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缓缓停下,鸥小姐举起手机拍下停电通知的照片,款款走出梯厢,她觉得自己整个人再次焕发着破网突围的激情。
?那天晚上,鸥小姐把那张映着电梯里昏黄光晕与自己曼妙身材的阴影照片精心修整,并配了一句白先勇引过的“我好比浅水龙,被困在沙滩。”多么精彩,她想。她现在对朋友圈的心态才最有情怀,马上人们又将感叹于她的绝美视角。
?没什么意外,这条状态刚发出去半小时就博得了一百多个赞,这也坚定了她复出的决心。直到晚上十一点半,点赞数还攀升,鸥小姐靠在沙发垫上刷手机,客厅中的吊灯与氛围灯互相配合,把整个房间照得透亮。突然,通明的灯火像被人拦腰掐断,黑暗劈头盖脸地砸在鸥小姐身上,像生活的真相一样沉重。鸥小姐有点儿恍惚,这才想起停电通知来,忽地觉得自己到头来,什么“圈”也没进过,也什么“圈”都没出过。四下漆黑中,失落的她只和荧荧发亮的手机屏幕对望着,却再也按不动刷新键了。
(1)阅读原文,从文中找出词语概括鸥小姐对“朋友圈”的感情态度变化。 并不喜爱 → 矜持精简 → ①________ → 焕发激情 → ②________ (2)品味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圈虽还是关着,只是一有间隙的时间就要把自己以往的朋友圈一一点开咂摸。 ②她打定主意,要再次在朋友圈中掀起波澜,寻找素材的眼睛已经擦得发亮。 (3)结合全文,分析鸥小姐的性格特点。
(4)揣摩第?段中画线的句子,探究小说主题,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 (1)焦虑不安;沉重失落
(2)第一句:①“咂摸”,仔细品味、玩赏。②运用动作(心理)描写(比喻,把玩味朋友圈比作数钱),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鸥小姐玩赏朋友圈中的赞与评论的愉快感受(陶醉于那些赞与评论,内心有极大的满足感)。第二句:“发亮”意思是发出光亮,写出了鸥小姐睁大眼睛到处寻找可以发朋友圈的素材的神情。
(3)①渴望被关注(肯定、欣赏、崇拜):她心思缜密地经营着自己的朋友圈,赢得众多点赞。②热爱生活(生活内容丰富,爱好广泛):她朋友圈的内容包括社会民生、国际格局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③心思细腻,情感丰富:她把自己的朋友圈打造成艺术界的达·芬奇。④有虚荣心(爱慕虚荣,争强好胜):她享受并沉醉在朋友圈被别人点赞的生活中。⑤能思考(反思)生活。
(4)①“什么圈也没进过”,指的是鸥小姐手机上的“朋友圈”其实并不是真正的朋友圈,而是脱离了生活真实的虚假存在。“也什么圈都没出过”指鸥小姐被自己的行为套进了一个虚假的怪圈。②小说主题揭示了网络社交带给人们困惑和思考:人应追求真实美好的生活。 【解析】【分析】(1)③段“但她说她自己并不喜爱这种生活,这么做是迫于互联网社交时代的大势所趋”一句可以看出,她其实并不喜欢这种生活;从第⑥段“小半年来……这个事儿逐渐变得矜持而精简”,可以提炼出她的心理变化“矜持而精简”;从第⑩段“渐渐又变得焦虑不安起来”可以提炼出“焦虑不安”;从第?段“她觉得自己整个人再次焕发着破网突围的激情”可以提炼出“焕发激情”;从最后一段“黑暗劈头盖脸地砸在鸥小姐身上,像生活的真相一样沉重……失落的她只和荧荧发亮的手机屏幕对望着,却再也按不动刷新键了”可以提炼出“沉重失落”。据此分析,根据题干的提示填空作答即可。
(2)句①中“咂摸”,原指仔细品味,在句中指鸥小姐在关闭朋友圈后,对自己以往朋友
圈的回顾,她留恋于以往朋友圈中的点赞数及不同朋友的不同评论,细细的品味,这一动作表现了她此时内心的愉悦与满足,再加上后句中的“像数钱一样”更是突出她的留恋不舍,为后文她的复出情节作铺垫。句②中“发亮”修饰的是欧小姐的眼睛,写出了她睁大眼睛到处寻找可以发朋友圈的素材的神情,生动表现出她打算复出朋友圈的激动情态。 (3)文章详写了鸥小姐对朋友圈的经营,她精心地修整照片,并配上两三行的小诗,可以看出她希望被关注,希望得到朋友的崇拜;从她朋友圈发的内容,“可谓雅俗共赏、包罗万象。时而关心社会民生,时而放眼国际格局;时而午后闲笔三行小诗,时而长篇抒发人生感怀”可以看出,她是一个热爱生活、情感细腻的人;从她关闭朋友圈后又忍不住发朋友圈,并最终复出的心理活动,可以看出她是一个爱慕虚荣的人;文章最后以停电结束全文,写了此时鸥小姐似乎自己什么“圈”也没有进过,什么“圈”也没有出过,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敢于反省自我、反思生活的人。据此分析概括作答即可。
