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效用论)
教学目的:明确消费者行为理论的主要内容,提高对需求理论的认识。 教学要求:阐明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主要内容和分析工具、方法,主要
掌握序数效用论者如何利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来说明消费者均衡。 教学重点:序数效用论
教学难点:需求曲线形状和需求规律的推导、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分析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小组讨论 计划课时:8课时
第一节 基数效用论
一、效用与边际效用 1、效用的概念与特点
效用——就是消费者消费商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满足程度。 特点:
(1)效用是消费者对商品和劳务的主观评价,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感觉。效用本身并不包括是非的价值判断。
(2)效用的大小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 2、基数效用论
一些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效用的大小可以设想用数字表示并加以计算和比较,这就是基数效用论的由来。基数效用是指可用基数1、2、3、4···等具体数字来衡量的效用。
3、总效用与边际效用
总效用(TU)——表述为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商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满足的总量。 边际效用(MU)——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带来的总效用的增加量。
假设消费者对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为Q,则总效用函数为:
TU?f?Q?
相应的边际效用函数为:
MU??TU(Q)?Q
当商品的增加量趋于无穷小,即ΔQ→0时有:
MU?dTU(Q)dQ
3、总效用曲线与边际效用曲线
TU Q MU Q 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表述:
假定消费者对其他商品的消费保持不变,则消费者从连续消费某一特定商品中所得到的边际效应将随着这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而递减。
2、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
(1)生理或心理上的原因。随着消费一种物品的数量的不断越多,消费者接受的重复刺激程度越来越弱。使人生理上的满足程度或心理反应程度减少,而导致满足程度下降。
(2)从物品本身用途的多样性来看,消费者总是先把物品用于最重要的用途,而后用于次要的用途。因为最重要用途的边际效用大,其后次要用途的边际效用小,以此顺序,随用途越来越不重要,其边际效用就递减。
三、消费者均衡
1、消费者均衡的假设前提
消费者均衡所研究目的是在消费者收入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实现效用最大化的问题。其假设前提主要有:
(1)消费者嗜好不变; (2)消费者的收入是既定的;
(3)物品的价格是既定的和已知的。 2、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在基数效用论中,消费者均衡的决定是运用边际效用分析方法来加以证明的。下面以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为例,具体说明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假设消费者的收入为 价格分别为 的边际效用为
、
,所购买和消费两种物品的数量为
、
、
,其
,所带来的边际效用分别为,每单位货币
。因此,消费者均衡的一般数学模型表现为:
………… (1)
………… (2) …………… (3)
其中,(1)式是约束条件,(2)式是约束条件下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3)式是目标函数。
如果消费的是多种物品,则可把上述模型扩展为:
…………(1)
…………………(2)
…………………………………………(3)
表示的是单位货币效用,即每一单位货币所得到的商品边际效用都相等。 结论:消费者用全部收入所购买的各种物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与为购买这些物品所支付的价格的比例相等,或是说每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都相等,就可以获得最大效用(戈森第二定律)。
四、需求规律的边际效用说明
为什么需求量同价格变化成反比,从而决定需求曲线是自左上向右下倾斜的?
基数效用论者以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建立在该规律上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为基础来解释的。
具体地说,如果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的边际效用越大,则消费者为购买这些数量的该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就越高;反之,如果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的边际效用越小,则消费者为购买这些数量的该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就越低。而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当消费者购买某商品的数量增加时,该商品的边际效用对此消费者必然递减,因而该商品价格也要相应递减。就是说,消费者买的越多,价格必须越低。这样就得到了每个消费者的向右下倾斜的需求曲线,并进一步得到向右下倾斜的市场需求曲线。
五、边际效用理论的运用案例(讨论与分析) 1、消费者剩余
效用理论认为,人们对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价格取决于他对该商品效用的评价,我们可以把这种评价称为价值(value),但他实际支付的是该商品的市场价格。消费者剩余(consumer surplus)就是某商品价值与其价格之间的差额。或者说,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根据自己对商品效用的评价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实际付出的价格的差额。
其公式为:
式中 、 分别代表的成交价格和成交量。 理解这一概念要注意:
(1)消费者剩余只是消费者的一种心理感觉,并不是指消费者实际收入的增加。 (2)消费者剩余的根源在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因为市场价格是不变的,随着消费者对某种物品购买数量的增加,他从中得到的边际效用也在减少,所以他从每单位货币购买中的所得到的消费者剩余在减少,他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也会减少。
2、价值悖论(paradox of value)
边际效用理论还可以解释经济学中著名的“价值悖论”。价值悖论(paradox of value)又称价值之谜,指有些东西效用很大,但价格很低(如水),有些东西效用不大,但价格却很高(如钻石)。这种现象与传统的价格理论不一致。这个价值悖论是亚当·斯密在200多年前提出的,直至边际效用理论提出后才给予了一个令人满意的解答——商品的价格与边际效用有关,而不是由效用决定。
第二节 序数效用论
一、序数效用论
序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仅是次数概念,而不是数量概念。在分析商品效用时,无需确定其具体数字或商品效用多少,只需用第一、第二、第三等序数来表示各种商品效用谁大谁小或相等就足够了,并由此作为消费者选择商品的依据。序数效用论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来考察消费者行为。
二、无差异曲线 1、关于偏好的假定
消费者显示性偏好——在依据少数假定条件下,消费者依据自身的某种偏好在不同价格下作出对某种商品优先购买的选择特性。这些优先购买的特性实际上就是消费者偏好假定的具体体现。
(1)次序性 (2)传递性 (3)单调性 2、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
(1)定义:又称效用等高线、等效用线。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给消费者所提供的效用是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或是说在这条曲线上,无论两种商品的数量怎样组合,所带来的总效用是相同的。如下图。
把无差异组合从表的形式转达换为几何形式,并作出变量连续性假设,那就是无差异曲线。YBAX (2)无差异曲线的基本特征: 第一,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值。 第二,任何一条无差异曲线都是同某一既定价格和收入水平相对应的。 第三,同一无差异曲线图上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可能相交。
第四,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无差异曲线的这一特点系由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所决定的。关于这一点,将在下面得到详细的说明。
3、边际替代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