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应激 D.激情
第1页
单选题答案:
1:C 8:D 15:A 22:D 29:B 36:B 43:A 50:B 57:D 64:D
2:B 9:C 16:D 23:B 30:D 37:A 44:A 51:D 58:D 65:B
3:C 10:B 17:A 24:C 31:C 38:D 45:A 52:B 59:A 66:C
4:C 11:C 18:A 25:A 32:B 39:B 46:C 53:C 60:B 67:D
5:A 12:D 19:C 26:B 33:A 40:C 47:A 54:B 61:C 68:C
6:D 13:B 20:D 27:C 34:B 41:A 48:C 55:C 62:C 69:D
7:C 14:A 21:D 28:C 35:C 42:C 49:D 56:A 63:B 70:D
单选题相关解析:
1:关于德育规律的描述,A、B、D项均是正确的,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而不是一个长期直线提高的过程。
2:1949年,美国的泰勒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揭示了课程编制的4个阶段:确定目标、选择经验、组织经验、评价结果,是对现代课程领域研究影响最大的理论架构,被教育界称为“目标模式”或“泰勒原理”,是现代课程论的奠基石。
3:教育影响是连接教育者与学习者的纽带或者说中介,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其中教育内容包括教科书、教学参考书以及相关的电视影像资料、报刊、广播等信息载体以及教育环境等;教育手段包括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师的语言等。题干中描述的内容属于教育影响,即教育中介。
4:趋避冲突是指个体对一个事物同时产生两种相反的态度取向时内部的动机冲突。不想学习,又想取得好成绩属于两种相反的态度取向,属于趋避冲突。
5:这句话揭示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其培养目标主要是为人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德智体等各方面的基础。
7:班主任是指在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教学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与生活等工作的教师,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校办学思想的贯彻者。
8:班主任的基本素质包括心理素质、道德素质、能力素质、知识素质。
第1页
9:训练学生刚见到面试官时的外在表现,期望给面试官留下好的印象,这属于利用了首因效应。“首因效应”是指当人们第一次与某物或某人接触时会留下深刻印象。是指人们比较重视最先得到的信息,并据此对他人做判断。
10:这句话的意思是看着容易,学起来就难了。“见者易”意在说明为学习者提供一个良好的示范,“学者难”则更加强调练习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
11: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建构性、学生学习的社会互动性、学生学习的情境性,认为学生不是空着脑子进入教室的,这都要求教师改变角色。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12:确定课程目标就是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学目标。确定目标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因为其他所有步骤都是围绕目标而展开的。这也是为什么人们把它称为目标模式的原因。
13: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它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作用的对象,是教学中的客体。
14:人际排斥的特征表现为认知失调、情感冲突和行为对抗。
15:多元智力理论属于智力理论,不是迁移理论。①①①属于迁移理论。
16:艾利斯认为情绪并不是由某一诱发事件本身直接引起的,而是由经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也称为情绪困扰的ABC理论。
17:根据上课要完成的不同教学任务,课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新授课和巩固课等。
18: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在一定社会,培养具有什么政治方向、思想观念的人,是由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并由此决定相应的教育政策和制度。
19:罗杰斯认为,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在学习中起主要作用,B、D两项属于外部动机,A项属于自我认知,C项属于内部动力。
20:陶行知,中国教育家、思想家,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著名主张,被毛泽东和宋庆龄等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和“万世师表”。
21:前三者是外部的学习动机,获得解答是学生对知识本身的兴趣,因此是内部的学习动机。
第1页
2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含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
23:道德情感是指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是进行道德判断时引发的一种内心体验。
24:桑代克提出的学习定律包括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其中效果律指当联结建立时,导致满意结果的联结会被加强。而导致烦恼结果的行为则会被削弱或淘汰。教师经常运用奖励的方式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属于满意的结果,因此体现了效果律。
25: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是以自主选择为原则的。接受按课程标准进行的学科课堂教学,是学生的义务和责任,有一定的强制性。但课外活动的参与与否,参加哪一类活动,这些都是由学生按自己的兴趣爱好及各方面的条件来自主选择的,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对不同水平的活动进行选择。
26:教学是指在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27: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智力的教学方法。讲授法是一种最古老的教学方法,也是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
28:素质教育提倡人的全面发展,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20世纪末中国教育界的具体实践典型。
29:巴班斯基是苏联教育家,他提出了最优化系统教学理论。
30:本题考察知觉的恒常性。在不同的物理环境中,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距离知觉某一熟知的物体时,虽然该知觉对象的物理属性(大小、形状、明度、颜色等)受环境情况的影响而有所改变,但是对它的知觉却保持相对稳定性,知觉的这种特征,称为知觉的恒常性。
31:福勒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教师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说明其处于关注学生阶段。
32:采用权威型教养方式的父母在子女教育中,表现的过于支配,孩子的一切都由父母来控制。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容易形成消极、被动、依赖、服从、懦弱,做事缺乏主动性的人格特征。
第1页
33:课程改革就是要通过改变课程内容,使之适应发展变化的社会。
34:个体身心发展的差异性要求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选择适宜、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手段,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是为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
35:课外活动的自主性强调活动由学生自己组织、自己设计、自己动手,说明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具有更大的自主性。自愿性则强调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愿选择。
36:智力水平与心理健康水平没有必然关系。
37: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热爱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结合起来,促使教育者的合理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38:初中生处于青少年时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该阶段的目的是建立自我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
39:这是记忆术的一种方式,属精细加工策略。
40:由道德的常识可知,学生明知故犯,言行不一的主要原因是道德意志薄弱。
41: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 关于这道题目,其实主要就是一个时代背景的问题。《大教学论》是夸美纽斯的,它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是近代(1632年)。
《普通教育学》是赫尔巴特在1806年出版的,这本书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学科开始的标志。
42:冲动型的学生在解决认知任务时,总是急于给出问题的答案,而不习惯对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进行全面思考,有时问题还未弄清楚就开始解答。这种类型的学生认知问题的速度虽然很快,但错误率高,在运用低层次事实性信息的问题解决中占优势。沉思型的学生在解决认知任务时,总是谨慎、全面地检查各种假设,在确认没有问题的情况下才会给出答案。这种类型的学生解答认知问题的速度虽然慢,但错误率很低,在解决高层次问题时占优势。
43:人口增长速度的快慢、数量的多寡、质量的优劣、迁移和分布等都与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人口的数量是确定一国教育规模的基础因素。故选A。
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