(4)第?段画线句子写出了鸥小姐停电时对生活的反思,表明了网络的虚无和对正常生活的干扰。没有了电,网络也就不存在了,含蓄的表现了作者认为人生的快乐与价值应在现实生活中追求、实现。由此可见这篇小说旨在表现网络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利与弊,我们应多关注现实生活,在现实中实现自己的价值。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⑴ 焦虑不安;沉重失落
⑵ 第一句:①“咂摸”,仔细品味、玩赏。②运用动作(心理)描写(比喻,把玩味朋友圈比作数钱),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鸥小姐玩赏朋友圈中的赞与评论的愉快感受(陶醉于那些赞与评论,内心有极大的满足感)。第二句:“发亮”意思是发出光亮,写出了鸥小姐睁大眼睛到处寻找可以发朋友圈的素材的神情。
⑶ ①渴望被关注(肯定、欣赏、崇拜):她心思缜密地经营着自己的朋友圈,赢得众多点赞。②热爱生活(生活内容丰富,爱好广泛):她朋友圈的内容包括社会民生、国际格局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③心思细腻,情感丰富:她把自己的朋友圈打造成艺术界的达·芬奇。④有虚荣心(爱慕虚荣,争强好胜):她享受并沉醉在朋友圈被别人点赞的生活中。⑤能思考(反思)生活。
⑷ ①“什么圈也没进过”,指的是鸥小姐手机上的“朋友圈”其实并不是真正的朋友圈,而是脱离了生活真实的虚假存在。“也什么圈都没出过”指鸥小姐被自己的行为套进了一个虚假的怪圈。②小说主题揭示了网络社交带给人们困惑和思考:人应追求真实美好的生活。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信息的筛选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结合题干的要求和提示,找准关键语句和关键词进行作答。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要求考生遵循理解词语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注意对词语意思的理解和把握,理解句子的意思,注意掌握此类题型的答题模式。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要求考生熟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注意把握文中对人物描写的语句和相关的事例的理解,考生要结合具体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 ⑷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和分析。要求考生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结合对重点语句的理解和分析感悟文章的主旨。
8.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吓人”的无人机
胡征和
①2024年圣诞前夕,伦敦时间12月19日周三晚上9点,英国重要交通枢纽盖威克机场突然宣布停止任何航班的升降并封锁跑道。瞬时,八百多班航班瘫痪,12万名乘客滞留。紧接着,一批荷枪实弹的警察冲进机场,更有狙击手用黑洞洞的枪口直指天空。 ②谁也想不到,制造这一重大事故与紧张气氛的竟是两架小小的无人机。还好,似乎是玩够了,无人机飞走了。20日凌晨3点,警方经过巡查,确认没有无人机威胁后,机场跑道重新打开,然而,大约45分钟后,机场跑道再次被迫关闭,因为那两架无人机又回来了。来了走,走了又来,直至当地时间21日早上6点多,警方百分之百确认安全后,机场官方才对外宣布航班恢复,可以正常起飞。
③英国民众无不诙谐地说,谁也想不到,2024年的圣诞大礼竟然是无人机大闹机场的“游戏”。然而,盖威克机场和机场辖区警察就没有这么轻松了,因为这虽然不是恐怖袭击,但整个事件带来了莫大的损失。因此,他们必须全力追捕无人机背后的“人”,否则“游戏”会越演越烈。
④有人质疑,机场方面是否有些小题大做,两架小小的无人机真的会对机场造成那么大的危害吗?无人机与大飞机相比,还不是小巫见大巫!
