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一: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同步练习
1.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 A.有无颜色变化 B.有无新物质生成
C.有无气体生成 D.有无发光、放热现象
2.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 A.发出耀眼的白光 B.生成白色粉末氧化镁
C.镁条逐渐变短 D.放出大量的热
3. 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
解释,正确的是( )
A.“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 D.“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4.我们生活在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
发生着变化。下列生活中的常见变化中,只有物理变化的是( ) A.纸张燃烧 B.冰雪融化 C.食物腐烂 D.铁钉生锈
5. 下列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能观察到的现象,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白酒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减少 B.鸡蛋清受热后变成块状 C.将苹果切开不久,果肉上就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的物质 D.面包发霉 6.下列变化中,有一种与其它不同的是( )
A.消化食物 B.焚烧垃圾 C.冰块融化 D.西瓜腐烂 7.下列变化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用燃烧法区别羊毛和合成纤维 B.气球充气过多爆炸 C.以大米、高粱、小麦等粮食为原料酿酒
D.铜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变成铜绿 8.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抹在墙壁上的石灰浆逐渐变硬 B.用苛性钠干燥O2、H2 C.石蕊溶液遇到酸溶液变成红色 D.用生石灰制熟石灰 9.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干冰升华 B.电解水制氢气和氧气
C.汽油挥发 D.海水通过高分子分离膜制淡水 10.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燃放烟花 B.活性炭吸附冰箱内的异味 C.海水晒盐 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1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活性炭吸附水中臭味 B.实验室制取蒸馏水
C.将泥水进行静止沉淀 D.净水时用氯气消毒杀菌 12.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B.自行车车胎充气过多而炸裂 C.熔化玻璃吹制仪器 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13.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双氧水制氧气 B.蜡烛燃烧 C.湿衣服经太阳晒后变干 D.分离空气制氧气 14. 下列常见现象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天然气燃烧 B.大米霉变 C.灯泡发光 D.铁钉生锈 15. 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将胆矾晶体研碎至细末 B.铜丝在火焰上灼烧至黑色 C.新鲜牛奶久置后变味 D.人体组织消化葡萄糖
16. 我们每天都和化学变化打交道,下列叙述不是化学变化的是( ) A.人吃进的食物逐渐被消化 B.人体的呼吸作用 C.使用煤气作燃料烧饭做菜 D.水在冰箱里结成冰
17. 2010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上的精彩表演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焰火表演 B.霓虹灯表演 C.音乐喷泉 D.气球升空 18. 下列自然现象的过程一定为化学变化的是( ) A.形成酸雨 B.云雾消失 C.冰川融化 D.温室效应 19.下列四个短语,其原意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花香四溢 B.海市蜃楼 C.蜡炬成灰 D.木已成舟
20. 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在古代就有许多发明和创造。下列叙述中不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A.制作石器 B.烧制陶瓷 C.粮食酿酒 D.使用火药 22. 下列成语所描述的变化与对该变化的判断,不符合的是( ) A.沙里淘金--物理变化 B.滴水穿石--物理变化 C.百炼成钢--化学变化 D.火树银花--化学变化
23. 下列变化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是( ) A.用海水晒盐 浓硫酸使白纸变黑 B.牛奶变酸 米酿成醋 C.矿石粉碎 食物腐烂 D.蜡烛燃烧 酒精挥发 24. 加热某固体变成气体,则该变化( )
A.一定是物理变化 B.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
C.一定是化学变化 D.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25. 当你站在电视机背后时,常闻到一股特殊的气味,散发出这种气味的臭氧(O3),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可以转变成臭氧,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物质是化学变化 B.氧气属于化合物 C.该物质是物理变化 D.臭氧是混合物
26. 下列俗语或成语所涉及内容,有一项与化学变化或化学性质有关,它是( ) A.铁杵成针 B.积沙成塔 C.烈火熊熊 D.滴水成冰
27. 人类使用材料的历史就是人类的进步史。下列物品的主要材质当时不是通过化学变化获取的是
A.马踏飞燕(青铜器) B.龙泉剑(铁器) C.金缕衣 D.塑料器具
