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读《草房子》读后感1500字
和女儿约定看书计划,她每月二本,我每月三本,看完后必须要写读后感或者做思维导图。眼看这月已经过半,我得赶紧完成我的计划,可不能输给孩子啊。
《草房子》是女儿推荐给我的,她看完后说非常感动,也流了很多泪。我心想,一部儿童作品,感动的也只是小孩吧,但能让她如此动情,我还是很期待,也借此可以和女儿共同交流作品内容。
于是,每晚睡前,我开启了阅读的模式(后来女儿说,她和妈妈一起睡前阅读,是她非常满足的温馨时刻)。看了内容简介后,觉得这是一部故事性非常强的作品,是14岁少年桑桑回忆在油麻地小学生活的经历。主人公与女儿年龄相仿,心灵的成熟度应该差不多,我是不是可以从中找到“不同年代,不同经历,不同的感悟”,由此和女儿现在的生活作对比,然后作一番讨论呢?带着问题,我看的很认真,不得不说,这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儿童作品。 第一个故事《秃鹤》就吸引了我:因为秃顶,倍受同学们嘲笑和欺负,但他并没有自暴自弃,反而自告奋勇地担当了一个没人愿意接的秃头话剧角色,他刻苦努力的表演赢得了成功,为学校争了荣誉,此时他哭了,我想这是喜极而泣,因为他是个光荣的战士,为自己的存在感而战!
《纸月》的童年很悲剧,母亲与颜值和才华并存的和尚偷情,生下纸月后,不堪世俗的压力自杀,丢下纸月与外婆相依为命。但纸月在父亲的偷偷教诲下,品学兼优、清纯恬静,令桑桑忍不
住想要保护她,有着朦胧的喜欢,却是纯真的友情。当纸月离开油麻地的时候,桑桑正病重,二人的告别中有着悲情,有着牵挂,纠着我的心。
《艾地》的秦大奶奶按现在来说,就是“钉子户”。她用一生的辛苦换来的土地,却遭遇了“拆迁”。那个年代,土地就是农民的命根子,她用生命去守护它,用各种无理的方式骚扰油麻地小学的日常教学,令人生厌。但在秦大奶奶垂暮之年,舍身救乔乔的英雄壮举,将她的生命余辉释放了光芒。由此,桑桑觉得秦大奶奶并不坏,是善良和纯朴的,是值得大家尊敬和怀念的。 《红门》是社会的缩影,更是少年杜小康的心灵成长蜕变之旅。出身豪门的杜小康,学习优异,能力卓越,让桑桑很有“压迫感”,经常与杜小康找茬。但杜小康还是大方地把自行车借给桑桑骑,二人成了好朋友。后来杜家生意遭遇重创,破产了,杜小康因此辍学,但他还是渴望学习,甚至偷书自学,骨子里还保留着清高的优越感。真正让他蜕变的是在离家三百里的芦苇荡,孤独无助的生活磨炼了意志,生意再次失败让他有了责任和担当,并立志靠自己重振家业,显示了一个少年的豪情壮志和优良品质。 《细马》是我哭的最多的一章,给二叔当继子的细马,因为语言不通,阻碍了与其它孩子的交流,变得孤僻和粗鲁,只能与羊为伴。善良的桑桑成了他唯一的小伙伴,给他的生活洒进了阳光。与后妈不和谐,使他想回自己的家,可感受到后爸对他的深情父爱后,他又回来了,那一刻,我泪流不停,只感动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真情。后爸死后,他坚毅的担负起家庭责任,悉心照料疯病的后妈,并从放羊的经历中得出“放羊经济”:买小羊养大
卖掉,积累资金,买更多的小羊养大再卖,如此积累,慢慢地竟然给后妈盖起了新房。难以想像,一个12岁的孩子会有如此大的胸怀,不计前嫌,对后妈犹如亲妈;也如此不怕吃苦、意志坚强,改变家庭的命运,我深深地敬佩细马!
《白雀》的故事,是桑桑作为中间传信人见证了恋人之间的情感纠葛,是扑朔迷离又诗情画意,桑桑看不懂,也不用懂。就如白雀姐姐离开油麻地时,把所有与蒋一轮的信都交给了桑桑,并且告诉他:“长大了再看,那时,你才能看得明白。”成长就是这样,有很多预见的,和不可预见的,认真的过好每一天,就是快乐的成长。
《药寮》是桑桑不确诊的病而误入了死亡的体验,面对身心憔悴却永不放弃的父母,面对柔弱坚强一直鼓励桑桑的温幼菊老师,面对油麻地所有关心他的人,桑桑对生命有了深切而优美的领悟。
读完《草房子》,最深刻的二个字就是“感动”。女儿说,她哭的稀里哗啦,我也一样,我们有着共同的读后体验。文章中的每个人物都塑造的生动感人,每一处景物都描写的细腻优美,每一个故事都有深刻的寓意。值得细读。 感谢女儿推荐给我的一部好作品。 文|欣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