⑤事实并非如此。在飞行过程中,飞机哪怕是遭遇一只小乌,都是极其危险的事。那是2009年1月15日,执飞美国航空公司1549航班的空客A320-214飞机在起飞爬升过程中遭到加拿大黑雁撞击而失去动力,导致该航班于升空6分钟后紧急迫降在曼哈顿城中哈德逊河河面,即有名的“哈德逊河奇迹”。若不是机组人员的机智应对,以及地面救援的配合,对飞机上155人来说,那天就是末日。
⑥黑雁的体重与无人机相仿,但飞行速度比不上无人机,就是这样,它与飞行中的飞机相撞,冲击力都是吓人的。我国重庆机场相关人员以一组数据有力地说明了这种“吓人”的程度:如果飞机的时速在300千米/小时,与5公斤级的无人机相撞,将产生7万牛顿的冲击力,如果飞机的时速在900千米/小时,与10公斤级的无人机相撞,将产生125万牛顿的冲击力,远超于一颗炮弹的威力。
⑦这样比照,无人机横飞乱舞之“吓人”就不言自明了。但事实是,有不少无人机的狂热爱好者偏偏喜欢玩刺激,搞恶作剧,挑战航空。根据国外一家网站统计,无人机与大型客机危险接近,撞击事件逐年攀升,现在一年多达百起,且拥有无人机的人越来越多,但他们大多没有驾驶执照。就我国来说,2017年无人机持有量在120万架以上,但拥有民航颁发驾驶执照的仅为7000人左右。也就是说,绝大多数无人机是没人监管的“黑飞”。 ⑧无人机本是一身正能量,在多种工作中能够替代或者优于人类,如农业、安保、观测、快递等。可上文满是它的负能量,惊喜变成了惊吓,何以?这得归咎于无人机背后的人,是他们的“黑飞”生事捣乱。于无人机,思维的正确打开方式是:无人机不“吓人”,“吓人”的是“人”,人们应该关注的也是“无人”背后的那个“人”。
(选自《知识窗》2024年第3期,有改动)
(1)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
A.无人机大闹英国交通枢纽盖威克机场,给机场带来莫大的损失。 B.10公斤的无人机撞到正在飞行的飞机,其威力远超于一颗炮弹的威力。
C.在我国,拥有无人机持有量超过120万架,但真正拥有驾驶执照的机主仅约为7000人。
D.正确使用无人机,会给人们带来福音;否则,无人机会“黑飞”生事捣乱,令人恐慌。 (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至第③段叙述了无人机大闹英国交通枢纽盖威克机场,表明英国的机场安保措施不到位,引出说明对象。
B.第④段是过渡段,由上文对英国机场事件的叙述,过渡到对不能正确管理无人机的危害的说明。
C.第⑥段主要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无人机与正在飞行的飞机相撞时所产生的威力。
D.第⑧段指出无人机之所以“黑飞”生事捣乱,主要原因是人们未能正确使用或管理,从而表明作者的写作目的。
(3)联系原文,你认为国家怎样才能更有效地管理无人机?请简要作答。 【答案】 (1)B (2)A
(3)①严格要求无人机的机主考驾驶执照;②一旦发现无人机“黑飞”,则严惩机主。(答出两点且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分析】(1)B.表述不准确。原文是“如果飞机的时速在900千米/小时,与10公斤级的无人机相撞,将产生125万牛顿的冲击力,远超于一颗炮弹的威力”,选项缺少必要的条件。故选B。
(2)A.分析错误。第①段至第③段叙述了无人机大闹英国交通枢纽盖威克机场的事件,意在说明无人机对机场安全造成的重大危害,从而引出文章的说明对象。故选A。 (3)结合文章⑦段的说明内容来分析,造成无人机对机场安全危害的因素是“拥有无人机的人越来越多,但他们大多没有驾驶执照……绝大多数无人机是没人监管的‘黑飞’”,可以从国家层面进行强制,一是要求无人机机主必须拥有驾驶执照,二是对无照持机者进行法律严惩。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⑴B;⑵A
