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外商直接投资对浙江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文献综述】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

题 目: 外商直接投资对浙江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

引 言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纷纷采取措施,积极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以缓解本国资金不足等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浙江省作为东部沿海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20多年间,浙江省利用外资得到迅速发展,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国的比重在不断提高。FDI及其载体———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也成为发展中国家获取外部资源的主要渠道。FDI对东道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多渠道和多途径的,除了可以增加东道国的资本存量,缓解其资本不足问题,还可以提高投资质量,并且为发展中国家带来新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以缓解东道国的就业压力。 一、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一)有关外商直接投资的理论研究 1、外商直接投资影响经济增长的途径 (1)浙江省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技术扩散

外商直接投资不仅仅是资本的单方面转移,而且还伴随技术的转移和先进管理经验和方法的转移。技术进步对各国长期经济增长是至关重要的决定性因素。该方向的理论研究以Barro和Sala.I.Martin(1995)的内生增长理论为代表,该理论认为通过某种渠道,外商直接投资可以对经济增长产生长期效力。而途径之一是通过技术扩散,技术扩散在经济发展中发挥核心作用,经济增长取决于一国技术水平相对于世界技术水平的状态,因此,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技术水平的赶超程度,即取决于其移植发达国家已有技术的程度。 (2)外商直接投资调整了产业结构

Chenery和Strout通过“双缺口模型\,指出外商直接投资有助于推动东道国产业结构的更新。从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Hirschman对“双缺口模型”进行了修正,从弥补“技术缺口”的角度讨论了利用直接投资对于发展中国家调整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的意义,发展了“双缺口模型”。他认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技术、管理和企业家的匮乏是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最重要约束,是又一个

“缺口”。从发展中国家的实践来看,这些缺口,特别是技术缺口仅靠国内资源几乎是无法弥补的,大多需要从国外引进。且在这些方面对外部资源的需要和依靠程度还在日益提高。对发展中东道国来讲,许多技术单靠国内企业开发往往是不可行的或者是不经济的。同时,发展中国家也无法得到足够多的开发新技术。而东道国通过采用引进的方式使用已有的技术,则可以避开技术发明与革新阶段的风险,将引进的技术直接应用于生产之中,从而促进东道国调整产业结构,加速经济增长。

(二)有关外商直接投资的实证研究

近年来国内学者利用全国省际层面的数据对FDI如何影响东道国经济增长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何洁(2000) 使用1993—1997年的省际面板数据, 认为FDI的溢出效应存在门槛效应, 在经济发展水平达到某一个临界值以后, FDI的溢出效应将发生显著的变化。沈坤荣和耿强(2001) 通过分析1987—1998年中国29个省、市及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表明FDI促进了经济增长。潘文卿( 2003) 采用中国1995—2000省际面板数据, 研究表明中国工业部门引进FDI在总体上对内资部门的产出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罗长远(2006) 利用省级面板数据, 认为FD I作为投资本身对经济增长的直接作用不明显, 但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间接地促进了经济增长。平新乔(2007) 利用中国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估算了FD I对中国制造业的技术溢出效应,认为FD I显著地促进了中国制造业的总生产率。马林和章凯栋( 2008) 采用2000—200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 认为FD I对于经济增长有显著但是不大的负向溢出效应, 而且这种负的溢出效应有减弱的趋势。

二、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一)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 1、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

外溢效应被认为是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东道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机制。国内近 年关于外资技术溢出的研究不断增多,大多数学者认为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对 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梁启华(2005),孙雅娜、边恕(2005)等从定性的角度分别研究了技术关联性对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和技术转移的影响机理,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及表现形式,技术效应的有效性,同时都给出了政策建议。更多学者对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进行了定量分析。赖明勇、包群(2003)运用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国内技术进步的影响作

用,同时对外商直接投资和国内投资的技术进步效应做了比较分析,实证结果表 明,外商直接投资对国内技术进步具有较大的技术外溢效应,而且误差修正模型 检验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效应存在着一定的时滞。何洁(2000)、潘文卿(2003)利用1995-2000面板数据模型方法,对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工业部门外溢效应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指出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中国工业部门引进外商投资在总体上对内资部门产出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外商投资的外溢效应为正,但这种外溢效应的作用并不是太大的结论。高亮(2006)借用Feder模型结合C—D生产函数实证分析了我国食品工业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得出我国食品加工业外资溢出效应不显著存在,食品制造业和饮料制造业溢出效应显著的结论,提出要加强食品行业内外资企业之间的关联,创造食品工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提高食品工业内资企业的技术能力等建议。梁娟(2006)采用面板数据结合生产函数模型,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对产业集群的影响,得出外商直接投资极具显著的集聚效应,于模仿其他的外国公司的决策以降低不确定性,外国投资者可能被吸引到外国公司集中的区域,在此基础上通吸引外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形成外溢效应,也能促进民间的配套产业与之相结合,在当地形成产业集群。 2、外商直接投资产业优化效应

