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降低儿童死亡率。在1990年至2015年间,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2/3。 第五,改善母亲健康。在1990年至2015年间,使孕产妇死亡率降低3/4。 第六,与艾滋病、疟疾和其他疾病作斗争。 第七,确保环境的可持续性。 第八,建立全球性的发展伙伴关系。
第二章
一、选择
1.当代发展理论可以分为那两大类(B)。
A. 激进主义和结构主义 B. 新古典主义和结构主义 C. 激进主义和新古典主义 D. 激进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
2.哪个论点不是发展经济学在形成时期的基本论点(C)。
A. 强调物质资本积累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B. 强调工业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C. 强调市场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D. 强调计划化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3.创新理论是由(D)提出来。
A. 斯密 B. 李嘉图 C. 马克思 D. 熊彼特
二、名词
1、“静态的插曲”:古典经济学都以经济发展为主要研究课题,注重长期研究,并以整个经济作为研究对象。但是边际革命出现以后,经济增长问题逐渐退隐,资源配置成为经济研究的主题。从这时起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这段时间,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成为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研究方法通常是静态分析或比较静态分析;制度被视为既定的因素或是外生变量而不予讨论。这段时期被称为西方经济学发展史上“静
态的插曲”。
2、创新理论:创新理论是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的,他认为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源泉,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可以定义为执行新的组合”,也就是创新。创新包括五种情况:(1)采用一种新产品——也就是消费者还不熟悉的产品,或一种产品的一种新的特性;(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一个新市场;(4)控制或掠取了新的原材料供应来源;(5)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比如造成一种垄断地位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
3、结构主义:结构主义目前在发展理论文献中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用法。狭义结构主义把世界经济分为中心和外围两部分,发达国家属于中心国家,而发展中国家属于外围国家,二者的生产结构有很大差别。国际贸易的收益更多由中心国家获得。外围发展中国家会陷入失业、外部不均衡和贸易条件的恶化的恶性循环。广义的结构主义认为这个世界不像新古典理论所描述的那样可以灵活调整的,价格机制的作用是有限的,变迁只能通过其他方式来实现,国家干预是有必要的。
4、新古典主义:是与结构主义相对的一种世界观,它认为世界是灵活的,市场总是趋于均衡,价格机制可以良好地发挥作用。市场机制是经济发展的最好机制。
三、问答
1.简要评价亚当·斯密的经济发展思想。 斯密的增长理论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1、经济增长表现为国民财富的增长。按斯密的定义,国民财富是“构成一国全部劳动年产物的一切商品。”,这一定义具有现代经济学通用的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涵义。
2、国民财富的增长决定于两个条件,即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和从事生产性劳动人数的多寡。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是分工,从事生产性劳动人数的多寡则和人口的增减有关,更取决于资本的丰欠。这样,斯密就把经济增长和分工、人口数量以及资本积累联系了起来。分工之所以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原因有三:第一,
劳动者的技艺因业专而日进;第二,由一种工作转换到另一种工作,通常须损失不少时间,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这种损失;第三,许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的发明,使一个人能够做许多人的工作。人口数量的增加会引起劳动数量的增长,从而引起经济增长。同时,人口数量对分工也有影响,劳动分工的好处依赖于需求集中的程度,需求集中的程度受人口数量的制约。斯密还注意到了人口质量以及与此相关的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条件。斯密认为资本主要通过节俭来增加。资本的用途,对国民财富的增长速度有很大影响。因此,应当首先把资本倾注到最有利的部门,一直到注满为止,然后资本溢出,注入到其次有利的部门,又一直到注满为止,如此次第配置下去。
3、斯密还论证了国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在他看来,国际分工通过自由贸易能促进各国劳动生产力的发展。对外贸易可使一国的剩余产品实现其价值,从而鼓励人们去改进劳动生产力,努力增加其产量,使国民财富和收入都有所增加,同时,国外贸易还增进消费者的利益,从而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基于这些观点,斯密成为自由贸易的热心鼓吹者和贸易限制的坚定反对者。
2.怎样理解马克思的经济发展思想?
