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设备管理制度
1范围
本规定明确了关键设备划分、标识、零备件管理、检查、维修、维护保养、记录、能力确应。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各关键设备使用部门。 2定义
关键设备:关键工序运行的主要设备、在生产中有重要地位的设备。 3目的
制订本规定的目的是保证关键设备经常处于良好技术状态,保证生产任务按期完成,保证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防止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实现公司经营目标。
4职责 4.1生管部
4.1.1生管部是关键设备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制订设备管理制度。 4.1.2不定期对关键设备记录进行抽查。
4.1.3定期组织对关键设备能力确认进行监督检查、考核。 4.2工程部
4.2.1工程部根据关键设备的使用说明书规定,编制设备的维修、维护保养、主要零部件定期更换等相关管理规定。
4.3车间
第 1 页 / 共 8 页
4.3.1车间负责定期组织对关重专用设备主要零部件定期更换情况进行督促和检查。
4.3.2各使用单位负责关键设备的维护保养、维修和操作使用。 5管理内容
5.1操作关键设备的员工的要求
操作关键设备的员工需经培训,掌握设备操作技能及日常保养方法,合格后持证上岗。
5.2关键设备的标识
5.2.1在设备台帐中的备注栏上注明“*”为代表关键设备标识的符号。 5.3关键设备实行“四定” 5.3.1定使用人员:
按定人定机制度,关键设备操作工人应选择本工种中责任心强、技术水平高和实践经验丰富者,并尽可能保持较长时间的相对稳定;
5.3.2定操作保养规程:
关键设备应分机型逐台编制操作和保养规程,加以显示并严格执行; 5.3.3定检修人员:
根据本企业条件,可组织关键设备专业维修或修理组,专门负责对关键设备的检查、精度调整、维护、修理;
5.3.4定备品配件:
根据各种关键设备在生产中的作用及备件来源情况,确定储备定额,并优先解决。
第 2 页 / 共 8 页
5.4关键设备的保养、检查及维修。 5.4.1关键设备要进行日常和定期保养。
5.4.2关键设备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和维修,其内容为: a)分解设备进行检查; b)润滑系统检查分析; c)电器线路的监控检查;
d)更换润滑油、过滤器、密封垫、垫圈和传动带等零部件。 e)各传感器及安全联锁装置验证。 5.4.3严格执行使用维护上的特殊要求
a)关键设备必须严格按说明书的规定使用,特别是润滑油料、擦拭材料和清洗剂,不得随意代用,在加入油箱前必须过滤。
b)关键设备如长时间停歇,要定期进行擦拭、润滑及空运转。 c)关键设备的附件和专用工具,应有专有柜架搁置,妥善保管,保持清洁,防止锈蚀或碰伤,并不得外借或作它用。
5.5关键设备的零备品配件管理
5.5.1营业部负责编制关键设备的备件清单以及采购需求计划。 5.5.2车间按照关键设备操作使用说明书要求,结合生产线实际情况,制定关键设备零配件更换周期规定,并对规定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
5.5.3设备使用单位根据关键设备零配件更换周期相关规定,及时对相关零配件按要求进行更换。
第 3 页 / 共 8 页
5.5.4营业部及时按需求计划进行零配件的采购,保证备件的合理贮备,确保需要时供应。
5.6关键设备的改造、更新、封存及报废
5.6.1各使用单位要对关键设备进行局部技术改造和增加新的技术结构,按《设备管理制度》中的设备的改进与更新相关规定实施。
5.7记录
5.7.1关键设备要有日常/定期保养记录,记录表式见
第 4 页 / 共 8 页
关键设备、重大设备管理制度
关键设备及重大设备能否正常运行,是确保整个生产装置连续、稳定、高效、经济运行的关键,。对此,为加强对这类设备的管理,熟悉和掌握其性能、原理、运行状况,建立健全各类技术档案,及时发现其故障隐患并及时予以消除,特制定本制度。
一、关键、重大设备的界定:
1、关键设备:没有备用设备或技术含量较高,维修时会引起装置系统停机的为关键设备。
2、重大设备:单台设备原值超过100万元以上的设备为重大设备。 二、关键、重大设备档案建立要求: 1、建档:
建档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各项: (1)设备卡片; (2)附属设备; (3)润滑油技术要求; (4)设备备件登记表;
(5)月份设备运行记录(从正式开机--停机); (6)设备缺陷记录; (7)检修记录;
(8)水、电、油、检修、改造等消耗经济指标档案。
第 5 页 /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