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剧院建筑设计特点 人民大会堂以西 “城市中的剧院、剧院中的城市” 总述
巨大的绿色公园之内,一泓碧水环绕着椭圆型银色大剧院,钛金属板和玻璃制成的外壳与昼夜的光芒交相辉映,色调变幻莫测。建筑物在水面中的倒影构成了大剧院的外部景观,观众从水下通道进入其中。从远处眺望,水波中的倒影给人以梦幻般的感觉,弧线型的中央玻璃天篷像是打开的幕布,显露出内部金碧辉煌的歌剧厅和色调如古乐器那样深沉的漆木饰空间。
?? 这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既明晰又隐秘的肌体。它广泛地采用了玻璃制造、面墙装饰、复合结构方面的高新科技。在大剧院巨大的外壳下,覆盖着歌剧院、音乐厅、戏剧场、艺术展厅、艺术交流中心、艺术商店、停车场以及各种各样的设施。3个主要演出场所设有大约6000个观众座席和非常现代化的舞台设施,它们由道路区分开,彼此以悬空走道相连,剧院的“街道”和公共大厅宽敞明亮,人来人往,使得整个剧院就像一座生机四溢的都市。歌剧院的四周是部分透明的金色网状玻璃墙,顶上是从建筑内部能够看到的永恒天空。 设计师
这一浪漫设计出自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之手。保罗·安德鲁生于1938年,是法国建筑学院和法兰西建筑科学院的院士。安德鲁设计了雅加达机场、开罗机场、大阪关西机场以及我国的上海浦东机场和广州新体育馆。 招标
建设国家大剧院是几代人的心愿,最早是周恩来总理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而1998年4月国务院方正式批准立项,大剧院工程是一项重大的文化工程,加之其所处地点的重要性和巨大的象征意义,决定了她的难度。为了保证大剧院的设计水平,当局下令进行国际招标,结果招来四十四份标书,到最后却又全部否决,竞标持续了一年半之久,在第3轮中,安德鲁的方案终于脱颖而出,获得由专家和各方人士组成的评委会的青睐。?
总体概况 国家大剧院项目位于北京最重要的交通动脉长安街上,位于天安门广场和人民大会堂西侧。用地南北长约450m,东西宽约220m(北端)、250m(南端),总占地118900m2,总建筑面积约219400m2。国家大剧院于2001年底开工,2007年9月底开始调试并试营业, 2007年底完工正式投入使用。
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是一幢由曲线构成的巨大超椭球壳体。高45.9m,东西长轴212m,南北短轴144m,壳体四周为35500m2的景观水池。水池周围是39600m2的绿化种植了各种树木、灌木。
国家大剧院观众主入口位于其北侧长安街上观众次入口及演员入口位于其南侧人大南侧路。大剧院在地下与地铁天安门西站连通,人们可乘坐地铁经由地下通道直接进入大剧院。观众车辆由基地东北、西北侧进入地下车库,基地东南、西南为贵宾、货运及消防车辆入口。 为了给大剧院周围创造良好的环境,货运卡车、后勤服务车辆及布景道具运输车等出入口均设置在隐蔽处。基地北侧的地下设有近1000辆小汽车及约1400辆自行车的地下停车库及附属用房。基地中部壳体除三个剧场外,地下设有贵宾休息室、演员附属用房、录音及演播室、舞台设备机房、机电设备用房等。其中包括五个排练厅(一个大排练厅约600m2,两个中排练厅各约300m2,两个小排练厅各约200m2)、80个化妆间(主要演员和普通演员化妆间)、32间琴房及录音演播室等设施。艺术家们可在大剧院享受一流的服务设施。基地的南侧地下设有小剧场、餐厅及附属用房。
在公共区域及三个剧场的外廊中设置了展厅、新闻发布厅、图书资料室、休息厅、咖啡厅商店等公共设施这些设施可根据使用要求,既可独立使用,又可结合在一起。这样灵活的设计 除满足演出功能外,还可满足各种各样的日常活动要求。
