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精选8套试卷〗山西省大同市2020年中考第四次模拟化学试题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不能用于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是 A.紫色石蕊试液 B.氯化钠溶液 C.铁粉 D.酚酞试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

A、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分别显碱性、酸性,使石蕊溶液分别显示蓝色、红色,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钠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均不反应,不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不能鉴别,符合题意; C、铁粉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D、无色的酚酞试液遇稀盐酸不变色,遇氢氧化钠溶液变红,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

在解决鉴别物质题时,判断的依据是:所选试剂需要与待鉴别的物质反应并出现明显不同的现象。 2.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钠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钠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1 C.钠原子核外有11 个电子 D.钠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g 【答案】C 【解析】 【详解】

A、钠元素属于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1,中子数不是11,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1,则钠原子核外有11个电子,该选项说法正确; D、钠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单位不是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点睛】

元素周期表中,每种元素占据的空格,左上角是原子序数,右上角是元素符号,中间是元素名称,下面是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除汞外,金属元素的名称都带金字旁,非金属元素的名称不带金字旁;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单位不是g。 3.对于图示理解错误的是 ( )

A.原子可结合成分子 B.可用

C.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

D.化学变化的基础是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答案】C 【解析】 【详解】

A、由上图可知,氢原子可结合成氢气分子,理解正确; B、可用

表示氢分子的形成过程,理解正确; 表示氢分子的形成过程

C、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理解错误; D、化学变化的基础是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理解正确。 故选C。

4.下列厨房用品中,易溶于水形成溶液的是 A.花生油 【答案】C 【解析】

溶液是指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A、花生油溶于水形成的是一种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B、面粉溶于水形成的是一种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C、白糖溶于水形成的是一种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D、辣椒粉溶于水形成的是一种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

B.面粉

C.白糖

D.辣椒粉

点睛∶溶液是一种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浊液是一种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有悬浊液和乳浊液之分。 5.下列图示实验所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C.氨气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

B.燃烧条件之一: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A、图示中实验的实验现象为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且进入的水约占集气瓶体积的1/5,说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图示实验所得出的结论正确;

B、图示中实验,乒乓球碎片、滤纸碎片均是可燃物、均能与氧气接触,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的条件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图示实验所得出的结论正确;

C、一段时间后,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变红色,而两者没有直接接触,说明氨气分子运动到了酚酞溶液中,图示实验所得出的结论正确;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而不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图示实验所得出的结论错误。 故选D。

6.小明因胃酸过多出现反酸现象,他吃下列哪种食物可以暂缓症状 一些食物的近似pH (常温) pH 食物 A.葡萄汁 B.苹果汁 C.牛奶 D.鸡蛋清 【答案】D 【解析】

3.5~4.5 葡萄汁 2.9~3.3 苹果汁 6.3~6.6 牛奶 7.6~8.0 鸡蛋清 【详解】

小明因胃酸过多出现反酸现象,应服用弱碱性食物缓解; A、葡萄汁的pH为4,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B、苹果汁的pH为3,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C、牛奶的pH为6.3~6.6,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D、鸡蛋清的pH为7.6~8.0,大于7,显碱性,故选项正确。 故选:D。

7.小明设计了探究Zn、Cu、Ag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四组方案,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A.在两支试管中各装少许CuSO4溶液,分别加入锌片和银片 B.在两支试管中各装少许ZnSO4溶液,分别加入铜片和银片

C.向盛稀盐酸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锌片和铜片,再向盛AgNO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铜片 D.向盛ZnSO4溶液和AgNO3溶液的两支试管里分别加入铜片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在两支试管中各装少许CuSO4溶液,分别加入锌片和银片,锌片加到CuSO4溶液中,会反应,说明锌的活动性大于铜,银片加到CuSO4溶液中,不会反应,说明银的活动性小于铜,可以达到目的,正确,B、在两支试管中各装少许ZnSO4溶液,分别加入铜片和银片,铜和银都排在锌的后面,故都不反应,只能说铜和银的活动性都比锌弱,但铜和银的活动性强弱关系判断比了,错误,C、向盛稀盐酸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锌片和铜片,锌会反应,铜不会,说明锌的活动性大于铜,向盛AgNO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铜片,会反应,说明铜的活动性大于银,正确,D、向盛有ZnSO4溶液和AgNO3溶液的两支试管里分别加入铜片,铜会与AgNO3溶液,不会与ZnSO4溶液,说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至弱是:锌、铜、银,正确,故选B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

8.下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此反应有单质生成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 C.图中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 【答案】C

【解析】 【详解】

A、反应后生成了一种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因此此反应有单质生成;故A正确;

B、反应前共有三种原子,而反应后仍然是这三种原子,说明反应中原子不变,可推断得出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分;故B正确;

C、反应的生成物为一种单质的分子和一种化合物的分子,生成物一种为化合物一种为单质;故C不正确; D、反应前的两种分子各有2个分子参加反应,因此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 1:1,故D正确。故选C。

9.某金属加工厂生产过程中的废液含有少量硝酸银和硝酸铜,为回收利用资源和防止污染,该厂向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则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和铜,一定不含锌 B.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和锌 C.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一定没有硝酸银和硝酸铜 D.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可能有硝酸银和硝酸铜 【答案】D 【解析】 【分析】

向废液中加入锌粉,锌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Zn+2AgNO3=Zn(NO3)2+2Ag,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锌再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Zn+Cu(NO3)2=Zn(NO3)2+Cu,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说明锌已经完全反应。 【详解】

A、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说明滤出的固体中一定没有锌,如果锌恰好和硝酸银反应或者只能置换部分硝酸银则滤出的固体中只有银,如果锌恰好和硝酸铜反应,或者只能置换部分硝酸铜,则滤出的固体中有银和铜,故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一定不含锌,不符合题意; B、由A的分析可知,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一定不含锌,不符合题意;

C、如果锌恰好和硝酸银完全反应或只能置换部分硝酸铜,则滤液中含有硝酸锌和硝酸铜,如果锌只能置换部分硝酸银,则滤液中含有硝酸锌和硝酸银、硝酸铜,如果锌恰好和硝酸铜完全反应,则滤液中只有硝酸锌,故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可能含有硝酸银和硝酸铜,不符合题意;

D、由C分析可知,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可能含有硝酸银和硝酸铜,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精选8套试卷〗山西省大同市2020年中考第四次模拟化学试题

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物质不能用于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是A.紫色石蕊试液B.氯化钠溶液C.铁粉D.酚酞试液【答案】B【解析】【详解】A、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分别显碱性、酸性,使石蕊溶液分别显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4vyk7rim87g2499ip734mu7526kg600fn7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