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11.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练习(含解析)鲁教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能力1 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与治理

1.(2019·江苏高考)下图为“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分布和年输沙量比较图”。读图完成(1)、(2)题。

(1)与多年平均输沙量相比,1987~2015年潼关站输沙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其以上流域

( )

①引水灌溉,减少泥沙下泄 ②削山平地,减小坡面径流 ③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流失 ④气候变暖,降低暴雨强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16年以后,黄河下游输沙量较中游明显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地形起伏 C.兴修水库

B.流域面积 D.水土保持

【解析】(1)选B,(2)选C。第(1)题,河流含沙量的影响因素和区域内植被覆盖状况以及流量大小密切相关。与多年平均输沙量相比,1987年至2015年潼关站输沙量急剧减少,是因为其上游地区植被覆盖率有所提高,固沙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减弱。河流流量相对减少,是因为上

游地区引水灌溉,入黄河水量减少,输沙能力减弱,搬运能力减弱;输沙量急剧减少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和气候变暖,暴雨强度降低无关。上游地区并没有削山平地,而且坡面径流减小也不会导致输沙量急剧下降。第(2)题,从年输沙量比较图中可以看出,2016年以后黄河下游的输沙量大幅度减少,是因为三门峡、小浪底、花园口、高村、艾山、利津等水文站修建了水库,水库可以拦蓄泥沙,中游地区水库大坝相对较少,因此下游水库拦截泥沙作用更加明显;下游地区相对于中游地区含沙量减少的主要因素是人为因素引起的,而非地形的起伏,地形对输沙量影响不大;流域的面积大,输沙量也应相对较大,下游地区流域面积大于中游地区,输沙量应该也大;中游地区水土保持工作较明显,而非下游地区。

2.(2018·海南高考)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据此完成(1)、(2)题。 (1)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 ( ) ①固定表土 ③沉积泥沙 A.①② C.③④

②减少径流 ④降低风速 B.②③ D.①④

(2)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冲沙,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冲沙效果最佳的水库放水方式是( ) A.洪水期持续放水 C.洪水期集中放水

B.枯水期持续放水 D.枯水期集中放水

【解析】(1)选A,(2)选D。第(1)题,黄土高原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而植被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作用。第(2)题,将水库下游河床淤积的泥沙冲走需要河水具有较大的侵蚀和搬运能力,而河流的搬运能力与河流的流量和流速呈正相关。河流在枯水期流量和流速较小,侵蚀搬运能力弱,此时水库集中放水,可以加大对下游河床的冲刷,但是如果持续放水,则需要的时间较长,单位时间内所放水量也不能过大,因此影响下游河床的清淤效果。河流在洪水期不需水库放水即可完成河床清淤。

瞄准方向提高效率

【知识+方法突破】(勾选本题考查的知识和方法)

题号

考查的知识和方法

A.自然原因分析 B.人为原因分析 1.(1) 突破1 C.气候因素分析 D.土壤因素分析 A.工程措施 B.生物措施 1.(2) 突破3 C.保塬措施 D.护坡措施 A.工程措施 B.生物措施 2.(1) 突破3 C.保塬措施 D.固沟措施 A.工程措施 B.生物措施 2.(2) 突破3 C.保塬措施 D.固沟措施 答案:1.(1)B (2)A 2.(1)B (2)A

突破1 水土流失原因分析的一般思路 (1)自然原因及其影响。 因素 气候 强,水土流失也越严重 与坡度和坡面组成物质有关。地形坡度越大,坡面物质越不稳定,越容易产生水土地形 流失现象 与覆盖程度有关。植被覆盖率越低,削减降雨和径流的能力就越低,水土流失越严植被 重 土壤 与土质的疏密程度关系密切。土质越疏松,水土流失越强 (2)人为原因及其影响。

原因 过度 破 坏 植 被 开垦 过度 破坏植被,使地表缺少植被的保护 放牧 过度樵采 露天开矿 破坏森林资源,使地表失去保护,易遭侵蚀 开矿、挖窑洞,破坏了植被,使土壤抗蚀能力成倍下降,并形成水土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为解决粮食问题而陡坡开荒,使地表变得疏松,增加水土流失的物源 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 与降水的多少和强度有关。降水越多越集中,强度越大且越多暴雨,侵蚀作用就越滥挖窑洞 战乱和营

流失的新的物源和触发机制 大量植被被烧毁或砍伐作为建筑材料

造宫殿

突破2 运用整体性原理分析水土流失的危害

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相互影响的过程,土壤要素被侵蚀,会进一步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黄土高原景观正是在这种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形成的,如下图所示:

突破3 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分析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应利用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有效模式。坚持合理利用与综合治理相结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有机结合的方法,不同地段应采用不同的治理措施。可结合示意图来理解。

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

适用 措施 地段 固 沟 护 坡 工程 打坝淤地,兴修小型水库 生物 营造防护林 工程 修建水平梯田 生物 封坡育草,种植护坡林 沟壑 拦泥蓄水,防止沟谷继续扩展 地段 沟壑 的 拦截、涵蓄坡面径流,发展林果生产 效果 斜坡 保 塬 工程 平整土地 生物 营造护林网 部分 合理利用水土,提高劳动生产率 塬面

(2020·杭州模拟)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红色土层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1、2题。

1.“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 A.风化作用 C.水蚀作用

B.风蚀作用 D.沉积作用

2.“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 A.滥伐森林 C.开山取石

B.过度放牧 D.环境污染

【解析】1选C,2选A。第1题,南方部分丘陵山区由于人多地少,过度开发,加上土壤本身的特性,红壤区的土壤生产力低下,水土流失严重,并在不少地区严重退化,形成“红色荒漠化”。 “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第2题,“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陡坡开垦或过度垦殖,或者毁林开荒,砍林取薪破坏地表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土地退化。 【加固训练】

我国红壤区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其现有耕地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4,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下图示意坡度与土壤冲刷量的关系。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我国红壤分布区夏季最易发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并简述其自然原因。 (2)说出Ⅱ坡度范围内土地合理利用方式并简述原因。

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11.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练习(含解析)鲁教版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能力1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与治理1.(2019·江苏高考)下图为“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分布和年输沙量比较图”。读图完成(1)、(2)题。(1)与多年平均输沙量相比,1987~2015年潼关站输沙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其以上流域()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57x456pyx6trx01723y3gzju6vsnw00dj2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