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RMOD模式
2.1 AERMOD模型
2.1.1AERMOD模型算法
AERMAP 地形预处理首先确定一个临界高度(HC)。当烟羽邻近山体时,按临界高度分成两个层面。高于 HC的烟羽部分具有充足的动能,可沿山体上升,超越山体;低于的 HC 的烟羽部分围绕着山体作水平扩散。在大气不稳定性增大,高于HC 的烟羽部分也相应增大。反之,随稳定性的增大,低于临界高度HC的烟羽部分也将增多。在稳定状态下,占主导位置的水平烟羽将得到较大的权重;在中性和不稳定状态,却是地形引导烟羽的权重更大。接收点的地面浓度则是两个层面共同的影响。AERMOD模型在稳定边界层(SBL)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浓度分布应用高斯扩散模型,在对流边界层(CBL)的水平方向应用高斯扩散模型,但是在垂直方向上应用了双高斯扩散模型。适用于稳定对流边界层和稳定边界层的一般扩散公式(考虑地形的影响):
?T(x,y,z)?f??(x,y,z)?(1?f)??(x,y,za)(1-1)
公式(1-1)中各部分浓度的一般表达式如下所示:
Q?(x,y,z)??p(y,x)?p(z,x)Uf?0.5?(1??)H??0???(x,y,z)dz
0??(x,y,z)dzza?z?zi式中:
?(:总浓度; Tx,y,z)?(x,y,za):沿地形抬升的烟羽浓度; ?:烟羽质量同总烟羽质量的比值;
Q:污染源排放速率;
U:有效风速值;
p(y,x),p(z,x):分别为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浓度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
zi:该地点的高度值;
(1)对流边界层中的浓度贡献:
f:权函数; za:有效源高;
?(x,y,z)??d(x,y,z)??r(x,y,z)??p(x,y,z)?y2?2??jQ?d(x,y,z)??exp???2???2?U?y??2?y??j?1m?02?j22??????(z?h?2mz)(z?h?2mz)??jjjexp??exp???????222?j2?j????????????
式中:
?i:高斯分布的权系数;
?1:上升气流;
?2:下沉气流;
hj:有效源高;
?(x,y,z):烟羽总浓度;
?d(x,y,z):污染源直接排放浓度;
?r(x,y,z):虚拟源排放浓度,其计算公式与?d(x,y,z)类似;
?p(x,y,z):夹卷源的排放浓度,其计算公式为简单的高斯扩散公式;
?j:垂直方向扩散系数;
(2)稳定边界层中的浓度贡献:
Q?(x,y,z)??Fz?FyU???(z?h?2nhz)2??(z?h?2nhz)2??1Fz????exp????exp????222?2?2??zm????zz?????
?y2?1Fz??exp??2?2?2??y?y???式中:
?(x,y,z):烟羽的总浓度;
hp:烟羽高度;
hz:垂直混合层的极限高度;
?y,?z:烟羽在水平、垂直方向上的扩散参数;
2.1.2AERMOD模式框架
AERMOD模型运行结构如图2.1所示,模式运行需要污染源参数、气象资料和地形数据。具体内容如下:
(1)地面气象资料和高空气象资料(为TXT.A文件),该资料中至少要包含有时间、风向、风速、总云量、低云量、温度等。
(2)污染源资料,其包含:位置、排放方式、污染物、排放速率、烟囱等。 (3)地形资料。
Fz:烟羽稀释; Fy:烟羽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