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古代文学试题及答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一、填空

1.曹操的《短歌行》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之句引自古代诗集《诗经》。 2.建安七子中年辈最长者为孔隔,其创作“体气高妙,有过人者”。 书信体散文写得最好,代表作为《与曹公论盛孝章书》。

3.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者王粲,其代表作为《七哀诗》三首。 4.曹丕,谥魏文帝,有《魏文帝集》,其成就在诗歌上,价值最高的是现存最为完整的七言诗《燕歌行》。

5.在中国诗歌史上,向来有魏代三祖之说,指的是魏武帝曹操、魏文帝曹丕和明帝。 6.建安时期创造出“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独特风格的作家是曹植。

7.西晋文学家为一傅、一张、三张、两陆、两潘、一左。其中成就最高的是潘岳、陆机和左思。

8.“华亭鹤唳”的典故是关于陆机的。

9.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出自《与陈伯子书》。 10.南朝出现的诗体永明体是我国格律诗的开端。 11.我国的第一篇论文学是文章是《典论-论文》。

12.左思的《咏史》8首继承了建安风骨的优良传统,被钟嵘称为左思风力。 13.“诗缘情而绮靡”是陆机在《文赋》中提出的观点。

14.萧统的《文选》是我国现在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收录上起周秦下迄梁代的一百三十余位作家近八百篇作品。

15.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是阮籍和嵇康,前者在诗歌方面的代表作为《咏怀诗》八十二首,后者著名的书信体散文是《与山巨源绝交书》。

16.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其辞赋、散文也写得很有特色,最为有名的是《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

17. 骈文文体的要求是调声、敷藻、裁对、隶事。

18. 孔稚圭《北山移文》是嘲讽“身在江湖,新悬魏阙”的假隐士的文章。

19.南朝文学,是以新变为主要特征的,最突出的表现是赋的格律化与新体诗的盛行。诗歌律化有沈约的“四声八病”说,骈文盛行有以萧纲为中心的文学集团。

20.在南朝陈的后期,以萧纲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宫体文学团体。其中成就较高的是宫体诗。 21.南北朝作家把经、史、诸子划在文学之外,又区分文学范围内的作品为“有韵”的“文”和“笔”`。

22. 吴歌产生于以南京中心的一带江南地区。

23.?南朝诗歌发展上第一个重要变化,是山水诗代替东晋以来盛行的玄言诗。 24.魏晋南北朝小说可分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两大类。

25.鲍照的《拟行路难》十八首对我国七言歌行诗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6.中国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是钟嵘的《诗品》。

27. 六朝时“穷南北之胜”的诗文集大成者是庾信。 28. 杜甫诗云“暮年诗赋动江关”的诗人是庾信。 29.《文心雕龙》所说“尽锐于《三都》,拔萃于《?咏史》,指的是左思。 30.融合了南北诗风成为六朝文学的集大成者和唐诗先驱的作家是庾信。 31.?钟嵘《诗品》所论的范围主要是五言诗。

32.西晋太康年间,形式主义文风开始泛滥,代表这种文学倾向的作家是潘岳和陆机。 33.东晋诗坛主流诗歌的创作倾向是儿女情多、风云气少。

34.史称陶渊明不事权贵的性格表现是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35.被刘勰评为\志深笔长,梗概多气\的诗风是指建安诗风。

36.元嘉诗风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庄老告退、山水方滋。

37.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是《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38.被誉为“元嘉三大家”之称的是谢灵运、颜延之、鲍照。 39.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

40.志人小说内容包括笑话、野史、逸闻轶事。 41.陶渊明被鲁迅称为“金刚怒目式”的作品有:《咏荆轲》。 42.南朝民歌的代表作是《西洲曲》。 43.“魏晋风度”、“名士风流”在轶事小说《世说新语》中有大量记载。 44.被鲁迅誉为“改造文章的祖师”的作家是曹操。 45.提出“文以气为主”的是曹丕。 46.被誉为“文典以怨”的诗人是左思。 47.《诗品》评为“《游仙》之作,辞多慷慨”的诗人是郭璞。 48.《哀江南赋》是用典最多赋,高达200余处。 49.“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诗品》)的作家是鲍照。 50.把“进求利”、“晋爵赏”的封建士人比成“裈中之虱”的妙喻出自《大人先生传》。 51.“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指的是谢朓诗歌清新明丽之美。 52.谢朓的新体诗,标志着诗歌“意象”化的重大进程。 53.“大人先生”的原型是孙登。 54.《诗品》引汤惠休“错彩镂金”语评论颜延之的诗歌。 55.龚自珍诗云:“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是对陶渊明的评价。 56.白居易用“大必笼天海,细不遗草树”来评价谢灵运的创作特色。 57.“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是《白马篇》中的名句。 58.被朱熹评论为“盖魏之赋极此矣”的赋是《芜城赋》。 59.《玉台新咏》是奉萧纲之命所编的一部诗歌总集。 60. 被人称为“八斗”之才的诗人是曹植。 二、名词解释答案 1.永明体: “永明体”是指南朝齐永明年间出现的一种新诗体。其时,周颙发现了汉语的平、上、去、入四声规律,诗人们便利用这个规律来写诗,创作时讲究“四声”“八病”和汉魏以来的对偶、用典手法。这种新诗体,人称永明体,代表诗人有王融、周颙、沈约、谢眺。永明体是中国格律诗的开端,此后,诗即从自由状态开始走向格律化。 2.建安风骨:又称建安风力、汉魏风骨,是指建安诗人继承《诗经》、汉乐府优秀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一方面在诗篇中真实地描写汉末的大动乱、大分裂,表现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同时又在诗歌中抒发统一天下、建立伟业的雄心壮志。诗歌的情感基调慷慨悲凉,语言自然明白十分流畅,成为后世诗歌创作推崇的榜样。 3.太康诗风: 太康是西晋司马炎的年号,所谓太康诗风就是指以陆、潘为代表的西晋诗风。对于太康文学的评价,一般都主要持批评态度。太康诗风的共同特征:“繁缛”,“儿女情多,风云气少”,追求华辞丽藻、描写繁复详尽及大量运用排偶,细致雕琢,缺少胸怀天下的抱负,缺乏现实内容。 4.《诗品》: 作者钟嵘,成书于齐梁,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讨论五言诗的专著,语言骈散相间,把自两汉至梁代的122位诗人分为上中下三品,对每一位诗人以扼要品评,指出其诗体的本源。提出了“自然英旨”、“直寻”的吟咏性情观。 5.志怪小说 : 志怪小说兴起和繁荣于魏晋。所谓“志怪”,就是记录鬼神怪异,其积极意义是,借助神异题材,反映了广大劳动群众的善良愿望。代表作有干宝的《搜神记》等。对后代具有深刻影响,形成了说狐谈怪的小说流派。

