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6)教给学生方法,培养独立学习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7)加强学习意志的指导,培养意志的指导。培养学生学习的坚持性 ?

学习方法的指导

一、学习方法指导的类型(1)领悟式指导法(2)迁移指导法(3)点拨式指导法(4)反馈式指导法(5)矫正式指导法(6)对比式指导法(7)兴趣式指导法(8)渗透式指导法 二、学习方法指导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要针对学生的实际特点和实际问题,对症下药指导

(2)整体性原则,指在指导过程中,要注意学习方法与其他学习和整个心理活动的有机联系。 (3)实践性原则,指在学习方法指导过程中,必须要以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为基础。

(4)渗透性原则,指要把学习方法指导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渗透到各科教学中,使学生通过具体的学习活动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三、小学生学法指导的内容

(1)学习计划的指导,学习计划内容包括目标与任务、完成目标的具体措施、时间安排与力量分配。 (2)听课方法的指导,要注意认真听,注意看,多动脑,主动练,做笔记,善归纳。 (3)复习方法的指导,包括课后复习和系统复习。 (4)写作业方法的指导

四、掌握指导小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 (1)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

教师要使每一个学生都明白计划对于学习的意义。计划的内容包括目标与任务、完成目标的具体措施、时间安排与力量分配等。在学习上,既要有长期规划,又要有近期安排。 (2)指导学生学会观察

科学的观察方法是人们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有利于增加感性认识,获得直接经验。 (3)指导学生学会记忆

学生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道德观念只有靠记忆才能在头脑中得到巩固、保持。 (4)指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学生独立地思考问题是学习不可缺少的。 (5)指导学生建立科学的学习程序

学习周期中的预习、听课、复习、作业等环节,需要合理衔接,行止有序。

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

能力差异,主要体现在智力差异上,包括;智力水平的差异,智力类型的差异,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智力的性别差异。 认知方式的差异,认识方式分为: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反思型和冲动型,辐合型和发散型 认知方式差异的教育意义

认识方式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并没有好坏之分。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法。 性格的差异,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和性格类型差异

性格的特征差异:态度特征,理智特征,情绪特征,意志特征。 性格差异对教育的意义

性格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它也作为动力因素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教育应更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的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一、学习兴趣的影响因素

(1)事物本身的特征。凡是对比强烈、对比明显、不断变化、带有强烈的新异性与刺激性的事物都会引起人们的兴趣。

(2)人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于一些不具有新异性的事物,由于其与人的知识经验之间产生了紧密的联系,并能满足人们获得新知识经验的需要,也会引起人们的注意。

(3)人们对事物产生的愉快情感体验。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别人的承认或内在的满足等积极情感体验,对于其学习的稳定性而

言也会起到很好的强化作用。 二、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1)建立积极的心里准备状态

(2)充分利用学科的特点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创设问题情境面积发学生学习兴趣

(4)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使有趣的内容与枯燥的内容交叉出现,使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化难为易。 (5)依据学习结果的反馈,激发学生进一步学好的愿望。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可以强化学习动机和兴趣。 三、学习动机的培养

(1)设置具体目标及到达目标的方法 (2)设置榜样

(3)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4)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5)注意学生的归因倾向

四、依据有关的学习动机理论,提出在日常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一些具体措施

(1)利用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新颖性,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直接兴趣,调动学生的学校积极性。 (2)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识兴趣和求知欲 (3)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4)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 (5)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6)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进学生继续努力。 五、教师问题情境的创设应注意以下几点

(1)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通过提问启发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2)教师要熟悉教材,对教材的结构有整体的把握,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 (3)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及其智力发展水平,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 六、小学生学习习惯的主要特征 (1)学习习惯的广泛性

(2)学习习惯的实践性,实践性是学习习惯最基本最重要的特征。 (3)学习习惯的阶段性,由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决定。

(4)学习习惯的模仿性,模仿性强是小学生重要的心理特征之一。 七、促进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

(1)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课堂中正确的引导

(3)注重激励与表扬,对学生进行正强化教育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5)发挥家长的作用,形成家庭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合力 (6)分层渐进,注重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7)建立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评价体系 如何进行创造性培养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方法有: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2、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3、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方法有:1、持好奇心2、除个体对打错问题的恐惧心理3、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4、视非逻辑思维能力5、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方法有:1、发散思维训练2、推测与假设训练3、自我设计训练4、头脑风暴训练。

1学习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自动化了的持久的学习行动方式,属于非智力因素的范畴。 2学习习惯包括动作性学习习惯和智慧性学习习惯

小学德育

1. 2.

态度和品德改变的原动力:认知失调

态度、品德的形成与改变取决与已有的道德判断水平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教育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3)德育教育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锁房门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一、小学德育的原则

(1)导向性原则,在进行德育是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 (2)疏导原则

(3)尊重学生以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 二、小学德育的途径

(1)思想品德与其他学科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本途径。

(2)课外、校外活动,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她不受教学计划的限制,是香学生进行德育的一个重要手段。 (3)劳动,通过劳动,学生容易产生对劳动科学与技术的兴趣与爱好,激发热情与力量,经受思想与行为上的磨练与考验。 (4)少先队活动,通过自己的组织进行德育教育,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5)班会、校会、周会、晨会,是全班同学或全校师生参加的活动,能持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 (6)班主任工作,通过班主任,学校可以有力地管理学校基层学生集体,教育每个学生。 小学德育的方法:

(1)说理教育法,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

(2)榜样示范法,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 (3)陶冶教育法,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感染。

