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校本化研究报告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校本化研究》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选题背景

1.我校信息技术课程开设在高一高二两个年级,分四个学段实施。其中必修模块一直采用教科版的《信息技术基础》作为教材。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发展,高中新课程的国家课程实施模式与教学内容在实际的教学实施中,教材知识难度偏低、与初中教材不能有效衔接、教材内容陈旧、教学情境呆板等问题日益突出。而且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差异很大,他们的兴趣爱好、个性需求都有很明显的差异。因此现有教材与我校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不相适应,与我校特色高中发展规划不相适应。

2.教科版的《信息技术基础》一书于2004年出版,中间只有过几次微小调整,使用了十余年的时间。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教材的更新速度明显滞后于信息技术本身的发展。另外,除了技术本身的进步,教学理念也在不断变化,旧的教材设置已经不能体现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此,实施信息技术课程的校本化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3.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构建网络化的教育教学平台有了物质基础。网络教学作为一种先进、有效的教学手段,为教育提供了全新的理论、模式、方法和媒体,它与传统面对面的课堂教学相比,具有许多不同的特点。例如,交互性、开放性、共享性、个性化、协作学习等,这些特点都具有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优势。而借助这些优势,我们将有可能解决本校学生普遍存在的层次差异的问题、个性化学习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多元化评价的问题等等诸多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难以解决的教育教学问题。我校信息技术组对这些问题在前期都进行过不同程度的研究。

二.课题的研究背景

1.校本课程

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很多国家都逐渐采用多种课程开发的模式,逐步产生“国家、地方、学校”的三级课程开发的多元化课程体制。校本课程在此环境下逐渐兴起,学校被赋予更多的权力,很多学校开发了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成为国家统一课程的有机补充部分,促进了教育改革的发展。

我国也曾长期的采用单一的国家课程体系,建国初,由于要求思想保持高度的统一,师资力量也非常薄弱,所以只能采用集中统一的方式进行课程的开发,来保证当时教学的

~ 37 ~

质量。但是这种行政化的课程开发模式在实施过程中,逐渐显示出很多弊端,首先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较大,统一的课程体系很难适应每个地区的发展,另外由于课程决策权的高度集中,很多地区和学校只是被动机械的执行,不能充分发挥其积极性,限制了学校的特色发展,也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针对这些问题,1985年国家制定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对我国课程决策权力进行重新分配改革,1992年又制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设置了地方课程,1996年国家再次制定颁布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规定,要求学校可以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开设多种类型的课程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兴趣的发展,激发学生的个性发展。于是,很多学校结合自己的实际,组织教师们开发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就渐渐的发展起来。

2.信息技术校本课程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发展快、更新快、开放性强的学科,各个地区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差异比较大。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发布,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核心素养是此次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风向标,作为培养新一代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要思考如何促进个体自主、全面发展,让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挖掘其立德树人的育人价值是此次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基本方向。淄博市高中信息技术水平发展比较高,所有高中不仅已经开设了《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模块,而且也都选择性了开设了《算法与程序设计》、《网络技术基础》、《多媒体技术教育》、《人工智能》、《数据库的应用》五个选修模块中的1到2个模块,由于各种原因不可能全修,而必修部分的内容浅显,专业知识弱。学生层面,信息技术水平差异非常大,他们的个性需求、兴趣爱好也有很大差异。一次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收到很大影响。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由于各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理念,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理念体现的一个主要阵地,构建各自学校个性、特色的课程体系是非常必要的,为此,信息技术校本课程也应运而生。

三. 研究的意义及价值

1.补充国家课程的不足。长期以来,我校信息技术教学都在国家课程的框架和体系下进行。虽然这样可以保证更加贴近课程标准的要求,但是却造成了教学模式因循守旧、长期更新变化缓慢等问题。从而使得信息技术的教学脱离学生的实际水平,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兴趣逐渐丧失。而校本课程的开发,注重学生学情和实际需要,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

~ 38 ~

能力和素养。

2.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国家课程强调统一性和普适性,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则无法兼顾。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可以以更加贴合学生实际的视角进行教材重组,教学形式变换,组织方式更新。让学生有选择的机会,满足自身的个性化发展要求。同时校本课程更加强调以人为本,更加符合学生自身的发展规律,也保证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开放性,不但开扩了学生视野,提高了学生的能力,而且能够给学生带来快乐,使学生感到轻松,从某些方面来说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学生在繁重枯燥的学习中得到放松。

3.通过探索微课程理论、泛在学习理论、翻转课堂理论等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在本课程中的实际应用,可以带动其他学科的共同研究和发展,也为其他学科的研究和探索积累经验。在研究实施的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反思,不断提升课题成员自身的理论教学水平,从而构建高中信息技术多元人才培育机制,全面提高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实施的价值和意义。让每个课题组成员逐渐成长为智慧型、专家型教师,实现课题组成员的个人专业发展,推动我校信息技术组的整体优化,进而带动全校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和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实施水平。

四.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的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信息技术教育非常重视,在人力、物力都给予了大量投入,形成优质的信息技术资源和环境。各中小学基本都开设独立的信息技术课程,并强调学生在其他学科中运用信息技术来完成学习任务。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体现为信息技术的校本课程开发和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整合的校本课程开发。信息技术的校本课程开发的典型案例是Reality Check课题活动,Reality Check是国外信息技术教育的网站

http://edueators.mainfunction.com的一个栏目。该栏目主要是从当前的时事新闻中挑选出适当反思讨论的话题,然后把它设计成一个可以利用因特网在课堂里开展的课题活动,如“鼠标有多老?”、“Flash介绍:是酷,还是令人讨厌?”、“聊天室……小心?”“通过说谎来保护你的网上隐私权?”等等。这些课题的选取非常广泛,包含信息技术知识、信息技术工具、信息技术价值观、信息道德等各个方面。活动中,每个课题设计有课题的介绍、讨论的问题、相关的活动、相关链接等栏目,大家还可以通过“观点”网页将自己的一些观点和想法公布出来,促进师生们的交流共享。通过这种课题活动,加大了信息技术与现实的联系,让学生们在体验与探索中引发反思,从而全面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与

~ 39 ~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校本化研究报告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校本化研究》研究报告一.课题的选题背景1.我校信息技术课程开设在高一高二两个年级,分四个学段实施。其中必修模块一直采用教科版的《信息技术基础》作为教材。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发展,高中新课程的国家课程实施模式与教学内容在实际的教学实施中,教材知识难度偏低、与初中教材不能有效衔接、教材内容陈旧、教学情境呆板等问题日益突出。而且学生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565d8k8473pit886asl2xn8u9whcj004ae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