闵杰(2005)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的关系做了相关回归分析,从而揭示出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产生的正面效应,且对外商直接投资的负面影响展开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孔小文、王春明(2005)对广东省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建立一元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外商直接投资对广东产业结构升级的积极作用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少;寻舸(2006)通过分析湖南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调整关系分析得出结论,湖南产业结构的偏差和“超越\与外商直接投资在该省产业分布呈现出相似的特征,外商直接投资对湖南的产业结构分布产生了很大影响。蒋靓波(2006)通过计量分析方法着重研究了浙江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优化效应,得出利用外资是提升浙江产业结构必不可少的环节。此外,张修成(2006)以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为例,对京津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外商直接投资作了分析,区域经济的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与外资进入存在密切关系,尤其是在京津地区,外资对高科技产业的进入以及随着而来的配套行业的进入,如研发,投资公司的成立,进一步提升了产业结构的更新换代。 3、于外商直接投资外贸效应

吴雁(2005)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外贸发展的影响,得出外资对我国外贸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进出口贸易总体规模,商品结构上以及贸易条件上,并提出了调整引进外资的战略。邹乐意(2005)着重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贸易结构优化的影响,得出外商直接投资对于我国出口贸易结构优化的作用大于国内其他企业,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对于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的拉动作用大于对于初级产品出口的拉动作用,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对于劳动与资源密集型制成品的出口拉动作用大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制成品的出口拉动作用。沈克华(2005)对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出口总量及结构、基础设施投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对我国出口总量增长贡献巨大且呈上升趋势。潘益兴(2006)通过采用误差修正模型来检验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的进口出口以及对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的进出口在长期和短期内的影响,验证了与中国对外贸易之间存在很强的正相关性。 4、外商直接投资与区域经济发展

国内学者关于这块内容的研究多集中在外商直接投资与区位选择因素领域。 其中魏后凯、贺灿飞(2001)等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秦皇岛几个外商投资企业进行投资的区位因素进行的因子分析方法实证研究表明,成本因素、生产要素供应、市场因素及投资环境等是进入秦皇岛市的主要区位因素。魏后凯(2003)等进一步采用经济计量模型和调查问卷等多种方法,从传统生产成本因素、信息成本、降低风险、集聚经济等多角度实证分析了在中国省际和城际区位选择的决定因素,得出在我国对外开放初期,优惠政策是影响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但随着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深入,信息成本、集聚经济和人力资本状况等成为影响在我国区位分布的最重要因素。 5、外商直接投资就业效应

国内近几年开始有少量专门探讨外商直接投资与就业关系的文章。陈咂(2001)着重从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劳动力就业的数量、三大产业劳动力的就业结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外商投资对发展中国家解决就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江绮萍(2002)依据凯恩斯主义者关于投资拉动就业的观点,对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与就业效应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得出外资目前并不能大量增加我国的就业量,并在此基础上从增加就业的角度,对外资政策的调整提出了几方面的建议。刘金钵、任荣明(2004)从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方面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就业的影响,并得出跨国公司的就业效应不仅是直接作用还通过“外溢效应”对就

业产生了影响。郭英、陈飞翔(2005)着重从人力资本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但这些研究要么主要集中在于定性描述、缺乏实证分析,要么侧重于宏观总体分析,缺乏区域视角,未能将上述几方面做一个整合研究。 (二)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负面效应 1、FDI对我国产业结构造成的不利影响

(1) 外商投资的结构性倾斜加大了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偏差。由于外商对我国的直接投资集中于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部门,对第一产业的投资规模很小,对第三产业的投资比重偏低,而且20 世纪90 年代以来这种产业倾斜更加突出。第二产业的比重过重,高新技术产业、第三产业及第一产业的投资比重过小,这种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将不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及优化。

(2) 第二产业内部,一方面外资主要投资于规模小、见效快、风险小的轻工业,一般加工组装企业,为消费主导型、加工主导型投资,而对中间新产品投资尚嫌不足。另一方面,外资工业高度集中于制造业,而在制造业中又主要集中在加工工业。

(3)第三产业的外资投资比率增加较快,但投资配置不合理。在第三产业结构中,外资过多地流向商业、房地产、金融保险业等利润较高的产业,而流向通讯、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部门和科教文卫部门较少。一方面,外商投资推动了房地产业和社会服务业的扩张。另一方面,至今为止,在金融保险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文教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科研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等部门中,外资企业的注册资本,外方注册资本和投资总额在整个第三产业中的比重仍很低,因此外资投资对这些部门的产出比重变化还没有起明显作用。

(4)外资一般进入重复性产业、劳动密集性产业过多,而投资于技术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较少。由于农业、基础产业、基础设施部门与投资者的利润目标有距离,长期以来成为外商投资的“盲点产业”。 2、FDI对我国地区结构造成的不利影响

FDI在涌入我国的时候,绝大部分选择了在东部沿海地区投资,造成东西部地区的外商投资差距很大。基本上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省市,2000年~2003年实际利用FDI前5位的省市为:广东、江苏、山东、上海和福建,这五个省市实际利用FDI占全国FDI总额的比重,2000为66.98%,2001年为65.22%,2002年为65.16%,2003年为60.69%。加入WTO后,无论是沿海地区还是中西部内陆地区,外商投资区位都出现了明显的地域分异特征。在沿海地区,江苏、浙江、辽宁、山东和河

外商直接投资对浙江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题目:外商直接投资对浙江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引言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纷纷采取措施,积极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以缓解本国资金不足等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浙江省作为东部沿海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20多年间,浙江省利用外资得到迅速发展,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国的比重在不断提高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5k1m0ew7d423gj8gje700kc52051d00kfh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