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西方经济学期末复习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西方经济学期末复习

微观部分

需求的决定因素:该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替代品&互补品)、消费者偏好和消费者对该商品的价格预期等。

供给的决定因素:该商品的价格、生产的成本、生产的技术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和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 需求量/供给量的变动: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供给数量的变动。 需求/供给的变动: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弧弹性与点弹性的计算

弧弹性:ed=ε=-(ΔQ/Q)/(ΔP/P)=-ΔQ/ΔP*P/Q

弧弹性的中点公式:ed=-(ΔQ/Q)*[(P1+P2)/2]/ [(Q1+Q2)/2] 点弹性:ed=lim--ΔQ/ΔP*P/Q=dQ/dP*P/Q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若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则一种价格的商品与它的的替代品的需求量之间成同方向变动,相应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正值。

若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则一种价格的商品与它的的互补品的需求量之间成反方向变动,相应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负值。

若两种商品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则意味着其中任何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都不会对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作出反应,相应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零。 无差异曲线的三个特征

1、 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

效用水平越高,离原点越近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低。 2、 在同一坐标平面图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均不会相交。 3、 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其原因在于: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逐步增加,消费者想要获得更多的这种商品的愿望就会递减,从而,他为了多获得一单位的这种商品而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就会越来越少(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机会成本:生产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显成本: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他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 隐成本:厂商本身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短期生产过程中,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可变要素投入量的连续增加,它所带来的边际产量先是递增的,达到最大值以后再递减。 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

一、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他们对市场价格没有任何的控制力量,只能被动接受,是价格接受者。 二、市场上每一个厂商土工的商品都是完全同质的。 三、所有的资源具有完全的流动性。 四、信息是完全的。 垄断市场的条件

一、市场上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生产和销售商品。 二、该厂商生产和销售的商品没有任何相近的替代品。 三、其他任何厂商进入该行业都极为困难或不可能。

垄断厂商的供给曲线:凡是在或多或少的程度上带有垄断因素的不完全竞争市场中,或者说,凡是在单个厂商对市场价格具有一定的控制力量,相应地,单个厂商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市场中,是不存在具有规律性的厂商和行业的短期和长期供给曲线的。

消费者的劳动供给曲线特征:当工资较低时,随着工资的上升,消费者为较高的工资吸引将减少闲暇,增加劳动供给量。在这个阶段,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但是,工资上涨对劳动供给的吸引力是有限的。当工资涨到W1时,消费者的劳动供给量达到最大。此时如果继续增加工资,劳动供给量非但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于是劳动供给曲线开始向后弯曲。

土地供给曲线特征:假定土地没有自用价值,则单个土地所有者的土地供给曲线为垂直线,故市场的土地供给曲线也为垂直线。此时与土地需求曲线交点所决定的土地服务价格为“地租”。地租完全由土地的需求曲线决定,而与土地的供给曲线无关。

作图分析

需求价格弹性的五种类型

(a) 需求富有弹性,即1

珠宝、国外旅游等属于这种情况。

(b) 需求缺乏弹性,即0

粮食、蔬菜等属于这种情况。

(c) 单位弹性,即E = 1 ,在这种情况下,需求量变动的比率与价格变动的比率相等。

(d) 需求完全弹性,即E =∞,在这种情况下,当价格为既定时,需求量是无限的。例如,银行以一固定价

格收购黄金,无论有多少黄金都可以按这一价格收购,银行对黄金的需求是无限的。

(e) 需求完全无弹性,即E= 0,在这种情况下,无论价格如何变动,需求量都不会变动。例如,糖尿病人

对胰岛素这种药品的需求就是如此。

消费者均衡

结合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

U1时,与预算线交于C,D两点,但其效用水平低于U2,因此,理性的消费者不会用全部收入去购买无差异曲线U1上C,D两点的组合。

U3时,虽效用水平高于U2,但与预算线无交点,故消费者就算花费全部收入也无法达到U3的效用水平。

只有当既定的预算线AB和无差异曲线U2相切于E点时,消费者才在既定的预算约束条件下获得最大的满足。故E点就是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在均衡点E有:MRS12=P1/P2,即为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相互之间的关系

由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决定的边际产量MPL曲线先上升,并在B’点达到最高点,然后再下降。

边际产量与总产量之间的关系:因为MPL为TPL斜率,所以L1以前TPL斜率递增,于L1达到拐点;L3以前MPL均大于零,故TPL上升,并于L3时达到最高点D。L3以后MPL小于零,TPL下降。所以边际产量为正时,总产量就总是增加的;只要边际产量是负的,总产量就总是减少的;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达最大值点。 平均产量和总产量之间的关系:APL为TPL上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值。

所以当APL曲线在C’点达到最大值时,TPL曲线必然有一条从原点出发的最陡的连线即一条切线,切点为C。

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之间的关系:MPL曲线与APL曲线相交于APL曲线最高点C’。在C点以前,MPL曲线高于APL曲线,MPL曲线将APL曲线拉上;在C’点以后,MPL曲线低于APL曲线,MPL曲线将APL曲线拉下。所以,当MPL>APL时,APL曲线是上升的;当MPL

短期生产的三个阶段

在第一阶段,不变要素资本的投入量相对多,生产者增加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是有利的。因此,任何理性的生产者都不会在这一阶段停止生产,二是连续增加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以增加总产量,并将生产扩大到第二阶段。

