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历史语境下音乐教学法课程内容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历史语境下音乐教学法课程内容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作者:杨丹

来源:《当代教育论坛》 2016年第5期

[摘 要] 音乐教学法课程内容体系存在受众群体忽略,人文意蕴薄弱;理论阐述有余,实践指导不足;教材内容守旧,脱离课程实践等问题,亟待改革。其内容体系可进行“五版块”式重构:人文版块专门论述音乐教育中如音乐教师职业认知、角色定位等“人”的问题;理论版块包含音乐教育的基本理论与观点;实践版块介绍国内外音乐教育实践的情况与进展;技能版块是基于传统教材中音乐技能内容缺乏的情况而设置的;拓展版块列举学习资源,供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各个部分的内容都指向音乐教师应具备的各项能力与素质。该课程的内容改革对音乐教师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促进音乐教师教育与基础音乐教育的对接和融合。

[关键词] 音乐教学法课程;历史语境;“五版块”式;重构;协同发展

[作者简介] 杨丹,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艺术课程教学论(长沙 410205)

学科教师的培养历来是教师培养体系中的焦点问题,其具有教师培养的共性,却又体现出各学科的个性。关于学科教师培养的研究也从未停止,如“‘X+2’小学科学教师培养新模式的理论探索”[1]、小学语文教师的“五段式”教学模式[2]等成果都为音乐教师培养的研究提供了基础。就音乐教师的培养来说,音乐教学法课程至关重要,它是未来音乐教师入职教育的核心课程。学生能在这门课程中了解音乐教育的现状、学习音乐教育的基本理论、提高音乐教学实践能力和形成音乐教育理念与思维。它最直接与学生未来的音乐教学生涯相关,最贴近音乐课堂教学的细节。长久以来,人们对该门课程的认识从理念到方法都存在较大误区。在音乐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存在问题的态势下,音乐教学法课程的内涵已不仅限于“教学法”本身,它承载的责任和期望也更多了。所以,其课程内容体系的建构成为课程是否有效的关键。教材编制的质量校标尺度有四项:“物理属性、内容属性、使用属性和发行属性。”[3]音乐教学法教材编制的质量,对课程的有效性有着重要影响。随着时代的进步,中西音乐教育思想交流的剧增,音乐教学法课程的内容也应随之调整与重构,以适应当代社会对优秀音乐教师培养的需求。本文的研究,不仅停留在对教材文本的反思与重构上,而是基于一手材料,立足历史和当代的双重语境来双向延伸和展开的。

一、意义探寻

(一)探寻课程发展足迹,考察问题的历史来由

课程内容体系的内涵与变迁与课程本身息息相关,从某种程度上讲,课程本身的发展史,其实就是课程内容的发展史。研究音乐教学法课程内容体系的一个基础性工作是,系统梳理了从20世纪初开始的音乐教学法课程发展概况,搜集第一手文献,从梳理与对比中探寻内涵及特点。再结合当代问题,依据历史溯其根源,考察今日之弊端是否有昨日之源头,在历史与现实的比照中进行深层次的哲学思考。以史为鉴来审视自身,发掘历史上的成功经验和优势,来弥补今天的不足。

(二)提出内容重构方案,解决课堂教学实际问题

在历史的回顾和现状的反思之后,提出全新的教材内容编写理念和方法,尝试着解决课堂教学的现实问题,这是本文的实践意义。我们尝试在理论依据与现实需求的双重支撑下,提出五个板块的内容构想。希望新的内容体系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兼顾经典与变迁,提高教材的实用性,发挥课程的潜能,使其既是好的“教材”,也是好的“学材”。

(三)研究教材内容与课程关系,寻求顽疾突破途径

音乐教学法课程是音乐教师教育的核心课程,课程内容直接关系着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虽是研究课程内容,但实则从内容入手,探索破解音乐教师教育顽疾的出路。这一着眼点虽然细微,但作用巨大,影响深远,也许能够成为解决音乐教师培养质量低下,毕业生不能满足基础音乐教育需求等问题的突破口。

二、问题反思

通过在历史的语境下对20世纪初至今的音乐教学法教科书的收集与梳理,能发现各个阶段教材呈现不同的特征,而课程的发展状况则与教材的编撰有关。从当代教材的审视中可发现,音乐教学法教材课程的低效与教材内容存在的问题密切相关,大量音乐教学法教材的内容和体例极为雷同,更有为了某些功利目的而草率编撰出版的教材,总体来看,目前音乐教学法教材的内容体系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受众群体忽略,人文意蕴薄弱

教材不但是为“教”而存在,更重要的是,它是为学生的“学”而存在。音乐教学法教材的使用对象是未来的音乐教师,所以,教材的编写要紧紧围绕这一对象,符合他们的生活情境,助力他们的职业发展。目前,虽然大多数教材自身的知识体系逻辑严谨,内容全面,但极少有教材突出了对受众群体,即“人”的关注。编撰者习惯于从自身角度出发,写入“我认为他们应该掌握什么”的内容,而忽略了换位去思考“他们真正需要什么”。学习者所处的社会环境、知识结构、未来发展、可能遇到的困境等极少被考虑,而这些恰恰是他们职业素养形成过程中影响巨大的因素。

这一问题在教材内容上具体的体现是,绝大多数教材的章节设置都是从音乐教育的性质、价值、功能、目标或课程定位开始的,这意味着向读者呈示,这门课程或这门学科十分重要,我们须重视。绝大多数章节是围绕着音乐教学的各个方面,如原则、方法、手段、策略、评价、设计等来展开,极少有关于音乐教育中的“人”,即音乐教师、学生、家长等,及这些“人”

