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前后文,应选“坐而论道”。
②以至:直到,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 甚至:强调突出的事例(有更进一层的意思)。
“而且一干就是十年、几十年”与“一辈子”是更进一步的关系,故选“甚至” ③别无二致:没有两样;没有区别。 平分秋色:只双方各占一半。 此处指两种精神,应用“别无二致”。 ④倚马可待:形容文思敏捷,写文章快。 指日可待:(事情、希望等)不久就可以实现。
“拥有山清水秀、绿色健康的家园”与写文章无关,故选“指日可待”。 故选D。
4.本题考查语言运用能力,属于补写句子,具体而言也可以归为衔接题。作答本类题型应回到原文中去,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
由“有人还没有意识到保护环境的紧迫性,有人则怀疑修复已遭破坏的环境”可知,本句话关联词语为“有人……,有人……,还有人……”,排除CD;前文列举了三种情况,故对前文的总结用“都”,排除A。 故选B。
5.本题考核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是否存在结构、逻辑等问题,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
“生态文明建设这件事”不是完整句子,中心词为“这件事”,缺介词应改为介宾短语,排除C;“实干家绝对不会向环境恶化真正再妥协一步”语序不当,应该为“真正的实干家绝不会向环境恶化再妥协一步”,排除BD。 故选A。
6~8.C B C 【解析】
6.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
答案与解析 第2页,共14页
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A项,强加因果,“孟子之所以提出了四端说,是因为其认为善是中国人启蒙教育及习成做人的基本认知”错误。由文章第二段“孟子作为传统善文化的奠基者及推进者,提出了‘四端说’……是中国人启蒙教育及习成做人的基本认知,体悟并践行‘良知’是个体道德修为的基础”可知,二者并无因果关系。
B项,“仁爱主义、集体主义及和平主义呈并列关系”错误。由第三段“仁爱主义是集体主义的基础,与邻为善,互利共生,构成了交往的和平主义价值理念”可知,“仁爱主义、集体主义及和平主义”并非“呈并列关系”。
D项,“具有增强文化自信与推动中华民族复兴的双意义”错误。偷换概念,由文章第六段“将民族善文化基因发展延续,是增强文化自信,提高社会软实力的重要方面”可知,“是重要方面”,并非“双意义”。 故选C。
7.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B项,“详写善文化的当今社会意义,略写其在‘个人——家庭——社会’的内化与践行”错误。由原文可知,文章最后一段略写“善文化的当今社会意义”,文章第二至五段“其在‘个人——家庭——社会’的内化与践行”。 故选B。
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C项,以偏概全,“都积极实践善性”错误。 应改为“当时的人们已经有了善恶报应的善信念观,积极实践善性”。 故选C。 9.A 10.C
11.①了解国家相关就业政策;②避开就业需求饱和的行业,选择招聘需求人数较多的行业;
答案与解析 第3页,共14页
③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提高个体的就业竞争实力;④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了解就业情形。 【解析】
9.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A项,“更需要政策持续发力”说法不当,原文说的是“与缓解就业总量压力相比,就业结构矛盾的缓解和就业质量的提高难度更大,更需要政策持续发力”,更需要“政策持续发力”的应是“就业结构矛盾的缓解和就业质量的提高”。故选A。
1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C项,“当前应当把经济增长当作首要目标”错误。根据材料三“我国现在已进入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与高速增长阶段相比,现阶段的经济增长更依赖于创新,更依赖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更依赖于人力资本红利的增加”可知,“当前应当把经济增长当作首要目标”说法错误。故选C。
11.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本题答案来源于材料,但高于材料,现有材料是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但现有材料的原句绝不是最佳答案,更不是最佳答案的全部,这就考查了考生真正读懂多文本的内涵、联系社会生活现实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能力。结合“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旨在强化各方面重视就业、支持就业的导向。’