在第三阶段,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相对过多,生产者减少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是有利的。因此,理性的生产者在这阶段会通过减少劳动投入量来总价总产量,退回到第二阶段。

因此,第二阶段是生产者进行短期生产的决策区间。在第二阶段,生产者可以得到由第一阶段增加可变要素投入所带来的全部好处,又可以避免将可变要素投入增加到第三阶段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既定成本条件下的产量最大化

等产量曲线Q2与等成本线AB的切点E是生产的均衡点,此时厂商会获得既定成本下的最大产量。

Q1时,与等成本线AB交于C,D两点,但由于Q1的产量水平较低,故厂商将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将C,D两点向中间更高的产量水平靠近。

Q3时,虽产量水平高,但与等成本线无交点,故是厂商在既定成本下无法达到的产量水平。

所以只有在Q3与AB相切的E点才是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最大产量的要素组合。在均衡点E有:MRTSLK=w/r

表示为了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厂商必须短则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使得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两要素的价格比例。

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成本最小化

唯一的等产量曲线Q与其中一条等成本线A’B’相切于E点,这就是生产的均衡点或最优的要素组合点。

AB与Q交于R,S两点,但因为AB代表的成本高于A’B’,所以理性的厂商会在产量水平不变的情况下沿着Q向E点移动。

A’’B’’代表的成本虽低于A’B’,但与Q无交点,故厂商无法在既定产量下将成本缩减到A’’B’’。

故只有在切点E,才是在既定产量条件下实现最小成本的要素组合。此时有 MRTSLK=w/r

表示厂商应该选择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使得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两要素的价格之比,从而实现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最小成本。

各种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1)可变成本曲线从原点出发,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增,递增速度先减后增;不变成本曲线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因而是一条平行于产量轴的直线;总成本与可变成本之间的距离为不变成本,其形状及变动规律与可变成本曲线一样。 (2)平均成本曲线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随着产量的增加先递减后增加,即呈现U型。

(3)边际成本曲线随着产量增加先递减后增加,也呈现U型。

(4)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和平均可变成本曲线都相交于二者的最低点。

为什么长期成本曲线呈U型

在企业的生产规模由小到大的扩张过程中,厂商先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即规模经济。在生产扩张到一定的规模以后,厂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使经济效益下降,即规模不经济。图中Q*前由于规模经济的作用,随着产量的增加和生产规模的扩大,长期平均成本不断下降;Q*后由于规模不经济的作用,随着产量的增加和生产规模的扩大,长期平均成本不断上升。

所以,在长期生产的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的规律作用下,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型特征。

长期成本曲线为什么上下移动

由于厂商的生产活动所依赖的外界环境得到改善,如整个行业的发展,产生了外在经济;企业的外在经济使LAC1曲线向下移至LAC2曲线的位置。相反,由于厂商的生产活动所依赖的外界环境恶化了,如环境污染,则产生了外在不经济;企业的外在不经济使LAC2曲线向上移至LAC1曲线的位置。

完全竞争市场中d,AR,MR的特征及原因

完全竞争厂商的平均收益AR曲线、边际收益MR曲线和需求曲线d三条线重叠,它们都用同一条由既定价格水平出发的水平线表示。因为在厂商的每一个销售量水平都有AR=MR=P,且厂商的需求曲线本身就是一条由既定

价格水平出发的水平线。而需求曲线呈水平的原因是在完全竞争市场中,每一个消费者或每一个厂商对市场价格都没有任何的控制力量,都只能被动地接受既定的市场价格,是价格接受者。

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交需求曲线d于E点,此点即是厂商实现最大利润的生产均衡点,对应的Q1为均衡产量。 Q3时,MR>SMC,厂商增加产量会使利润增加。故MR>SMC时厂商都会增加产量向Q1靠近。

Q2时,MR

所以边际收益MR=边际成本MC是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完全竞争市场短期均衡的各种情况

(a) MR=SMC时,在均衡产量Q*下,平均成本为FQ*,平均收益为EQ*,E点在F点之上,故平均收益大于平

均成本,获得超额利润,阴影部分为总利润量。

(b) MR=SMC时,平均成本SAC曲线与AR相切于点E,此时平均成本等于平均收益。此时,厂商实现了全部

的正常利润,但无超额利润,此均衡点为收支相抵点。

(c) MR=SMC时,在均衡产量Q*下,平均成本为FQ*,平均收益为EQ*,平均可变成本为GQ*。F点在E点之

上,故平均成本大于平均收益,亏损,亏损量为阴影部分面积;但由于E点在G点之上,厂商的平均收益AR大于平均可变成本AVC,所以厂商最然亏损,但仍继续生产。

(d) MR=SMC时,平均可变成本曲线AVC与平均收益曲线相切于E点,平均成本曲线SAC在平均收益曲线AR

之上,故亏损,亏损量为阴影部分面积。此时平均收益AR等于平均可变成本AVC,厂商可以继续生产,也可以不生产,也就是说,厂商生产或不生产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此均衡点为停止营业点。

(e) MR=SMC时,亏损量为阴影部分面积。此时平均收益AR小于平均可变成本AVC,厂商将停止生产。

西方经济学期末复习

西方经济学期末复习微观部分需求的决定因素:该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替代品&互补品)、消费者偏好和消费者对该商品的价格预期等。供给的决定因素:该商品的价格、生产的成本、生产的技术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和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需求量/供给量的变动: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供给数量的变动。需求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4z1n4h5ot48fsc2a7r62i4cx3q5al00q6p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