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教学设计
课前预热:
同学们,刚刚过去的三天假期里,你们都做了些什么? 生:出去玩,写作业。。。。。。
师:你们的假期生活真丰富。在假期中,茆老师班上有位学生杨明,碰到了这样的一个难题,他想知道一张纸有多厚,同学们,你们想过这个问题吗?那如何测量出一张纸的厚度呢?
生:
师:他的想法可行吗?
师:多么好的想法啊!要测量一张纸的厚度,可以先量出(100张纸的厚度)从而求出(一张纸的厚度)
师:同学们,其实在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用到了一种策略,老师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一定会有自己的体会。
咱们准备上课,好吗?上课。 教学过程:
一、观察思考,探究转化 1、比较长方形、正方形面积
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组图形朋友,想要考考你们的眼力,有信心吗?比一比每组中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请看第一组。 生:正方形面积大
师:哦,也就是直接通过面积计算比较出大小。 2、比较两个不规则图的面积大小
(1)师: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吗?能一眼比较出来吗?
师:请大家拿出导学单,先读一读探究内容,再在小组里讨论讨论,然后把你的想法表现出来。
(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巡视,并提示:可以画一画,还可以移一移、转一转,也可以剪一剪。) 请生到黑板上汇报交流
(2)教师课件演示整个过程。 师:都有结果了吧?
师:老师刚刚收集了一些探究单,下面一起来看一看。这是第二小组的。哎,第二小组哪位同学给我们介绍一下你们组的想法? 师:你们同意他们的想法吗?
这是第三小组的,他们的想法和(第二小组)一样。 再来看看第四小组的,派个代表来说说。 师:你们组的想法别具一格。 其他小组还有不一样的探究方法吗? 生:我们组是剪的
师:请到前面来介绍,再喊一位小伙伴帮忙 师:介绍一下具体怎么操作的
师:智慧源于手指间,通过他们一系列的操作,一下子就比较出面积大小。 跟他们组想法一样的举手,还有不一样的呢?请你们小组来说说。 师:真是智慧无穷尽啊!
刚才大家解决问题的方法虽然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你们发现了吗?
生1:都是把他们变成了长方形 生2:形状变了,面积没变 师:观察的真仔细。
师:是啊,千举万变,其道一也,我们都是把原来的两个图变成了(长方形),其实这里运用了一个很重要的策略,知道是什么吗? 生:转化
师:对,转化的策略(板书:转化) 二、回顾旧知,理解转化
1.图形面积方面的应用。
师:其实,转化已经是我们的老朋友了,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曾经用转化的策略解决过许多问题。先回忆一下,然后在小组内互相说说。(学生回忆与交流) 师:哪位同学先来汇报一下?
生:在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用到过。 师:请你说说是如何转化的? 生:
师:对,受他的启发,你还想到在哪些地方用到过? 生:在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时用到过。 师:具体说说
生:在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时用到过。 2.计算法则推导方面的应用。
师:除了在图形里,想一想还有哪些地方也运用过转化的策略。(小组内先交流)
生:在计算小数乘法时,先转化成整数乘法。 师:是的,你还想到了计算中。
师:能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吗?(相应板书) 生:在计算小数除法时,先转化成整数除法。 3.生活方面的应用
师:刚刚我们都是从书本中找到了转化的策略,再联系生活想一想。 (还记得课前你们解决的问题吗?)
生:老师,上课前测量一张纸的厚度其实就用到了转化。 师:你都能把转化和我们实际生活中联系起来,你真了不起! 生:我还想到想要知道一粒米有多重,也可以用这种方法 师:(评价)
生:曹冲称象的故事。
师:你真了不起,还找到了故事中的转化。故事中是如何运用转化的呢? 其实像这样运用到转化的策略还有很多很多(课件出示。。。。。。) 四、尝试练习,体验转化 1.课件出示“小试身手”
师:“小试身手”,下面我们就到具体情境中体会一下转化的妙处。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并说明转化方法。 (1)第一题
师:第一幅图谁想到怎么转化了? 生:(指)把这一部分平移到这里。 师:是平移吗? 生:是旋转。
师:好眼力!(课件演示)我们一起来看看,把这一部分旋转到对面的空白处。现在能看出分数是多少吗?