2 三个剧场 国家大剧院巨大的壳体内共有三个剧场——歌剧院、音乐厅和戏剧场,各剧场间既相对独立又可通过空中天桥相互连通。各剧场的使用功能与国际接轨,舞台音响、灯光、机械技术均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歌剧院 以金黄、橘黄色为主,雍容华贵、典雅庄重的歌剧院主要为大型歌剧、舞剧,芭蕾舞剧、音乐舞蹈史诗类演出的活动场.所有观众席2094席,共分池座前区、池座后区、二层楼座、三层楼座。观众厅的声学设计以满足自然声演出为标准,设计混响时间为1.5秒。歌剧院舞台采用国际上典型的“品”字形舞台结构形式,包括主舞台、左右侧舞台和后舞台
(2)音乐厅 以浅色色调装饰的音乐厅宁静、清新、高雅,用于演出大型交响乐和民族乐,有1861个席位(包括站席数)共分池座前区、池座后区、二层楼座、三层楼座。设计2.2秒的混响时间使音乐厅获得了最好的音质。于舞台后部的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管风琴,
从德国引进,它造型典雅、音色饱满,能满足各种不同流派作品演出的需要。管风琴演奏台
(3)戏剧场 以紫红色为主调的戏剧场传统、亲切、热烈、和谐也是国家大剧院中最具特点的剧场,以上演戏剧、话剧为主兼有地方戏曲和民族歌舞使用功能。戏剧场共计953个座席,共分池座、二层楼座、三层楼座。设计1.2秒的混响时间。戏剧场舞台采用镜框式舞台、伸出式舞台两种使用形式,观众厅前部乐池依靠机械设备可升起成为舞台的一部分变成“伸出式”舞台,也可做为活动座椅区,增加一部分观众。
三个剧场的座椅标准排距为0.9m,座椅宽550mm左右。流线型的座椅为大剧院独特设计,具有回弹阻尼装置,回弹时无声,保证演出时的安静。座椅下静压箱送风,座椅的支腿也是送风口,这是剧场中最为舒适的空调送风方式。 (4)多功能厅(小剧场) 此剧场在基地西南角的地下。 设计理念
切断历史,向新时代迈进
中国当初对设计方案的要求是:一看就是个剧院,一看就是个中国的剧院,一看就是天安门旁边的剧院。 中国的「大屋顶」「琉璃瓦」各种真伪「传统」建筑,在北京已泛滥成为人们取笑的对象。中国建筑界对大剧院的争论,便集中在「传统」与「现代」问题上。无疑,保罗·安德鲁的设计与中国传统一点不沾边,大屋顶、琉璃瓦丝毫不见。
天安门一带,因为有中央领导人用於庆典检阅的城楼,有迎接外国首脑仪式的广场,有召开各类政治性大会的人民大会堂,有党中央和国务院集中办公的中南海,所以显得政治气氛十分浓烈。如今,一座或可领导未来世界建筑新潮流的乾燥土地里豁然冒出的“水中珍珠”,无疑将为天安门这一政治性极强的地带,导入大胆浪漫的文化象征。
???“对一个古老的城市来说,新的建筑设计更要谨慎,但不是一动不动。如果北京的城墙和城门留到今天更好,但既然已经没了,就得想新的办法。难道就此不再设计新的建筑” 只有一种思想
在国家大剧院设计方案的最后一轮投票中,安德鲁的方案凭借其简洁、大气的特点获得胜利,“简单的体型更能体现永恒性。其他方案都过于花哨,只有这个设计能符合国家级的分量”。
国家大剧院呈半椭球形,被称为“鸟蛋”。同正球体的中心对称性不同,椭球形从不同角度看,曲线的弧度各不相同。据说安德鲁在设计国家大剧院时口袋里一直揣着一块石头,随时揣摩自然弧线。 “一般的几何形体看一眼就知道后面是什么样,而这个设计虽然简单却又有多义性。安德鲁是用基于一般人审美习惯的现代手法表现传统方式。”
这种独特的椭球形外形使国家大剧院3.5万平方米的外壳上只有对称分布的4块钛板是一模一样的。“要求拼缝自然、圆滑,这比正球体复杂得多。所以,当时仅幕墙设计拼块的拼法
就有很多种方案。” 剧院中的城市
大剧院外形虽然简单,内部却非常复杂。国家大剧院总建筑面积14.95万平方米。内部就像一个小城市一样。 除了剧场,还有音响资料馆、录音室、音响后期制作室、演播厅、图书馆等等,是一个面向所有人群的设施齐全的艺术中心。除了演出,还可以进行音响制作、录音、排练,练琴房对外开放。”
剧院内部设施的档次在国内也没有其他艺术中心可以与之媲美。国家大剧院的业主调研了世界各国的剧场,采用了国际上最先进的舞台设施,如戏剧场的舞台鼓桶式转台,由13个升降块和2个升降台组成,具有“升降推拉转”等多种变化形式。剧场地下建有 1000个车位的停车场,将来会成为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广场的配套设施。 穹顶?