马克思的经济增长和发展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马克思以历史唯物论为工具,马克思具体解剖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生、发展乃至灭亡的历史进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其内部矛盾对抗的作用下,不断地调整着自身的形态,从简单协作发展为机器大工业,从自由竞争走向资本集中和垄断,最后走向毁灭。
其次,分析了既定制度下经济的稳定和增长问题。这一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社会再生产理论中。从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中,我们可以发现马克思的经济增长方程式。
马克思的增长方程式有几个假定前提:(1)社会总产品或社会总生产分成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部类。(2)全部年产品在价值形态上分解为三个部分,即y=c+v+m,其中y是社会总产品,c代表生产产品时消耗的不变资本价值,v是补偿可变资本的价值,m是生产的剩余价值。(3)产品按照它们的价值交换。 (4)不存在技术进步。设g算为增长率,马克思的增长公式可以写成 g=sπ,其中g=△y/y为增长率,s=(m-m/x)
/m,即积累率;π=m/(c+v),即利润率。若经济要均衡增长,还必须满足社会再生产实现条件公式,即v1+△v1+m1/x =c2+△c2。
3.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发展经济学有哪些特点?
发展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落后国家或农业国家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实现经济起飞和经济发展的学问。就广义而言,凡是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的问题,都是发展经济学的研究范畴。
发展经济学的特点概括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发展经济学是为解决发展问题、提供政策建议的需要出现的。它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属于应用经济学这一层次。
其次,有发展经济学的内容较为混杂,要运用经济学各个分支的知识。
第三,发展研究不仅仅涉及到经济学各分支的知识,而且,还要求多门学科的合作。因此,发展经济学与社会学、政治学、人口学、人类学等许多学科有不同程度的交叉。
第四,发展经济学是在世界上已经有了一批虽为数不多但实力雄厚的发达国家的背景下来研究不发达国家经济发展问题的。因此,对发达国家的历史研究是其研究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五,与前一特点相联系,比较分析是发展经济学研究方法的重要特点之一 4.发展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概述各个阶段的主要流派和观点。 发展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是发展经济学的形成时期。从时间上看是40—50年代,上限是1943年,下限至1960年。在这一阶段,结构主义学派是发展经济学的主流。
发展经济学在这一阶段的基本论点有这样三个:唯资本论、唯工业化论和唯计划化论。 (1)强调物质资本积累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传统西方经济学认为,生产要素有三种:土地、劳动和资本。资本,是指物质资本。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不起决定性的作用。劳动是一般发展中国家比较充裕的生产要素,不会成为经济增长的约束条件。同
时,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净形成率较低,因此,许多经济学家认为束缚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是资本匮乏,如何提高资本形成率就成为了极其紧迫的问题。
(2)强调工业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工业化是发达国家的主要特征,而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经济部门是传统农业,因此,在这一阶段,工业化被认为是摆脱贫困、实现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另一方面,工业化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城市化,被认为是吸收剩余劳动力的唯一途径。
(3)强调计划化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结构主义者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无论在结构上还是功能上都不完善,价格机制的作用有限。为了更好的促进经济发展,国家应当对经济适当进行干预。除此以外,马歇尔计划、苏联经验的示范效应和凯恩斯理论的也为计划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60—70年代是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新古典主义重新得势,但结构主义仍然占据重要地位。同时,激进主义者也加人论战,与结构主义、新古典主义三分天下。
(1)、新古典主义的复兴
新古典主义的复兴首先表现为对经济计划化和市场作用的重新评价上。尽管许多国家实行了计划化,但结果却令人失望。经济学家对计划化的批评增加,市场和价格机制的作用再度受到重视。其次,新古典主义的可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在农业问题、国际贸易问题、项目评估问题等各种研究领域,新古典主义理论和方法都占据了重要地位。
(2)激进主义的兴起
在该阶段,激进主义发展理论形成一股令人注目的力量。激进经济学家认为,世界经济体系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发达国家位于中心,发展中国家则处于外围。外围的资本主义模式是中心国家通过殖民统治或凭借其政治经济优势强加于外围国家的,因此外围处于中心的支配控制之下。除此以外,外围的经济也受制于中心国家。以中心-外围论为基点,激进经济学家提出了依附论,认为发展中国家不发达状态是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