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苏教版初中物理实验总结[精品文档]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物理实验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

实验1: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音叉和水、音叉和乒乓球、讲话、击带纸屑的鼓……)

易错点:

1. 结论:发生的物体在振动(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 2. 实验方法:转化放大法。

实验2:固体、液体、气体能否传声(双音叉和乒乓球、晾衣架用细线悬挂并把线的末端在手指上缠绕后插入耳朵、在水中摇铃……)

易错点:

1. 实验方法:转化放大法。

实验3:真空不能传声(玻璃钟罩抽气)

1. 现象:手机铃声逐渐减小,最后几乎听不见。 2. 实验方法:理想推理法。

3. 结论:实验现象表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从而推断真空不能传声。

实验4:声音的响度和振幅的关系、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拨钢尺、击鼓、拨木梳、电动机打纸片、吹水杯、敲水杯……)

易错点: 拨钢尺:

1. 实验步骤:

将一根钢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边,保持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先后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使它振动,比较两次声音响的的大小。再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先后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钢尺使它振动,比较两次声音音调的高低。 2. 结论:

同一声源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频率越快,音调越高。 3.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

实验5:不同琴弦声音的三要素。(材料、松紧、长度、横截面积)

实验6:比较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

易错点:

1. 实验原理:同响度(听不见)比距离。

现象解释:蝴蝶飞听不见等:声源振动频率小于20赫兹,不在人耳可听范围内。

第二章:物态变化

关于物态变化的现象解释:点名物态变化的名称即可。

实验1: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表面积、空气流速、温度)

易错点:

1.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2. 结论: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表面积有关,水的表面积越大,蒸发速度越快。 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水的温度越高,蒸发速度越快。

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表面空气流速有关,水的表面空气流速越大,蒸发速度越快。 3. 典型错误:未控制水的质量变量。

理由:水的质量不一样,未控制变量,无法比较蒸发快慢。

实验2:水沸腾

易错点:

1. 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时间过长的原因是:加热的水的质量过大或水的初温太低或未加盖。 2. 实验中观察:水的状态和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3. 停止加热后降温快慢不同的原因:水的质量不同。 4. 最终温度相同的原因:环境温度相同,都为xx度。

5. 蒸馏净水的现象:集水的容器中有水出现,冷却物温度升高(或温度计示数升高)。 6. 加盖的作用:加快水的沸腾,减少加热时间;防止水蒸气在温度计上液化影响读数。 7. 石棉网:使烧杯受热均匀。

8. 结论:水沸腾的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且持续吸热。

9. 加热后烧瓶倒置,在底部浇冷水或敷冷湿毛巾,水重新沸腾。

10. 解释:浇冷水后烧瓶内水蒸气遇冷液化,使瓶内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降低,从而重新沸腾。

实验3:冰、蜡烛的融化、凝固。

易错点:

1. 水浴加热的好处:若不水浴则固体受热不均,即使受热,温度计测量的温度也不准确。水浴可是固

体受热均匀。

2. 实验中观察:物质的状态和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3. 石棉网:使烧杯受热均匀。

实验4:模拟雨的形成

易错点:

1. 步骤:在烧瓶中注入适量水,用酒精灯加热,在瓶口上方倾斜地放置一个加了冰块的金属盘。 2. 冰块的作用:加快水蒸气的液化。

3. 现象:烧瓶口有“白雾”出现,金属盘底部出现小水珠。

4. 解释:锥形瓶中的水沸腾其化成水蒸汽,在瓶口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白雾;在金属盘底部遇冷

液化成小水珠,形成“雨滴”。

实验5:碘的升华和凝华

易错点:

1. 现象:碘粒减少,碘锤内充满紫红色碘蒸气;停止加热并滴加水后,紫色碘蒸气逐渐凝华为固体小

颗粒,且上端的颗粒比下端多。 2. 加冷水的作用:加快碘的凝华。

实验6:比较水、盐水的凝固点(即熔点)

易错点:

1. 步骤:将相同质量的水、盐水放入冷冻室中冷冻足够长时间,使其完全凝固。取出后用研究晶体熔

点的装置分别水浴加热,观察物水的盐水的状态和温度计的示数,当温度计示数在一段时间内不再升高时它的示数即为水或盐水的熔点。

第三章:光现象

实验1:太阳光的色散和验证紫外线、红外线的存在。

易错点:

1. 色散光屏上上红下紫。

2. 验证红外线:将三支玻璃泡涂黑的初温相同的温度计分别放在色散后红光的外侧、可见光区、紫光

外侧,相同一段时间后红光外侧温度计示数升高最多。 3. 实验方法:转换(热效应)、转化放大(玻璃泡涂黑)、控制变量 4. 玻璃泡涂黑作用:提高温度计的灵敏度,放大实验现象。 5. 红外线特点:具有显著的热效应。 6. 紫外线特点: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实验2:小孔成像(树林光斑)

易错点:

1. 像的性质:上下左右颠倒的实像。

2. 解释: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 影响像的大小的因素: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光屏到小孔的距离。

实验3:研究光路:

1. 用手电筒水平照射加入牛奶或颗粒物的半浑浊液体,从侧面观察从电筒射出的光。 2. 半浑浊液体:显示光路。

实验4:平面镜成像:

易错点:

1. 器材:支架、玻璃板、完全相同的蜡烛或棋子两个、白纸一张、光屏一个、(火柴)、刻度尺。 2. 步骤:

① 将透明茶色薄玻璃板竖直放置在一张白纸上(或垂直放在铺有白纸的水平桌面上)。

② 在玻璃板前放一棋子A,把另一相同棋子B放到玻璃板后并移动使其与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 ③ 观察比较棋子A的像与B的大小关系。 ④ 记录棋子B、玻璃板(平面镜)、棋子A的位置,画出他们的连线,测出他们到平面镜的距离。(不说物距、像距)