这个大屋顶并非只是装饰,而是内部功能的需要。外观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内部的需要。这个大屋顶把大剧院内部许多不同的功能组织起来了,脱离内部功能,只批评这个外观如何如何,不够客观全面。我相信,当观众、参观者进入国家大剧院这个浑然一体的建筑时,他们会觉得这个最高处离地面45.9米、略低于人民大会堂的46.5米的大屋顶很有必要。透过这个穹顶,人们会发现这是一个新的观察北京的角度。” 结构
国家大剧院壳体采用大跨度钢结构,内部是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不是规矩的剪力墙结构或框架结构,而是柱子托着墙,墙架着梁,梁上又有墙。数学模型无法完全套用计算机程序。用结构工程师的话讲,这属于概念性设计,很多地方要凭经验,不能完全靠计算软件。 细节
?“在一些细节上,比如,对歌剧院、音乐厅、戏剧院和实验小剧场4个剧院中的戏剧院,考虑到主要将上演中国的国粹———京剧,我在内部装饰材料的质地和颜色的选择上、在整体设计上,刻意追求了与京剧的服装、脸谱等相适应的气氛;而歌剧院的功能主要是歌剧和芭蕾舞剧,对环境的要求又有不同。
在室内设计上,内部的各个细节也都是椭圆形母题的再现,比如观众厅、新闻发布厅、扶手栏杆等,形式非常统一。
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钢结构超椭球体壳为一个超大空间壳体,壳体是经过精确数字计算得出的系数为2.24的超级椭球,它集建筑、材料、设备等高科技于一身,其外围护装饰板面积约36000m2。巨大的壳体是建筑与结构的融合体、墙面与顶面浑然一体没有界限。整个钢壳体由顶环梁、钢架构成骨架,148榀,弧形钢架呈放射状分布,钢架之间由连杆、斜撑连接,壳体钢架从外观看似是落在水中,实际上下部是支撑在3m宽×2m高的巨大混凝土圈梁上。设计考虑到方便施工及加工周期问题,壳体钢结构构件尽量标准化,并易于装配。
钛金属板 大剧院壳体除部分为玻璃幕墙外,其它均为钛金属复合板装饰 总面积约30800m2,每块尺寸约2000mm×800mm×4mm的钛板,共使用了20000多块。钛金属板最外层的0.3mm“贴膜”钛金属是日本进口的,并对其进行了特殊氧化处理以经得起将来的清洗。其特点为化学性质稳定常态下不易被氧化、表面金属光泽极具质感、自重轻、强度高、耐腐蚀、15年不变颜色。目前在国际上还没有这么大面积在建筑物表面使用钛金属板的先例。
壳体内层的装饰 这关系到整体空间的建筑效果,因此对深红色木质表面的选择也经过了仔细推敲。为此从技术和美学的角度研究了非洲和南美的树种,最终选定非洲巴度红木贴皮并经防火处理的木条,木条之间留有30mm空隙,用以解决声学和回风(在壳体内侧红木吊顶与衬板之间西南和东南侧为回风口)的技术问题。 玻璃 大剧院壳体幕墙的玻璃面积约6700m2,从设计理念上将壳体的南、北玻璃幕的形
状(从上到下)设计成弧形渐开式,寓意为舞台上徐徐拉开的大幕(北侧宽约106m,南侧宽约42m),因此要求玻璃要通透,使外边的人能够观赏到大剧院内的公共空间,以及活动的观众,而内部观众白 天可以透过玻璃看到室外的蓝天白云和周围的水池、绿化夜晚可以将长安街上的景色尽收眼底,充分体现“城市中的剧院、剧院中的城市”的设计理念。
室外景观水池 为了今后维修方便、节约用水,将整个水池分成了22个区域,最大一个区域约3200m2,容积约1600m3。每个区域从进水到泄水均可独立操作,为了保持水面的整体性,分格水池的池坎低于水面下100mm。
