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七传一做”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最新)
作为全国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之一,X省X市X县委深刻领会中央部署要求,立足县情实际,围绕“抓服务、育新民”总体要求,创新“七传一做”工作思路(即着力抓好“传思想、铸信仰,传政策、明方向,传道德、树正气,传文化、提素养,传文明、育新风,传科技、长技能,传法律、守规矩”七大任务,引导广大农民做有梦想、有自信、有道德、有文化、有尊严、有素养的“六有”新型农民),扎实推进试点工作。
一、围绕志愿服务资源整合做文章,确保文明实践“有保障”
整合现有各类资源,为建设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提供有力保障。一是健全三级组织机构。县里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主任、全体县级领导任副主任、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下设“一办一队六组”。23个乡镇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所长的实践所,293个村(社区)成立了由支部书记任站长的实践站,实现“群众聚集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覆盖到哪里”。将建设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纳入意识形态
工作责任制监督巡察,纳入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测评体系,并按照“月调度、季讲评、年结账”的要求,切实加大督查考核力度,确保建设工作出成效。二是统筹建立六大平台。对接“七传一做”要求,坚持“不另起炉灶,不大搞建设”,整合盘活县“五馆三宫一中心” (即体育馆、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图书馆,妇女儿童宫、青少年宫、工人文化宫,影剧中心)和310个乡村综合服务平台等资源,搭建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体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政策法律服务、卫生健康服务6个平台,为深入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提供阵地保障。三是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在县财政专门安排2000万元专项经费的基础上,整合美丽乡村建设、文明创建等各类资金,用于保障实践中心(所、站)日常运营、志愿者队伍培训、文明实践项目扶持。同时,通过引导企业和爱心人士捐赠,群众自筹建立公益基金,撬动社会资金4000万元。
二、围绕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做文章,确保文明实践“有人做”
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各类志愿者是主体力量。X县从健全队伍体系、整合资源力量、完善激励考核机制入手,推动志愿服务队伍建设步入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一是构建三级志愿服务网络体系。县里成立志愿服务总队,由
县委副书记、县长任总队长,下设志愿服务、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体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法律服务、卫生健康服务、乡贤文明实践、X籍在外优秀人士等“9+N”支专业志愿服务队。县直部门、乡(镇)所、村(社区)站分别成立志愿服务队,吸引党员干部、“五老”人员、科技能人、乡土文化人才、道德模范、先进人物、文艺工作者、大学生、创业返乡人员等参与志愿服务,实现志愿服务网络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县共组建各类志愿服务队435支,招募志愿者4.2万人。二是全力提升志愿服务能力水平。明确由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牵头相关部门制定志愿者培训规划,设置大酉书院新时代文明实践培训基地,聘请X省社会主义学院刘孝听教授和X学院吴波教授两支专家指导团队,邀请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广东省团校志愿服务研究中心主任谭建光教授等对全县三级骨干志愿者进行培训。创新培训方式,除开展专家授课外,还探索体验式、互动式、参与式培训,不仅在基地开展培训,还组织志愿者深入乡村文明实践所站开展“教学相长”式的培训。截至目前,累计培训志愿者20000人次,极大地提升了全县志愿服务能力水平。三是着力规范志愿服务队伍管理。严把志愿者招募“入口关”,重点倡导政治素质强、群众威望高、有一定文化素质、热爱公益事业的人士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