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机保障
作者:卞瑞鹤,王锦
来源:《农村-农业-农民·下半月》 2016年第3期
本刊记者 卞瑞鹤 实习记者 王锦
“‘十三五’是河南省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期,也是农业机械化加快发展的机遇期,更是农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拓展、升级’的窗口期。”3月9日,河南省农业厅党组成员,省农机局党委书记、局长凌中南在郑州召开的全省农机管理工作会议上说。
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农业机械始终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其作用更加凸显。
为农业现代化发展保驾护航
过去的5年,河南省通过认真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精心组织重要农时农机化生产等一系列举措,成功实现了“十二五”农机工作完美收官。
截至2015年年底,河南省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7.5%,农机固定资产总值达到876亿元,农机总动力达到1.2亿千瓦。机械化为中原经济区建设、高标准粮田建设、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十二五”期间,河南省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科技水平、安全水平和社会化服务水平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提升,农业机械化成为“十二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突出亮点。
“十二五”期间,河南省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达到40.1万台,80~100马力拖拉机成为近年来热销机型;联合收获机械拥有量达到24.2万台,其中玉米收获机械达到6.4万台;水稻插秧机械、花生收获机械得到推广应用。全省大中型、高性能、多功能作业机械大力发展,小型、低水平机械转型升级,已形成适应优势农产品生产的区域机械化装备结构和提高不同作物生产质量效益的机械化技术结构。农业机械化为河南粮食实现“十二连增”提供了有力的现代化物质技术支撑,彰显了“中原粮仓”的王牌实力,对全省提升粮食产能、支持农民增收、推动农业增效保驾护航。
推进农业机械化向更宽领域发展
“十三五”时期,河南省农机化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2024年,全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年均增加1.3个百分点,农机总动力稳定在1.35亿千瓦左右。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持续巩固,玉米生产过程基本实现机械化,水稻、花生生产过程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75%、60%,经济作物、畜牧业、林果业、渔业、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协调推进。鼓励有条件的市、县率先整体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
河南省将首先以落实政策项目为重点,增添农机化发展新动能;以主攻薄弱环节为重点,提升农机化发展的整体性。其次,围绕农业经营体系创新、农业信息化和“互联网+”的发展,推动农机化创新,大力推广标准化种植,提高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水平。第三,培育壮大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等专业服务组织,大力推广订单作业、土地承包、土地托管、带地入社等经营模式,开展便捷的社会化服务,带动先进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和适度规模经营发展。
凌中南告诉记者,今年的主要任务是:河南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9%;小麦机播、机收水平稳定在95%左右;玉米机播水平达85%以上,机收能力提高3个百分点,达到76%;水稻机收水平达85%以上,机插面积达290万亩以上;持续提升机电灌溉能力、机械化
植保能力和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加大粮油烘干、高效植保、秸秆处理机械推广力度,推进农业机械化向更宽领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