⑶ ①严格要求无人机的机主考驾驶执照;②一旦发现无人机“黑飞”,则严惩机主。(答出两点且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要求考生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要逐项进行审读,在文中要找到选项对应的内容进行比对,加以辨析判断。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题区域考生通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关于文段的理解进行辨析。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理解我知道内容,结合文段的重点语句,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阐述。
9.阅读《手掌里的清凉》,完成下面小题。
手掌里的清凉
①树阴下,有一大一小两个孩子,大的约七岁,小的看来不到三岁。树下有几个用砖块砌起的墩子,大的孩子以砖墩当桌子趴在上面做作业,小的也拿了一截铅笔在一张纸上胡乱画着。
②他们是兄弟俩,大的孩子放了暑假,从农村到这座城市打工的父母便把兄弟俩从家里接来,与他们团聚一些时日。
③风就是一个淘气的孩子,特别爱恶作剧,越是酷热,它越是要把自己藏起来。弟弟大约是受不了那酷热,抓耳挠腮的,满脸通红,有汗水从腮上掉了下来。这时,哥哥好像变戏法一样,从树桠上拿出一把扇子。确切地说,那不是扇子,只是一小块三夹板,拿绳子绑上了一根小木棍做柄。哥哥捏着那柄一个劲地给弟弟扇着。
④热热的风让兄弟俩感觉不到一丝凉快。这时,哥哥两眼直直地从街的缺口处望过去,他渴望有风吹过来,可是没有。
⑤哥哥显得非常失落。他下意识地四处瞅着,眼光突然就落到了一个地方,那多么像一块侧立起来的池子。也许他思绪的鱼儿已游回到了家乡,他家门前有一块池塘,不管多热的天,只要坐在池塘边树下的青石墩上,将双脚伸到水里,就会有一股透心的凉从脚下一直凉到头顶。
⑥哥哥来到了那“侧起的池子”前,他是认识的,那是一块玻璃。下面是墙砖,玻璃有些高,他踮了踮脚,仍然够不着那玻璃。随之,他“吭哧吭哧”地搬来几块砖头,顺着墙根码起来,站在砖头上,他这下能够着了。他将双手贴在玻璃上,感觉到了阵阵凉意。 ⑦这时,他突然想起什么,赶紧将弟弟抱了过来。他要抱着弟弟站到那码好的砖头上,可就是上不去。努力几次后,他放弃了——因为他明白,凭着自己的力量,是不能抱着弟弟上到砖头上去的。
⑧他想了想,将弟弟抱回到树阴下,把自己的双手在玻璃上贴了一会儿,然后赶紧去握住弟弟的手。几乎在两个多小时里,哥哥就一直重复着这样的动作。
⑨直到快中午了,在工地上做饭的母亲来叫兄弟俩去吃饭,哥哥的这一动作才停止。妈妈问哥哥:“孩子,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哥哥说:“我不能让弟弟热着,再说弟弟要是热得哭了起来,会影响爸爸妈妈工作的。”妈妈的两眼不禁红了,可哥哥似乎没有看到妈妈的表情,只顾高兴地说下去,“妈妈,我知道阴处的玻璃会是凉的,想不到城里的玻璃会这么凉。”
⑩妈妈本想告诉儿子:这玻璃之所以会这样凉,是因为玻璃后面的屋子里有大功率的空调。可妈妈没有说,她相信能将一手清凉传递给弟弟、心中想的是让爸爸妈妈安心工作的孩子,无论将来的日子过得如何,他都是人间最富有的。
(1)本文标题原为《兄弟俩》,后来改为《手掌里的清凉》。通读全文,说说这样改的好处是什么?
(2)梳理全文内容,将横线上的内容填充完整。
天气酷热,①________;哥哥行动,感受清凉;哥握弟手,②________。 (3)品析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作用。
他“吭哧吭哧”地搬来几块砖头,顺着墙根码起来,站在砖头上,他这下能够着了。 (4)本文中的哥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案】 (1)题目新颖,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暗示文章的中心(主旨);以“清凉”为线索贯穿全文。
(2)渴盼(期盼)清凉;传递(给弟)清凉
(3)拟声词,这里指哥哥搬砖时发出的粗笨的喘气声,形象准确地写出他搬砖的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