这进一步彰显了就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优先位置,丰富了宏观经济政策的内涵”分析,了解国家相关就业政策;结合材料二图表内容分析,避开就业需求饱和的行业,选择招聘需求人数较多的行业;结合“在信息化时代,由互联网创造的巨大信息交互平台,逐渐成为劳动力市场参与者获取信息资源的主要渠道。互联网提供的及时有效的信息,加强了雇主与雇员之间、用户与用户之间的沟通,通过影响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以及工作搜寻等方式,影响个人的就业决策”“为个体的就业带来多元化选择,能够使个人获得更多平衡工作和家庭生活的机会,为提高个体的就业质量带来新的可能”等分析,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了解就业情形;结合“我国各级各类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劳动者受教育年限大幅度提高,人力资本存量显著增加,这是创新的重要源泉。可以预期,随着教育被定位……并最终实现更高水平的增长”分析,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提高个体的就业竞争实力。
答案与解析 第4页,共14页
【点睛】
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12.C
13.①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富有地域特色。如“嘛”“赛”“锅伙”“爬爬屋”等诸多方言的使用,富有生活气息。②善用修辞,形象生动。拟人手法,龙王爷“闯”“赖”等描写,表现洪水的肆“人都泡在水里”“肩膀赛门宽”;“大河盖上盖儿”等。虐;夸张手法,比喻手法:③活泼幽默,富有感染力。如“老脸老皮,胡子拉碴;那件灰布大褂,足够改成个大床单等。④多用短句,节奏感强,近似于相声艺术的特色。如“破嘴缺把,磕底裂肚,盖上没疙瘩”。
14.①使情节波澜起伏。眼前的李金鏊贫穷落魄,和传闻中“拿义气当命”的仗义形象形成反差,小杨月楼从先前的期待到眼前的怀疑再到后来的不抱希望,形成了情节的跌宕。②设置悬念。这样一个让小杨月楼“不抱希望”“满心狐疑”的人物,能否帮助小杨月楼脱困,二人最终为何会“义结”,充满悬念。③凸显人物形象。传闻中“混混头”李金鏊居然生活如此拮据,强烈的反差更加凸显了人物扶危济困、知恩图报、重义轻财的品质。④突出主题。生活在世俗世界的李金鏊却有着难能可贵的宝贵品质,更加凸显小人物身上的美好德行,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赞美。 【解析】
12.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思想情感赏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每个选项,逐一进
答案与解析 第5页,共14页
行分析。
C项,“李金鏊家境贫困却能扶危济困,这是人物自身的对比”错误。李金鏊家境贫困却能济危扶困,是衬托而非对比。 故选C。
13.本题考查学生对语言风格特点的概括分析能力。语言风格一般考虑四个方面:1、语言特色,如:质朴、通俗、清丽、典雅等;2、语体色彩,文言、口语、书面;3、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4、句式:整散结合、骈散结合。作答本类题型,需回到文章中去,结合具体语言进行分析概括。
①由文章第三段 “李金鏊是天津卫出名的一位大锅……栅栏门,几间爬爬屋,大名鼎鼎的李金鏊就住在这破瓦寒窑里” 中的“锅伙”“爬爬屋”、文章第四段“这人足有六尺高,肩膀赛门……没想到这人说话嘴上赛扣个罐子”中的“赛”、宽,老脸老皮,文章第五段“小杨月楼心想,李金鍪拿嘛帮助自己?于是心里不抱什么希望了”中的“嘛”等诸多方言的使用,使文章地方风味浓郁,富有生活气息、地域特色。
②“龙王爷闯进天津卫。街上行船,窗户当门,买卖停业,车辆不通,小杨月楼和他的一班人马……龙王爷赖在天津一连几个月”赋予洪水以人的色彩,表现洪水的肆虐,运用拟人手法。“那时候。人都泡在水里。哪有心思看戏?”运用夸张手法。“转年冬天,上海奇冷,黄浦江冰冻三尺,大河盖上盖儿”运用比喻手法。 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③“老脸老皮,胡子拉碴;那件灰布大褂,足够改成个大床单”、“肚子里的东西一天比一天少,快只剩下凉气了”等,使文章更加活泼幽默,富有感染力。
④“窗户当门,买卖停业,车辆不通”“口气挺硬,眼神极横,错不了,李金鏊!”“破嘴缺把,磕底裂肚,盖上没疙瘩”“这些主家花钱买几张票,又看戏,又帮忙,落人情,过戏瘾,谁不肯”,多用短句,使文章节奏感更强。
14.本题考查赏析人物形象作用的能力。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征要从两点入手:一是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二是结合小说对人物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的直接描写,以及对环境、与他人的关系等的间接描写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从人物形象上来说,对比中更能衬托出人物的性格特点,生活环境的贫苦与性格上的仗义疏财,见义勇为形成对比,更衬托出人物的侠肝义胆;
从情节上来说,设置悬念,为此人究竟能否为小杨月楼解决难题而产生阅读兴趣,且使小杨
答案与解析 第6页,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