28. 我们生活在绚丽多彩的物质世界里,下列色彩是由化学变化呈现出来的是( ) 店销售的标称昆山市顶丰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2批次“小白心里软-云石蛋糕”样品被检出丙二醇。小杰同学看到新闻后,通过查询得到了丙二醇的以下资料:①化学式C3H8O2 ②无 A.雨后的彩虹 B.夜晚的霓虹灯 C.节日的礼花 D.彩色的图画 29. 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颜色、状态 B.熔点、沸点 C.还原性、可燃性 D.密度、硬度 30. 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导电性 B.可燃性 C.延展性 D.挥发性
31. 下列四种性质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这种性质是( ) A.颜色 B.硬度 C.可燃性 D.熔点 32. 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B.浓盐酸易挥发 C.白磷在空气中能自燃 D.碳酸钙难溶于水 33. 下列描述中,属于金属化学性质的是( ) A.铜是紫红色固体 B.汞在常温下呈液态 C.铝能与酸反应 D.钠的质地较软
34. 对下列现象的叙述,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氧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B.通常状况下,水加热到100℃也不分解
C.高锰酸钾(俗名灰锰氧)被加热后可以放出氧气 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是水
35. 某化工厂发生氯气爆炸事故后,抢险人员在疏散群众的同时,用喷雾水枪对现场喷射稀氢氧化钠溶液,隔日现场已闻不到氯气的气味、看不到氯气的黄绿色了。下列不属于氯气物理性质的是( )
A.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B.有刺激性气味 C.黄绿色 D.通常状况下是气体
36.1806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电解法从苏打中得到一种新的金属,它对新的金属做了以下试验:
取一块金属,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投入水中,它浮于水面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它在水面急速转动,发出嘶嘶声,立刻熔化成一个闪亮的银白色小球,并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根据本段叙述,归纳出这种金属的物理性质:
(1)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
37.a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的液体 b易挥发 c 能与水气味以任意比率互溶 d酒精易燃烧 e常用作燃烧,是一种绿色能源 f点燃酒精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a--f中属酒精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_;属酒精化学性质的是__ _ ___;属酒精发生化学变化的是_ __ ;属酒精用途的是 。
38.近日南京市场监管局近日发布的监督抽检结果显示,南京巨诚百货超市有限公司东山
色粘稠状的透明液体 ③无味 ④易燃 ⑤沸点245℃ ⑥熔点-6.5℃ ⑦无腐蚀性 ⑧可用做水果催熟剂等,其中属于丙二醇的物理性质的是 ( )
A.②③⑤⑥ B.①③⑥⑦ C.③④⑦⑧ D.②④⑥⑧
39. 2024年6月14日,清远消防接到警情称,京珠高速北行英德到韶关路段,K2013段,一辆载有32吨甲苯的槽罐运输车漏油侧翻燃烧,有关人员接到报警以后,迅速赶到现场,将浮在水面和地面的苯打捞上来,并进行了焚烧处理,成功地化解了一场灾难。请从上面的叙述中归纳出苯的相关性质:
①物理性质 ,②化学性质 。
40.1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由铁制成的。在集体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引一下”。就“拿磁铁来吸引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
A实验 B假设 C观察 D 推理 41.青色的生虾煮熟后颜色会变成红色。一些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就像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会发生颜色的变化。就这些同学的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 观察 B 实验 C 假设 D 做结论
4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切一小块蜡烛,把它放入水中,蜡烛 ,说明石蜡的密度 ,蜡烛 于水。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分为 、 、 三部分。将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发现火柴梗与 接触的部分最先碳化,说明该层火焰温度 。 (3)取一只干燥的烧杯放在蜡烛火焰上方,会发现烧杯内壁 ,证明蜡烛燃烧 ,若用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会发现 ,证明蜡烛燃烧生成了 。
(4)熄灭蜡烛时,有一缕白烟从烛芯飘出,用燃着的火柴点燃白烟,发现白烟 。 43.探究实验:蜡烛燃烧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提出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呢? (假设与猜想)有人提出了以下假设:
(1)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2)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3)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设计实验)(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 (填序号),但是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 。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 。
(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是为假设 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 ,因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