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十一五”发展规划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信息工程大学“十一五”发展规划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五年,是深入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实现“两个率先”目标的关键五年,也是我校更改校名后重新定位、戮力同心进行“二次创业”的关键五年。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把握和迎接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机遇和新挑战,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进一步增强学校服务社会、引领社会的责任和能力,努力将学校初步建成多科性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我们必须回顾以往,审时度势,科学确立“十一五”期间学校事业发展的目标和措施,制定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

一、“十五”期间学校事业发展的回顾

“十五”期间,我校坚持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各项事业都获得长足发展,基本实现或超额实现了“十五”计划确定的发展目标。

(一)主要成绩

1、扩大发展规模,拓宽服务面向,初步建立了多科性大学的办学框架

2000年2月,我校由中国气象局管理划转为省管理。在管理体制改变后,我校从原来主要为气象行业培养人才,开始向既为气象行业,又为省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人才转变,服务面向大为拓宽。“十五”以来,我校自觉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积极

创办新专业,努力扩大办学规模,学校的学科专业面拓宽到理、工、文、管、经、法、农七大学科门类,各类在校生达到18000余人。在发展本科教育的同时,我校还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不断提升成人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质量,积极开展国际培训和国际国合作办学,形成了多层次、多规格的办学格局。“十五”期间,学校共为社会培养了9000多名高素质专业人才,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办学效益有了明显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不断增强。特别是,学校抓住机遇,完成了“学院”更名为“大学”的工作,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

2、狠抓教学质量,加强科学研究,开始了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建设

“十五”期间,我校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迎接教育部对我校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契机,努力提升办学理念,挖掘和培养办学特色,加强教学管理,狠抓教学质量,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2005年11月,我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成绩。在“数学建模”等全国和省部级各类竞赛中,我校有多人多次获得大奖,多篇论文入选省优秀博士、硕士论文及优秀本科毕业论文。

“十五”期间,学校共承担科研项目344项,其中,国家级项目64项,省部级项目71项,科技经费达到3176万元。2003年,学校取得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表明学校争取国家级大项目的能力有了新的提高。学校发表的科技论文数比“九五”期间增加了1000多篇,论文国被引排名居于全国高校120位之前。

“十五”期间,我校共增加硕士点11个,博士点3个。目前,学校拥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有5

个博士点、15个硕士点;有大气科学和系统科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大气科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获准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大气科学专业获准成为省品牌专业建设点,应用气象学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获准成为省特色专业建设点。

3、以社会需要为动力,抢抓机遇求发展,为建设高水平大学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人才资源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十五”期间,学校加大人才引进与培养力度,制定有利于发展学科、吸引人才、稳定队伍的政策,使专任教师的数量、年龄、学历、职称、学缘结构不断得到改善,管理队伍日趋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基本满足了学校日常教学和管理的需要。

“十五”期间,我校以社会需要为动力,以创新精神求发展,抓住了难得的机遇,使办学条件得到了历史性的改善:校园占地大幅扩展,校舍面积迅速增加,校园网络初具规模,图书资料快速增长,公共服务体系日渐完善。实习、实验条件建设也呈快速增长态势,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获准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拥有1个省级产学研基地,建设了一批校外实习基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到9000多万元。这些均为学校进一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4、加强党的领导,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和谐校园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十五”期间,学校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校党委统揽学校改革与发展全局。学校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通过“三讲”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不断增强,全校师生员工的工作积

极性不断提高,学校基层党总支、支部及党员个人多次受到省级表彰。学校广大师生员工的学习、工作、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教职工收入持续增长。学校政治稳定,广大师生员工凝心聚力,积极参与学校重大决策,合力推动学校发展,科学治校、治校、依法治校的氛围不断加强,和谐校园建设取得一定成效。

(二)基本经验

1、明确方向,强化党建,始终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不断增强学校党委驾驭全局、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保持和维护学校领导班子的团结,强化党的建设,充分发扬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不断提升广大师生员工的精神境界,全力推进学校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2、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始终将发展当作办学兴校的第一要务

学校解放思想,坚持发展不动摇,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服务社会为目标,努力把握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抢抓体制划转带来的大机遇,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果。“十五”期间,学校稳步扩大规模,拓宽服务面向,强化基本条件建设,完成了更名“大学”的工作;学校抓住本科教学迎评创优这一契机,妥善处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之间的关系,强化涵建设,取得了本科教学评估“优秀”的好成绩,这些均为学校“十一五”乃至更长远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3、以人为本,求真务实,始终坚持以发展造和谐,以进步求稳定

“十五”期间,学校坚持以人为本,求真务实,以学生为主

体,以教师为主导,始终把维护广大师生员工的利益放在首位,积极为广大师生办实事,谋福利。通过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学校更名、举办45周年校庆、本科评估创优、开展先进性教育等活动,让广大师生切实感受到学校发展进步所带来的喜悦成果,增强了师生员工的集体意识和大局意识,同心同德,共同营造校园和谐氛围,切实维护了校园的政治稳定。

(三)主要问题

1、大学部的管理需要进一步优化

学校的规模扩大、更名成功、建设目标改变,给管理带来了新的课题,期待着学校部管理的相应变革。如何依照现代大学的特征和要求,进一步优化学校部管理体制,通过制度创新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以管理促发展,是学校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2、学科整体水平急需进一步提高

学校一些新办学科由于起步晚、起点低,学科建设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影响了学校整体地位。在研究生办学方面,硕士点相对偏少,博士点仅限于大气科学类,众多本科专业还未建成相应硕士点。如何在保持特色学科更特、优势学科更优的同时,促使新办学科快速发展、各类学科“群峰并起”,形成理工为主、文理渗透、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提高学科的整体水平,将是我们建设高水平多科性大学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3、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迫切需要改进与加强

从实际情况看,学校的师资队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不能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距离学校的建设目标差距很大。如何改进教师的培养和引进工作,努力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团队,及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将是

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4、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需要进一步增强和提高 学校服务社会的意识还不够鲜明和强烈,对我国气象行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还不大,学校科技产业几成空白,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还不够强,从社会各方获得的支持比较少,办学经费较为短缺。如何在与社会各界的互动中,积极顺应时代潮流,更好地为我国气象行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谋发展,将是我们今后必须探索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5、国际合作办学的意识和层次亟需提高

学校国际合作办学起步较晚,意识较弱,合作层次较低,还未形成一定数量、较高层次的国际合作办学项目,也未建有国际合作办学实体。如何在新形势下,引进全球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观念创新,提升教学科研水平,促进学校的快速发展,将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二、“十一五”期间学校发展的形势分析

(一)当今社会对大学日益增长的智力需求,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当今世界已进入高新技术时代,高科技成果加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赖科学技术进步。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越来越依重于教育。大学是知识生产的重要基地,是科技人才培养的摇篮,社会需要大学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和知识贡献,大学正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承受越来越多的要求与期望,肩负越来越重大的责任和使命,这些将为“十一五”期间学校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二)高等教育大发展的态势,以及我国气象事业的新一轮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十一五”发展规划

信息工程大学“十一五”发展规划“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五年,是深入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实现“两个率先”目标的关键五年,也是我校更改校名后重新定位、戮力同心进行“二次创业”的关键五年。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把握和迎接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机遇和新挑战,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全面提高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5y3s0mtyg5o77k30e8m0fvqu4yw2700peu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