2

6.《文心雕龙》: 成书于南梁,作者刘勰,是中国第一部文艺理论著作,全书50篇,分为上下两编。上篇阐明文学的本源,指出文学创作应该取法的规则;下编主要是批评,涉及到作家作品及时代风气以及批评态度和方法。 7.《玉台新咏》: 徐陵奉萧纲之命所编的一部诗歌总集 。全书十卷,选录自汉迄梁的诗歌660余首,其中多为五言四句的小诗,成为后来五绝之前身,风格上宫体情调颇明显。《玉台新咏》之收录对《文选》有所补充。 8.《搜神记》: 是东晋时期“志怪”小说的代表作,作者干宝,今本二十卷。所谓“志怪”,就是记录鬼神怪异,其积极意义是,借助神异题材,反映了广大劳动群众的善良愿望。(1分)《搜神记》,具有完整的结构,离奇的故事,浪漫的想象,注意人物性格的刻画,注意细节描写以及对话的生动。对后世小说、戏剧创作影响很大。 9.“魏晋风度”: 乃魏、两晋名士风度的总体概括,包括三方面的内涵:曹魏时积极建功立业的健迈风度;正始与西晋士人心灵苦痛而自嘲自残的风度;东晋的审美风度,以山水游宴、游仙清谈、琴棋书画及赏竹养鹤等为风度的载体。 10.《典论·论文》: 中国文论史的第一篇文学批评文章。曹丕在论著中反对古来“文人相轻”之习气,论及有关文学价值、作家个性与作品风格、文体、文学批评的态度等问题,将文章提到经国大业,不朽盛事的高度,并提出了“气”说的美学范畴。 11.《后汉书》: 南朝范晔所撰,全书纪十卷,列传八十卷。范晔其人不满现实,不肯媚事权贵这在其著中表现为“贵德义、抑权势”的进步倾向。书中首列《文苑列传》,记录后汉作家事迹。他最自负的是书中序论,骈文体式,笔势纵横,整齐密丽,后多为《文选》收入。 12.宫体诗: 宫体诗发端于齐梁之际,萧纲时达到全盛。今人考证“宫体诗”因萧纲入主东宫而得名。内容上多写妇女、男女之情,或者咏物游戏、游宴登临。创作上重声律、求技巧,从咏物走向咏人,刻画精工,细致入微。情调上伤于轻艳,风格上靡丽。 13.《世说新语》: 作者刘义庆,它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反映士族阶层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方式,揭露魏晋时期的黑暗社会、腐败政治以及统治集团的残暴和荒淫。其内容体现了当时一些真实的社会史实和文学思想,具有史料价值。语言精练,简约含蓄,隽永传神,以短小文字突出事件的中心,以特征性的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对后世的小说、戏剧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14.玄言诗: 魏晋玄学风盛。玄学对文学之影响,产生了玄言诗。诗人以玄言入诗,诗述玄理。西晋以玄言入诗者不多,玄言诗的代表诗人为东晋时期的孙绰、许询。《诗品序》评曰:“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但是玄言诗对后来山水诗的出现也有积极意义,如孙绰的《秋日诗》,借山水抒情,写自己逍遥林野的生活,已经没有多少玄味。 15.“正始文学”: 正始为魏废帝曹芳的年号(240——249)。正始文学以阮籍、 嵇康为代表,发生在魏晋交替之际。因为处于黑暗恐怖的政治统治中,又加上玄风正盛,这些文学作品中没有了建安文学反映人民疾苦和建功立业的内容,也没有了建安文学慷慨奋发的进取精神,多表现否定现实、韬晦遗世的消极反抗思想,散文多旁敲侧击,诗歌多用比兴象征,正始诗风曲折含浑。但正始文学的基本倾向是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和反抗,这在基本精神上与建安文学是一致的。 16.“诗赋欲丽”: 出自曹丕的《典论·论文》,此论文乃中国古代文论中的第一篇文学批评论文。“诗赋欲丽”是对建安文学的创作倾向的基本概括,是文学自觉的本体要求,顺应时代对诗赋提出的总体的审美规则。 17.《文选》: 是现存最早、影响最大的诗文总集。以萧统的文学观为指导,并在其实际主持下完成。共三十卷,以文体和体裁分类,共分三十七体,收录秦以前至梁代的作家130人,作品514篇(一题数篇按一篇计)。《文选》不仅收集了大量的优秀作品,起到保存

3

352aw0blm05o77k30e8m0fvqu4yw9b00pc3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