⑤ 移走棋子B,在同一位置竖直放置一光屏,从侧面直接观察光屏,看有没有像。 ⑥ 多次重复以上步骤。

3. 为何用茶色玻璃板:既可以让光发生反射成像,又可以看见玻璃板后的物体,便于确定像与物的位

置和大小关系。

4. 为何完全相同:便于确定像与物的位置和大小关系。

5. 无论怎幺调节棋子B都无法和像重合:玻璃板未竖直放置。 6. 为什么要薄:若过厚会成两个像,影响实验。

7. 看不清像:用手电筒照射成像物体或用电筒照射像。

8. 解释: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照射像也能把物体照亮。 9. 实验方法:等效替代法,实验归纳法。

10. 多次重复以上步骤:多次实验,避免实验偶然性,得到普遍结论。

实验5:光的反射

易错点: 1. 步骤:

① 把一可沿中心轴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竖直放置在平面镜上,使一束光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的O点。观察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

② 把纸板向后折叠一定角度,观察纸板上有无反射光线。

③ 将纸板还原,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观察反射角的大小。现象:当入射光线偏离法线时,反射光线也偏离法线。

2. 结论: 光的反射中:

①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局在法线两侧。 ②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③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 实验方法:实验归纳法。 4. 硬纸板作用:显示光路。

5. 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多次实验,避免实验偶然性,得到普遍结论。

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

实验1:光在空气、水、玻璃中的折射情况。

易错点: 1. 结论:

2. 多次实验:多次实验,避免实验偶然性,得到普遍结论。

实验2:辨别两种透镜。

易错点:

1. 用手摸两种透镜,中间厚两边薄的是凸透镜,两边厚中间薄的是凹透镜。

2. 通过两种透镜近距离观察物体,将物体放大的是凸透镜,将物体缩小的是凸透镜。

3. 使阳光(或大于十倍焦距的点光源)通过透镜垂直照射在白纸(或光屏)上,形成的光斑中间较亮,

周围较暗的是凸透镜,形成的光斑中间较暗,周围较亮的是凸透镜。 4. 通过透镜观察远处物体,成倒立像的是凸透镜,成正立像的是凹透镜。

5. 通过透镜观察远处物体,并移动透镜,像的移动方向与透镜移动方向相反的是凸透镜,像的移动方

向与透镜移动方向相同的是凸透镜。

实验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易错点:

1. 光源、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的水平直线上。目的: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2. 若像不成在光屏中心,则像偏向哪边,就向同一方向移动光源或相反方向移动透镜或光屏,使像成

在光屏中央。

3. 每次试验都调节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使光源在光屏上成最清晰的像。

4. 若遮挡一半透镜,仍能成像,但暗一些。 5. 无论如何调节光屏都无法得到清晰的像:

① 光源到透镜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焦距;

② 光源离焦点过近,像距太远,光具座不够长,光凭承接不到像; ③ 光源、透镜、光屏三者中心不在同一高度的水平直线上。 6. 利用F光源的好处: 7. 结论:

① 当光源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凸透镜焦距时,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② 当光源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凸透镜焦距时,不成像。

③ 当光源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凸透镜焦距时,像是倒立的实像。

④ 当光源到凸透镜的距离在一倍凸透镜焦距和两倍凸透镜焦距之间时,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⑤ 当光源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两倍凸透镜焦距时,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⑥ 当光源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凸透镜焦距成实像时,光源到凸透镜的距离越大,像到凸透镜的距离越大。

⑦ 当光源到凸透镜的距离相同且成实像时,凸透镜的焦距越大,像到凸透镜的距离越大。 8. 未多次实验:只……了一次,实验次数过少,不能避免实验偶然性,得到普遍结论。

实验4:测凸透镜焦距

易错点:

1. 器材:太阳光、白纸、刻度尺、凸透镜(或任意一种点光源、光屏、光具座、凸透镜) 2. 操作:

① 使阳光垂直通过透镜垂直照射在白纸上,调节凸透镜与白纸的距离,使白纸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用刻度尺测出此时凸透镜与白纸的距离,即为其焦距。

② 依次将点光源、凸透镜、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使光源、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的水平直线上。调节凸透镜、光屏的位置,使光屏上出现最清晰的倒立等大的实像,记录此时光源到凸透镜的距离d,d/2即为凸透镜焦距。

3. 未多次实验:只……了一次,实验次数过少,不能避免实验偶然性,得到普遍结论。

实验5:视力矫正

易错点: 1. 结论:

① 近视眼镜的作用:将光发散,使物体经晶状体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向后移动,从而使清晰的像落在视网膜上。

② 远视眼镜的作用:将光会聚,使物体经晶状体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向前移动,从而使清晰的像落在视网膜上。

2. 交换凸透镜与眼镜的位置后光屏上仍能成清晰的像,原因是在光的折射中光路可逆。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

实验1:特殊测量法(测纸的厚度、硬币直径、铁路线的长度、钢丝直径、笔芯直径、弹簧钢丝长度等)

易错点:

1. 弹簧钢丝长度:(测少算多)

① 器材:刻度尺、细线

苏教版初中物理实验总结[精品文档]

物理实验总结第一章:声现象实验1: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音叉和水、音叉和乒乓球、讲话、击带纸屑的鼓……)易错点:1.结论:发生的物体在振动(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2.实验方法:转化放大法。实验2:固体、液体、气体能否传声(双音叉和乒乓球、晾衣架用细线悬挂并把线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6jpy3ca136msol1o4w75dq8n1si8z00ue4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