正南、北的两个区域底为玻璃,下部为南、北入口空间。玻璃处水深为100mm,考虑到万一玻璃被破坏,水池坎以上的100mm水量如果不做处理,会造成全部22个区域100mm以上约3550m3的水量进入大剧院地下部分,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在玻璃区域的周围做了80mm高的透明亚克力条,那么只有20mm深水量进入大剧院,损失减少到1/5。 最初方案水池除南北玻璃顶外,水池冬天用于滑冰。几经研究在技术可行性上有一定问题,后引进了“中央液态热源循环系统”技术,通过板式换热来对水池水进行冬天加热、夏天降温,如果冬天偶尔遇到零下10摄氏度的特殊天气下,可采取应急措施,利用能量提升器,将地热水温加热。在水池内设置了10个温感探头,通过探头,可自行调节能量及提升器和潜水泵的运行时间数量,达到能量环保最佳效果。做到水池冬天不结冰(设计水温1.5摄氏度),夏天不长藻(设计水温28摄氏度)四季保持相对温度。 消防
国家大剧院壳体下2万多平方米的空间远远超过消防规范。如果严格划分防火分区则破坏了整体设计。比如按照一般规范,疏散楼梯到疏散口不能超过15米,这对国家大剧院是不可能的,最后采用的方法是在地下设置大量疏散通道。
公共区域 建筑符号 兰花草式样的符号在大剧院中运用在不同的功能、不同的部位、不同的材料当中,它不但自成景致,而且还相互呼应。橄榄厅墙面石材之间磨砂玻璃上的不锈钢镜面兰花草与上部深色兰花草栏板相互映衬;公共大厅的歌剧院暗红色墙壁上的金色兰花草与戏剧场、音乐厅外环廊灰色兰花草栏板遥相呼应;甚至公共区域的售票台、咖啡台、服务台石材上的装饰图案也为兰花草,主人口暗红色的弧墙同样雕刻着类似兰花草的图案线条。
中国传统的红色符号在大剧院中比比皆是:主入口红墙、壳体内红木吊顶、歌
剧院观众厅内外红墙、戏剧场红色弧形楼梯,墙面上红色的油漆布块、曲线红色艺术灯带…… 另一种建筑符号是将传统中的局部、片段做某些变形或材料处理 大剧院橄榄厅中的铜门充分体现了这点,铜门上椭圆方向各异、呈不规则排布是由中国古代门钉变形演化而来的,体现了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巧妙的融合,同时会让人们联想到椭圆的门钉又是大剧院的壳体外形的鸟瞰效果微缩板。
金属网 建筑师利用金属网的通透性,使简单厚重的建筑结构在视觉上形成为多维空间,轻盈简捷又不失空间的纵深感站在壳体的公共空间内,人们可以看到弧形的金属网从高处垂下,将歌剧院与壳体公共空间分隔开来隐隐透出淡黄色人们可以透过金属网看到歌剧院环廊内人们活动的场景,若隐若现,朦胧而神秘,激发人们的好奇、想象和思索。建筑师充分利用了金属网的特点来提升室内的装饰效果。
石材 国家大剧院采用了20多种天然石材 公共大厅的地面石材最具艺术气息 面积约7000m2石材装饰共分24个区域。石材有花岗岩、大理石共10个品种,虽然有的区域使用的是同一种石材,但由于石材切割的方向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纹理,效果自然也就不同。 在国家大剧院中,建筑师根据空间、环境功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在原有自然的石材表面上做艺术处理如主入口水下廊道两侧的太白青石材墙面在表面烧毛的底板上开了不透空的半圆孔并磨光与底色烧毛形成鲜明对比圆孔的排布从上至下、从小至大、从密至疏不规则排列。
此处顶部玻璃上波光粼粼的水面经过太阳的折射,透过玻璃投射到大小不一的圆孔气泡装饰的太白青石材墙而上相映成趣人们感觉仿佛走进水的世界欣赏到能用眼睛聆听 的光影协奏曲,如梦如幻飘渺不定。