(4)指导实践法,是教育者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实际活动,在行为实践中使学生接受磨练和考验,以培养优良思想品德的方法 (5)品德评价法,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评价,促使其发扬有点,克服缺点的方法。 (6)品德修养指导法。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 三、运用语言说服应注意:

一是要注意说服的时机,有针对性;二是要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三是要做好引导总结。 事实说服法主要包括参观、反问、调查。 四、运用事实说服法应注意:

一是明确目的、制定计划;二是做好充分准备;三是加强指导;四是做好总结工作。 五、运用榜样示范法应注意

(1)选好学习的榜样。根据时代需要和学生实际出发,指导他们选择好学习的榜样,获得明确前进的方向与巨大动力 (2)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

(3)引起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

六、运用情感陶冶法要注意 (1)创设良好的情。 (2)与启发说服相结合 (3)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

七、运用指导实践法要注意

(1)坚持严格要求。有效的锻炼有赖于严格要求。

(2)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只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获得最大的锻炼效果。 (3)注意检查和坚持。良好的习惯与品德的形成必须经历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锻炼的过程。

八、运用品德评价法是要注意 (1)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正确的态度 (2)要公正合理,实事求是,坚持标准 (3)要充分发扬民主,让学生积极参与评价活动 (4)把奖惩和教育结合起来,坚持育人为目的。 一、心理辅导的原则

(1)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2)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 (3)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4)学生主体性原则 (5)个别化对待原则 (6)整体性发展原则 二、学生心理辅导的途径

(1)开设普及心里健康教育知识为主的有关课程。 (2)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活动课 (3)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的内容。 (4)结合班级、少先队活动开展心理辅导 (5)开展面向学生的个别心理辅导活动 (6)开展小组辅导

(7)进行对学生家长的心理辅导教育。 三、常用的心理辅导方法

(1)强化法,也叫正激励,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

(2)代币将立法,象征性的强化物,可使奖励的数量与学生良好行为的数量、质量相一致。 (3)行为塑造法,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

(4)示范法,观察模仿教师呈现的范例,是学生社会行为学习的重要方式。模仿学习的机制是替代性强化。

(5)暂时隔离法,在某种特定时间不反不良行为给予强化,同时转移情境,使行为不良者对新的情境产生厌恶的方法。 (6)自我控制法,让当事人自己运用学习原理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监督、自我强化、自我惩罚,以改善自身行为。 (7)惩罚法,负激励,其作用是消除不良行为。 一、班级对学生的成长有三方面的作用 (1)有利于促进学生相互学习与共同成长 (2)有利于学生社会化与个性化发展 (2)有利于提升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

二、班集体的发展阶段 (1)初建期的松散群体阶,

班集体的主要任务大都来自于教师个体自身的要求。是班主任工作最繁忙的时期。 (2)形成时期的合作群体阶段

班干部开始发挥核心作用,班级的凝聚力开始显现。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班干部可以独立组织班级活动,班主任主要起主导作用. (3)成熟的集体阶段

班级已有明确的共同认可的奋斗目标,班级已形成坚强的核心,班干部已有了独立主持班务的能力,学生已有了较强的自我教育能力。班主任已成为班级领导者。 三、成熟的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1)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为实现这一目标为组成的共同活动 (2)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坚强的领导核心 (3)严格的组织纪律和健全的规章制度 (4)健康的舆论的良好的班风 (5)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四、班级管理的功能

(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 (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让学生学会自治自理 五、班级管理的内容 (1)班级组织的建设 (2)班级日常管理 (3)班级活动的管理 (4)班级教育力量的管理

六、班级管理的模式 (1)常规管理 (2)平行管理 (3)民主管理 (4)目标管理 七、班级管理的原则 (1)方向性原则 (2)全面管理原则 (3)自主参与原则 (4)管教结合原则 (5)全员激励原则 (6)平行管理原则 八、班级管理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 (2)目标管理法 (3)情境感染法 (4)规范制约法 (5)舆论影响法 (6)心理疏导法 (7)行为训练法

九、班级突发事件处理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有效性原则 (3)可接受原则 (4)冷处理原则

十、班级突发时间处理的方法 (1)沉着冷静面对 (2)机智果断应付 (3)公平民主处理 (4)善于总结引导

十一、结合实际,谈谈怎样才能创造一个优秀的班集体

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也是班主任进行教育工作的依靠力量和组织保证。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建立一个优秀的班集体,需要每一位班主任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 (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2)培养班级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3)实行班级管理的民主化、细致化 (4)发挥班委会和骨干的核心力量 (5)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教育活动。

十二、小学班主任工作主要内容有八方面的工作:了解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建立学生档案,个别教育,班会活动,协调各种教育影响,操行评定,写好工作计划和总结。

十三、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具体来说要做到 (1)确立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建立学生档案四环节:收集—整理—鉴定—保管 班会主要包括班级例会和主题班会。

操行评定,是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 班主任工作总结一般分为:全面总结和专题总结 一、班级活动的功能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 

(6)教给学生方法,培养独立学习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7)加强学习意志的指导,培养意志的指导。培养学生学习的坚持性?学习方法的指导一、学习方法指导的类型(1)领悟式指导法(2)迁移指导法(3)点拨式指导法(4)反馈式指导法(5)矫正式指导法(6)对比式指导法(7)兴趣式指导法(8)渗透式指导法二、学习方法指导的原则(1)针对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4u9y6jjca86wqu5qu2y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