 4页 (共 24页) ①.普通话达到测试水平的二级,能用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讲课; ②.语调高低和语速快慢适中; ③.语言简练,逻辑性强;
④.语言生动、形象、优美,通俗易懂; ⑤.口头表述与体态语言相结合. 3、设疑和提问技能
①.设问要有针对性,富有启发性;
②.设问措词精当,选择适当的设问时机;
③.设问速度适中,有必要的停顿,注意学生的反馈; ④学生回答问题后给予分析评价和必要的引导、总结. 4、板书技能
①.板书反映教学的主要内容,突出教学重点; ②.板书设计层次分明、简练、逻辑性强; ③.板书布局合理,字迹大小适宜,疏密得当; ④.板书文字书写规范,并保持适宜的书写速度. 5、讲授的技能
①.讲授具有科学性、教育性、启发性和艺术性;
②.掌握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应用等不同教学内容的讲授方法;③.善于引导学生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发展思维能力. 6、总结结束课程的技能
①归纳总结要简练、概括、突出重点; ②总结要使教学内容前后呼应,形成系统;
③总结要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拓展、延伸和自学。
作业批改和课后辅导技能
l、布置作业的技能
①.能够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选择作业形式,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学生思考;
答辩材料:答辩提问 第5页(共 24页)
②.能够合理控制作业的数量和难易程度,作业要求明确,并规定具体完成时间;
③.在学生完成作业过程中,及时予以指导. 2、批改作业的技能
①.选择合理的作业批改方式;
②.能够正确总结出学生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③.批与改、批与评相结合. 3、课后辅导的技能
①.能够及时回答解决学生提出的质疑;
②.既进行课程内容的辅导,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学评价技能
l、命题技能
①.能够准确分析、确定教学内容的目标要求;
②.能够根据考试目的和内容确定题目的难度和题型; ③.掌握试题编制的一般原则. 2、评卷及分析试卷的技能
①.掌握评卷的一般程序和方法,合理掌握评分标准,减少评分主观误差;
②.能够科学地分析每个考试题目的质量和考试结果的可靠性与有效性;
③.能够撰写客观、科学的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教学研究技能
1、掌握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①.掌握教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②.掌握选择课题、制订教学研究计划的原则和方法;
第 6页 (共 24页) ③.掌握经验总结、调查问卷、科学观察、行动研究、教育实验等教育应用研究的基本方法;
④. 掌握对教学研究资料进行统计、撰写课题总结和研究论文的方法.
2、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和吸取科研成果的技能 ①.了解本学科发展的动态;
②.了解本学科和相近学科新的科技成果及其应用;
③.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中吸取先进的科研成果,更新教学内容.
3、信息检索技能
①.掌握本学科的主要文献种类; ②.掌握图书馆书目的检索方法;
③.掌握用微机在因特网上收集资料的技能。 有关要求:
教师答辩内容要从所给答辩题目中选出三个进行回答,根据答题要点展开回答。
中小学教师应知应会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新课程改革部分
一、如何理解“课程”这一概念?
课程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狭义的课程是指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教科书、课程计划(旧称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旧称教学大纲)中;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中获得的经验,它包括学科设置、教学活动、教学进程、课外活动及学校的环境气氛等,也就是说,广义的课程不仅包括课程表所规定的显性学习内容,也包括学生的课外活动及学校中潜在的各种文化教育因素;它不仅指书本知识,也包括学生个人所获得的感性知识,个人经过系统的整理由实践反
答辩材料:答辩提问 第7页(共 24页)
复检验的科学知识,以及个人的经历产生的情感体验,可以说,广义课程的内容是更广泛的,更有助于我们认识课程的内容。
二、贯穿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是什么?(要求详答)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课改”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贯穿“课改”的基本精神,是“课改”的灵魂.
“课改”,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往以学科为本位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动的、甚至被窒息的人.由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强调了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强调了课程要有利于培养每个学生的良好品德;强调了课程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三、“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具体内涵是什么?(要求详答)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就意味着:
(1).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要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的过程.
(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要使学生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 (4).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以终身教育的理念,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四、课程改革将“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这一改变包含什么意义? (要求详答)
(1).课程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
“课程标准”是国家指定的某一学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它应是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的标准.“课程标准’’
第 8页 (共 24页)
是一个“最低标准”,这样才能保证让每个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完义务教育,因为义务教育不是精英教育,是大众教育. (2).课程标准着眼于学生的素质的提高 本次课改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命运、人类的道德层面以及人的价值领域开放,向学科前沿开放.其次,教师和学生不是外在于课程,而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课程开发,这样的教学过程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
(3).从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
教学大纲顾名思义是各科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教学大纲是教师教学关注的焦点,而课程标准突出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 (4).课程管理从刚性走向弹性
国家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评价及教材编写做出了一些指导和建议.这种影响是间接的、指导性的、弹性的,给教学和评价的选择余地和灵活空间都很大.
五、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有哪些基本途径?(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答对要点)
⑴.开展社会调查,不断跟踪预测社会需要的发展动向,以便确定有效参与社会生活和把握适应社会需要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 ⑵.审查学生在日常活动及其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能够从中获益的各种课程资源,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 生活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课程素材. ⑶.开发和利用课程实施的各种条件.
⑷.研究一般青少年及特定受教学生的情况,了解他们已具备或尚需具备哪些知识、技能和素质.
⑸.鉴别和利用校外课程资源,使之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财富. ⑹.建立课程资源数据库,拓宽校内外课程资源及其研究成果的分享渠道,提高使用效率.
六、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建立什么样的教学观?(要求答对要点,简要叙述)
1、新课程中的教学观应体现课程与教学的统一,强调教学过程的开放性与生成性.首先教学内容不应仅局限于书本,要向生活经验开放,向自然开放;不应仅局限于技术层面的科学知识,应向人类的答辩材料:答辩提问 第9页(共 24页)
2、新课程教学观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之间双方相互交流、沟通、补充,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3、新课程教学观高度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结论,所以必须重结论。但是,如果不经过学生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结论就难以获得,也难以真正的理解和巩固。更重要的是,没有以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培养起来。所以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与方法。
4、新课程教学观以人的发展为本位.传统的学科教学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这种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是传统教学的缺陷。改革教学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学科本位论的错误不在于学科本身,而在于指导思想。学科教学依然要体现和重视学科知识的特点,遵循学科发展的规律,但是一定要以人的发展为本,服从、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这意味着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七、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建立什么样的学生观? (要求答对要点,简要叙述)
1、学生是发展的人.教师应努力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理论,熟悉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并以此为依据开展教学活动‘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应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因而对教好每一位
第 10页 (共 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