之间的关系的章节。即使有,也是阐述音乐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一般是一种理想化的描述。

教材人文意蕴的缺失必然会导致学习者人学思维和人文精神的缺乏。最直接的后果是,未来音乐教师的职业认知不足和职业信仰不够。职业认知不足,简言之就是学生对未来即将从事的音乐教师这一职业没有基本的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一方面,他们不知道自己今后将从事何种职业,是音乐表演者还是音乐教师,他们自己心里都不清楚;另一方面,他们对音乐教师这一职业不了解,不明确音乐教师的使命与意义,不知道自己的所学与音乐教师职业有何关系。职业认知不足,职业信仰就无法树立。音乐学科在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中一直是弱势学科,它没有升学考试的硬指标来衡量,更不可能短时间出成果。所以,音乐教师自身对职业的坚定信仰,对音乐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坚持尤为重要。

所以,音乐教学法教材中需加入音乐教师职业认知与职业信仰的内容,并且最好是放在第一章。让学生在学习“教学法”之前先认识音乐教师的职业性质,产生职业认同,明确自身不可替代的价值,树立坚定的职业信仰。在这个前提下,会更有利于学生课程内容的学习。

(二)理论阐述有余,实践指导不足

音乐教学法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它既包含音乐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又要向学生传授音乐教学法的具体方法。可以说,教法的指导应是音乐教学法教材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学生通过教学法的学习,能明确当下音乐教学的理念和基本掌握各类型音乐课的教学方法。教法的指导应该是清晰的,实用的,可行的。“不经历真正的认识过程而单纯接受的知识,是不能成为生动的知识的。”[5]

但是在一些教材中,理论性的阐述较多,对于教法的实践性指导不够。有些教材是音乐教育理论性内容的阐述偏多,如用大量文字阐述音乐教育的价值、目标、原则、评价等,或描述各种课型的特征,有些内容陈旧生涩,甚至冗长而空泛,这不但起不到为学生奠定音乐教育理论基础的作用,反而让学生觉得音乐教育理论晦涩难懂或不值一提。还有些教材虽有教法指导,但也只是文字性描述,点到为止,泛泛而谈,不能针对具体案例来解析教学法的运用,对学生起不到切实的指导作用。他们学完后仍然不明其意,不解其里。所以,许多音乐教学法考试仍停留在以考察知识性内容为主的卷面考试方式上,在学生们的心目中,这也是一门需要“死记硬背”的课程。再者,即使对教学法的讲授精准有效,也需要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践的操作和训练,因为对于教学方法,学生实际上是无法完全通过外在技术性知识的传授而掌握的,而必须通过他们自身的实践活动去深入地体验和感受,进而自发地探索和研究,发现意义,获得方法。

所以,音乐教学法仅有单纯的理论讲授是不够的,必须还要有切实可行的实践指导与训练。而我们说的重视实践,并非完全抛弃理论,否认理论的价值。我们倡导的实践,是建立在理论基础之上的实践,是在消化和掌握了理论知识之后的实践。只有这样的实践才是行之有效且可持续的,不仅“授人鱼”,也“授人渔”。

(三)教材内容守旧,脱离课程实践

音乐教学法教材的内容从来不应该是固定不变、墨守成规的,影响其发展变化的因素主要有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

一方面,音乐教育理论研究在不断深入。自20世纪80年代中国音乐教育理论研究逐步走上正轨开始,其研究的角度已愈加多元,研究深度和广度也在不断拓展。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跨学科理论的介入使得音乐教育研究的领域得以延伸,研究方法也更加科学规范;国外音乐教育研究成果的不断引入,音乐教育国际交流的日益增多,使得中国音乐教育在自我探索

的同时,也能融入国际环境,吸收与利用他国的理论成果,在交融与碰撞中不断走向新的高度。

另一方面,音乐教育实践的变化日新月异。随着理论的发展,音乐教育实践的面貌也随之发生改变。新的教学理念、方法、手段和评价方式在产生并应用,中小学音乐课堂也从单一僵化的模式变为灵活与多元的态势。音乐教学法教材的内容应该以基础音乐教育的实践为主要依据,随着其发展状态和改革进程而变化。音乐教学法教材内容的直接现实来源就是中小学音乐课堂,教材编写者与使用者须深入中小学音乐教学一线,与基础音乐教育保持频繁密切的接触,对基础音乐教育要有全面深入的洞察和独到的理解。音乐教学法中的理念、观点与方法应来自于实践,又能指导实践。音乐教学法教材的内容如果离开基础音乐教育实践,那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末,是自说自话、站在云端的“独白”。

但是,有些音乐教学法教材内容陈旧,既没有反映音乐教育理论的研究进展,也未能与基础音乐教育的实践接轨。学生无法通过教材的学习获得前沿的理论知识,也不了解音乐课程改革的现状和进展。这使得他们在入职时遭遇重重困境与尴尬,有些是无法顺利地应聘上岗位,即使考上了教师编制的,也感觉在学校学的东西不实用,无法运用到教学中,还有许多内容与

历史语境下音乐教学法课程内容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历史语境下音乐教学法课程内容体系的反思与重构作者:杨丹来源:《当代教育论坛》2016年第5期[摘要]音乐教学法课程内容体系存在受众群体忽略,人文意蕴薄弱;理论阐述有余,实践指导不足;教材内容守旧,脱离课程实践等问题,亟待改革。其内容体系可进行“五版块”式重构:人文版块专门论述音乐教育中如音乐教师职业认知、角色定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4pnz1fwnz75cln2z0an3ef8l940h6007tp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