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案四 鉴赏表达技巧
微点突破一 鉴赏表达方式
(2017·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窗子以外 林徽因
(文本见本专题微案二的“微点突破”一 分析概括形象)
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两个不同的人称,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
答:
剖析 1.作者在首段就提出问题,运用第二人称来叙述,设置了和读者面对面交流的亲切情景。第二段主要运用第一人称,第四、五两段转换为第二人称,这三段细腻描写了“我”与“你”看窗外或远或近的情形,体现了作者对“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的理性审视。
2.第六段中“你”和“我”两种人称交替出现,从“气闷”“受不了”“换个样子过活去”等可看出作者的自我嘲讽与反思。
答案 ①转“我”为“你”,“你”成为自我观察与描写的对象,蕴含着作者冷静审视的态度;②使用“你”的同时,又使用了“我”,蕴含着作者的自嘲与反思。
技法透视
散文取材广泛,联想丰富,不受时空限制,它是真心真情的艺术流露,一根主线贯串全篇,主题明确而集中。散文的表达方式自由灵活。在一篇作品中,叙述、描写、抒情、议论都可以使用。
设问方式
1.(2017·全国卷Ⅱ)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两个不同的人称,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2.(2015·上海高考)本文是抒情散文,第?段却用了若干数据和年份,有何效果? 3.分析某段落或全文中具体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并举例。 4.鉴赏文中某段文字特定的表达方式。
5.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 解题思路
熟悉散文主要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和议论
1.叙述的人称
1
2.描写
2
3.抒情和议论
答题模板
具体的表达方式名称+列举文章内容+结合表达方式具体作用和文章内容分析。 针对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苦瓜况味 秦勇
不知何时起,城里的人一到周末便往郊外跑,一家人,或是约几个朋友,去到乡下的农家乐,吃一顿刚采回的蔬菜、池塘里的清水鱼。
若是到立夏,农家小院里、地坝边、菜地里,几根木棍或竹竿搭成的篱笆,绿油油地挂满了瓜果。除丝瓜、黄瓜外,不时会看到一根一根青翠欲滴的苦瓜,掩映在篱笆墙的绿荫里。仔细打量,苦瓜长在藤蔓上,藤蔓上星星点点地开着黄色的小花,次第垂挂着大大小小的苦瓜。
那苦瓜,生生的,翠翠的,沾着露水,泛着绿光,但它不像丝瓜那样光滑,周身疙疙瘩
3
瘩,隆起许多卵形的凹凸小包,像癞蛤蟆其貌不扬,但也玲珑修长,翠得剔透。叫上农家乐的老板,从藤上摘下几根鲜嫩的苦瓜,切成月牙状的小块,用蒜泥、姜丝、细葱、辣椒面、香油等作料,腌上一盘生拌苦瓜,夹上一筷子,嚼上一小口,脆脆的,苦苦的,但又夹着一丝甘甜、一缕清香,回味无穷。
苦瓜熟的季节,和朋友一起去喝夜啤酒,要么我请客,要么朋友请客,总是离不开点上一个菜,那便是凉拌苦瓜,并且要特别给老板交代:“一定要生拌啰,不能焯水哈,整麻辣点!”凉拌苦瓜,要鲜瓜生拌,老了不行,放久了不行;要现腌现吃,太熟不行,味浅不行,还得配上一盘用花椒粉、胡椒粉、辣椒面、味精、盐巴等味料配制的“干麻辣”,吃上一盘再一盘,让人大快朵颐。
有几家夜市很有名气,例如川江号子、田三嫂、藩寻味、泉潭屿、鱼老大、何大姐??这些夜店或在滨江路,或在闹市区,或在广场旁,或在路边小巷,有的以活色生香的凉菜出名,有的以清淡可口的菜豆花出名,有的以香辣细嫩的烤鱼出名,有的以清醇新鲜的生啤酒出名,各有一群粉丝,各有独特的味道。夜幕降临,新月初升,这些夜店已是人头汹涌,觥筹交错,欢声笑语此起彼落,整得不亦乐乎,热闹到凌晨一两点方才打烊收摊,夜的喧嚣才得以宁静。
城小,时间一长,这些店老板见到我,就知道我喜欢点那生拌苦瓜,不用再提醒,老板就会给拌菜的服务员吼两声:“生拌啰,不焯水,麻辣味!”我会心一笑,感受着城里人那少有的默契和温馨。于是开心地喝起酒来,偶尔也是折腾到凌晨,其他的顾客都已散去,酒瘾未尽的朋友喊一声再开一瓶啤酒,坐在板凳上不住耷头打瞌睡的老板倏地跑过来,笑眯眯地询问:“老师,还要点儿啥子?”