师:完全正确。还有其它的转化方法吗? 生:(指)把这个三角形旋转到这里。
师:(课件演示)把这个三角形旋转到对面的空白三角形处。也可以看出分数是多少? (2)第二题
师:第二幅图比较简单,谁能马上说出这个分数?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指)把这一部分平移到这儿来。
师:(课件演示)把右边蓝色的部分平移到左边的空白处。就可以看出分数是。还可以怎么转化?
生:(指)把这个部分平移到这儿。
师:(课件演示)把这个扇形向右平移,这样也可以看出分数是。 (3)第三题
师:第三幅图请大家在让学单上完成,可以用笔移一移,画一画。(带作业纸到展台上解说) 师:有结果了吗? 生1:十六分之九
说说你的想法。生:我把正方形转正。 师:好像挺有道理的,还有其他的想法吗? 生2:十六分之十。我是把这里。。。。。。
师:你明白他的想法吗?谁再来把他的想法演示一下。
师:古人云,学源于思,死源于疑,现在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怎么办?(验证)
好,我们就按这两位同学的思路来验证一下 师:有结果了吗?多少?(十六分之十)
刚刚那位同学的答案,问题出在哪呢?咱们来看一下,发现了吗?
师:其实刚刚那位同学能想到用转化的方法,已经很了不起了,只是在转化时,还需要更谨慎一些。
师:现在还有其他不同的想法吗?
(若生没发现,观察一下,刚刚我们是把涂色部分移过去,还可以?) 小结:很多时候,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是唯一的,有时换个角度去思考,就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2.课件出示“火眼金睛”
师:刚刚我们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了面积问题,下面请看这道题。
请你们在作业纸上完成,想一想再动手试一试,有困难的话可以在小组里讨论讨论
师:谁来说一说你的想法?
生:我想把这条边移到这儿,这条边移到这儿……这样就成了一个长方形。 师:听明白了吗?谁再来说一说?
生:这两条横着的边移到这儿,这两条竖着的边移到这儿。
师:(演示)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种方法:把这两条竖着的线段向右平移,这两条横着的线段向上平移。这样一来,原来的图形就转化成了一个长方形,而它的周长有没有改变? 生:没有。
师:现在你能快速计算它的周长了吗?
师:刚才我们已经用转化解决了这么多问题,现在你对转化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生1:可以把不熟悉的图形转化成我们熟悉的 生2:可以把没学过的转化成已经学过的
生3:可以更方便计算
生4:可以让比较繁的题目变简单 生5:还可以解决生活当中的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说的都非常好,转化可以(板书:不规则----规则、复杂---简单、新知-----旧知) 3.生活拓展
师:我们上冈小学西校区正在修建,学校打算在一块草坪上修一条小路,有这样一个方案(读题)请在作业纸上试一试。
生1:先求大长方形的面积,再减去小路的面积,就是剩余草坪的面积 生2:我把小路移到最左边,就将草坪的面积转化成了一个长方形,长是45—1,面积是
师:这两种同学的方法都可以,你们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生:第二种更简便。
师:设计师还设计了这样的几种方案,草坪的面积有变化吗?同桌讨论讨论 师:讨论好了吗?谁来说说
哦?草坪的面积都一样,你是怎么想的? 师:通过这几幅图,你有什么发现?
小路的形状在变化,面积不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都是把不同形状的草坪(转化)成了(长方形),其实也都是运用了转化的策略。
五、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
一位著名的数学家对转化做过这样的诠释——数学家们往往不对问题进行正面的攻击,而是不断地将它变形,直至把它转化为已经能够解决的问题。如果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遇到新问题、碰到新知识,能想起转化的策略,那么,必定会带给你“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