音乐厅 音乐厅观众厅的平面形状是稍有弧度的鞋盒型,它可提供丰满而浑厚的音质。观众座席围绕演奏台布置,即乐队和伴唱演员在中间,观众在周围,在空间上形成对演奏台中心的围合。这样的布局最大限度保证了观众听到均匀的自然声。 观众厅周边以扁而宽的椭圆形柱廊环绕,在柱子背后有耦合空间,可提供晚期的混响时间。观众厅的高度和形状确保了有足够的体积,因而混响时间自然可得到满足。 戏剧场观众厅的设计尽可能避免冷漠的感觉,观众厅的曲线池座和环抱状楼座将观众与舞台的距离拉近,同时使每一位在场观众都能看到整个大厅和全部观众,旨在创造出亲近的温馨气息。池座的几何形与临近台口的活动座席浑然一体。 ①伸出式舞台 戏剧场舞台最大特点在升降乐池前设置了伸出式舞台当乐池升至伸出式舞台台面标高时表演区将前移使观众最大程度地听到演员清晰的自然声和观赏到演员细腻的表情,演员站在舞台前区,置身于热情观众的包围之中不仅拉近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而且有利于调动演员的表演热情,形成良好的观演气氛。 ②活动耳光 由于舞台的前移戏剧场设置了双道耳光如果按常规的耳光室设计是开敞的 这样将吸收大量的自然声音质效果不理想。为了使声能得到充分的利用 改变前区音质差的缺陷 戏剧场将双道耳光做成活动翻板式在不使用耳光的情况下各层耳光的翻板可以关闭,且耳光靠观众厅一侧其装饰面采用与观众厅内墙装饰相同的丝绸布面与观众厅内部整体装修效果融为体。 ④吊顶 戏剧场的吊顶为木条板,由两种厚度规格5mm,8mm随意排布组合,为了使声音在观众厅内得到更好的反射增加了吊顶的厚度在木条板背后增加一层15mm厚的木板及20mm厚的水泥砂浆加钢筋网 吊顶中区结合两道面光的布,置以凸弧面为基本元素进行设计,以便于声音的反射和扩散。吊顶让反射声更有效均匀地覆盖观众厅,
众厅的平面形状与声学关系较大,长方形(侧墙成角度)有利于反射声音音质好但视觉效果古板,墙面不完整,而圆弧形对于音质存在致命的声音聚焦的缺陷但在视觉美学上圆弧形墙面更加优美。建筑师设计基本理念是基于经典的马蹄形剧院,但又避免了传统式的包厢布局在视线和音质方面的弱点,一方面利用金属网形状可以随意的优势呈弧线另一方面利用金属网的通透性,因此将观众厅设计成双层墙,即建筑实体墙与金属网装饰墙这样声学专家可以大胆地为了达到各种声学指标在实体墙上施展才华不必担心影响观众厅的美观将金属网背后的实体墙做成了有角度有利于声反射的斜墙面,在观众厅内看不到生硬的折角,声音又可透过金属网到达反射声墙面。同时,在设计中不但利用金属网的通透解决了声学问题,还达到建筑的场景效果:在演出前将所有照明关闭金属网连接处的带形灯照向后面的红墙,又反射到金属网,经过金属网过滤,以漫射形式柔和地撒进观众厅内,四周红色的墙面映射着朦胧的金色的薄纱,演绎出一道现代、简约、优雅,柔和而具有亲和力的视觉风景线。
三个观众厅的共性 ①座椅 座椅前面材质为了观众的舒适度使用了柔软的布料为吸声材料而后背为木质背板是反射材料,这样座椅的等效吸声单位将空椅与有人坐的两种情况下变化尽可能减小因而缩小了满场空场混响时间的差别。 ②声闸 观众厅和舞台为密实的钢筋混凝土围护结构,隔声的薄弱环节为门处,本设计进入观众厅入口均为双道门的声闸 声闸墙面、吊顶做了吸音木饰面,木饰面的种类与观众厅的装饰相协调,戏剧场观众厅内颜色偏深,采用沙比利,歌剧院同观众厅的地面、吊顶材质,音乐厅因观众厅内颜色为偏淡雅,木饰面采用了欧洲枫木。
心脏的心脏 长安街南侧 人民大会堂以西 不能喧宾夺主 人民大会堂是人民当家作主
因而大剧院的高度不可以超过人民大会堂 46m
但大剧院的功能在46m里无法完成 所以地基深 32.5m 地下水 离地表23m
如何与前门老街道相互协调
如何与故宫 人民英雄纪念碑相呼应
98年 国际招标 10国家 36单位 44方案 一轮 全为长方形 为取得完美的音质 剧院大多被设计成长方形 首都新世纪标志性建筑 不能喧宾夺主 担心盖成保守的建筑 一看像个剧院
也许,在成为一个看得见、进得去的建筑之前,人们很难想象它的美丽。但一旦它建成,人们就会明白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而不是那样设计。”
??大剧院是有文化和教育功能的场所,是一个可以充分呼吸和享受的文化空间。这就是我这个设计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