那一刻,我感受那老板多像一根苦瓜,天天熬到深夜,以菜为生,解人之馋,那么苦,那么累,仍满脸笑容,不把自己的苦感染给客人。苦瓜也是,以己之躯,为人之餐,或清炒鸡蛋,或爆炒肉丝,或炖排骨,不论与什么食材同炒同煮,总是独揽苦味,“不传己苦与他物”,真是“杂他物煮之,他物弗苦,自苦不以苦人,有君子之德焉??”叫它“君子菜”,也算名副其实。其实,生活中有着苦瓜情怀的人很多,微笑的空姐、哨卡的士兵、值夜的护士、城市的清洁工,还有全天下的父母,何尝不是苦着自己、想着他人?我曾阅读肖复兴的散文《苦瓜》,当读到“母亲再也不能为我亲手到厨房去将青嫩的苦瓜切成丝,再掂起炒锅亲手将它炒熟,端上自家的餐桌了”,心里总是一阵酸楚。母亲,怕是人世间最苦最苦的“瓜”了。
有一次,我在下班的路上,遇见一个挑着提篮卖菜的婆婆,她佝偻着身子,蹒跚地走着,篮里还有几个被人挑剩的苦瓜,表皮也蔫了,我叫住老人,买下了剩余的苦瓜,有一根很老了,一半已褪成红褐色。我打算拿回家掏出籽来,来年春天种在阳台的花盆里,说不定会吃上自己种的苦瓜。回到家,用刀剖开苦瓜,里面露出殷红的瓜瓤和瓜子,真叫人惊奇,捏几颗放进嘴里,抿了抿,舌尖一丝淡淡的酸甜。看来,这一生清苦、外表平平的苦瓜,貌癞而
4
不悲,才美而不露,静静地咀嚼苦的寂寞,不以苦悲,却以苦留香,瓜熟蒂落,便是苦尽甘来时。
苦瓜是最苦的,也是最有味的。
(选自《散文选刊·下半月》2015年第4期,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文章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为下文苦瓜的出现作了铺垫,苦瓜新鲜、味美是作者必点的菜,不仅作者喜欢吃苦瓜,城里人也都喜欢周末去乡下的农家乐吃苦瓜。
B.作者详细交代凉拌苦瓜的选材、方法,“要鲜瓜生拌??还得配上一盘用花椒粉、胡椒粉??”是为了表现这样做后的苦瓜味美,让人大快朵颐。
C.之所以叫苦瓜“君子菜”,是因为它不论与什么食材同炒同煮,总是独揽苦味,“不传己苦与他物”,这种可贵的品质正与君子的品质非常相似。
D.文章语言质朴,感情真切。能以小见大,因事及理,由平凡普通、其貌不扬的苦瓜联系到现实人生,悟出瓜熟蒂落,便是苦尽甘来时的深刻道理。
答案 A
解析 “城里人也都喜欢周末去乡下的农家乐吃苦瓜”说法错误,文中说的是城里人去农家乐“吃一顿刚采回的蔬菜、池塘里的清水鱼”,可见并非都为吃苦瓜。
★2.文中第三段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 ①采用细节描写(铺陈)的手法。②形象细致地描绘出苦瓜的外形特征,使人如见其物。③真实地再现了生拌苦瓜的过程及品味时特别享受的情景。(意思接近即可)
解析 抓住关键句“那苦瓜,生生的,翠翠的,沾着露水,泛着绿光”,明晓苦瓜的特征的同时,也明白其运用了细节描写。另外抓住“夹上一筷子,嚼上一小口,脆脆的,苦苦的,但又夹着一丝甘甜、一缕清香,回味无穷”,可看出“我”享受生拌苦瓜的苦味。
3.为什么说“苦瓜是最苦的,也是最有味的”?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 ①苦瓜虽苦,但作者品尝到的苦瓜夹着一丝甘甜、一缕清香,令人回味无穷。②苦瓜自苦不以苦人,有君子之德,就像生活中许多有着苦瓜情怀的人一样,给别人的永远是满脸笑容,不把自己的苦感染给别人。③苦瓜一生清苦、外表平平,貌癞而不悲,才美而不露,静静地咀嚼苦的寂寞,不以苦悲,却以苦留香。
解析 解读这句话的内涵,重在解读“最苦”“最有味”。“最苦”“最有味”重在解读苦中有一丝甘甜。然后抓住苦瓜的外表及内涵来影射人生,重在写人生不以苦悲,以乐观向上来享受人生。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