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暖系统的防火设计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以及现行国家标准《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2014)等有关规范的规定执行。
一、选用采暖装置的原则
1)甲、乙类厂房和甲、乙类库房内严禁采用明火和电热散热器采暖。因为用明火或电热散热器的采暖系统,其热风管道可能被烧坏,或者带入火星与易燃易爆气体或蒸气接触,易引起爆炸火灾事故。
2)散发可燃粉尘、可燃纤维的生产厂房对采暖的要求如下。
①为防止纤维或粉尘积集在管道和散热器上受热自燃,散热器表面平均温度不应超过82.5℃(相当于供水温度95℃,回水温度70℃)。但输煤廊的采暖散热器表面平均温度不应超过130℃。
②散发物(包括可燃气体、蒸气、粉尘)与采暖管道和散热器表面接触能引起燃烧爆炸时,应采用不循环使用的热风采暖,且不应在这些房间穿过采暖管道,如必须穿过时,应用不燃烧材料隔热。
③不应使用肋形散热器,以防积聚粉尘
3)在生产过程中散发可燃气体、可燃蒸气、可燃粉尘、可燃纤维(CS2气体、黄磷蒸气及其粉尘等)与采暖管道、散热器表面接触能引起燃烧的厂房以及在生产过程中散发受到水、水蒸气的作用能引起自燃、爆炸的粉尘(生产和加工钾、钠、钙等物质)或产生爆炸性气体(如电石、碳化铝、氢化钾、氢化钠、硼氢化钠等遇水反应释放出的可燃气体)的厂房,应采用不循环使用的热风采暖,以防止此类场所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二、采暖设备的防火防爆措施
1.采暖管道要与建筑物的可燃构件保持一定的距离
采暖管道穿过可燃构件时,要用不燃烧材料隔开绝热;或根据管道外壁的温度,在管道与可燃构件之间保持适当的距离。当管道温度大于100℃时,距离不小于100mm或采用不燃材料隔热;当温度小于或等于100℃时,距离不小于50mm或采用不燃材料隔热。
2.加热送风采暖设备的防火设计
1)电加热设备与送风设备的电气开关应有连锁装置,以防风机停转时,电加热设备仍单独继续加热,温度过高而引起火灾。
2)在重要部位,应设感温自动报警器,必要时加设自动防火阀,以控制取暖温度,防止过热起火。
3)装有电加热设备的送风管道应用不燃材料制成。
3.采用不燃材料
甲、乙类厂房、仓库的火灾发展迅速、热量大,采暖管道和设备的绝热材料应采用不燃材料,以防火灾沿着管道的绝热材料迅速蔓延到相邻房间或整个房间。对于其他建筑,可采用燃烧毒性小的难燃绝热材料,但应首先考虑采用不燃材料。
存在与采暖管道接触能引起燃烧爆炸的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房间内不应穿过采暖管道,当必须穿过时,应采用不燃材料隔热。
4.车库采暖设备的防火设计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的有关规定,车库的采暖设备的防火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车库内需要采暖时,应设置热水、蒸汽或热风等采暖设备,不应用火炉或其他明火采暖方式,以防火灾事故的发生。
2)下列汽车库或修车库需要采暖时应设集中采暖。
①甲、乙类物品运输车的汽车库。
②I、Ⅱ、Ⅲ类汽车库。
③I、Ⅱ类修车库。
3)Ⅳ类汽车库和Ⅲ、Ⅳ类修车库,当采用集中采暖有困难时,可采用火墙采暖,但对容易暴露明火的部位,如炉门、节风门、除灰门,严禁设在汽车库、修车库内。必须设置在车库外,并要求具有一定耐火极限的不燃性墙体与汽车库、修车库隔开。汽车库采暖部位不应贴邻甲、乙类生产厂房、库房布置,以防燃烧、爆炸事故的发生。
车库的防火分类应分为四类,并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车库的防火分类
建筑消防性能化设计结果分析
1、烟气模拟分析
烟气模拟分析需要首先在软件中输入计算参数,一般火灾模拟需要输入的参数包括:(1)模型场景物理模型;(2)边界条件;(3)定义火源;(4)定义消防系统。
烟气模拟分析可以得到烟气运动规律和模拟空间的环境参数指标,经常用到的参数包括:(1)烟气的温度;(2)烟气的能见度;(3)烟气的毒性;(4)气体流速;(5)辐射强度。
2、疏散模拟分析
疏散模拟分析需要首先在软件中输入计算参数,一般疏散模拟需要输入的参数包括:(1)人员疏散空间模型;(2)人员特性;(3)流出系数;(4)边界层宽度。
人员疏散分析可以得到人员疏散的状态,可得到的结果包括:(1)人员疏散行动时间;(2)最小行走路径;(3)疏散出口拥堵情况;(4)出口利用的有效性。
建筑消防性能化疏散场景
疏散场景设计需要考虑影响人员安全疏散的诸多影响因素,特别是疏散通道的情况、人员状态(如人员密度、对建筑的熟悉程度等)、火灾烟气和人员的心理因素。根据烟气计算的火灾场景建立相应疏散模型,并应考虑火灾烟气阻塞出口的最不利工况,计算人员安全疏散时间。
1、疏散过程
疏散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察觉(外部刺激)、行为和反应(行为举止)、运动(行动)
2、安全疏散标准
(1)疏散开始时间:即从起火到开始疏散的时间。
(2)疏散行动时间:即从疏散开始至疏散到安全地点的时间。
3、疏散相关参数计算
(1)火灾探测时间:在计算火灾探测时间时可以通过计算火灾中烟气的减光度、温度或火焰长度等特性参数来预测火灾探测时间。为了安全起见,也可将喷淋头动作的时间作为火灾探测时间。
(2)疏散准备时间:发生火灾时,通知人们疏散的方式不同,建筑物的功能和室内环境不同,人们得到发生火灾的消息并准备疏散的时间也不同。
(3)疏散开始时间:疏散开始时间包括火灾探测时间和疏散准备时间两部分,可根据前面的分析结果相加得到。
4、人员数量
人员数量通常由区域的面积和该区域内的人员密度的乘积来确定。
5、人员行进速度
人的行进速度与人员密度、年龄和灵活性有关。当人员密度小于0.5人/m2时,人群在水平地面上的行进速度可达70m/min并且不会发生拥挤,下楼梯的速度可达51~63m/min。
相反,当人员密度大于3.5人/m2时,人群将非常拥挤基本上无法移动。
6、流动系数
人员密度与对应的人流速度的乘积,即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宽度的人流数量,称为流动系数。
7、安全裕度
一般情况下,安全裕度可取为0~1倍的疏散行动时间。对于商业建筑,取值建议不应小于0.5倍的疏散行动时间。
建筑火灾风险分析方法与评估要求
1.评估目的
建筑火灾风险评估的目的,分为一般目的和特定目的。一般目的的评估是指建筑的所有者、使用者自身出于提高建筑消防安全程度的需要,采取建筑火灾风险评估方法,更为精细
地管理建筑消防安全问题。所谓特定目的的评估是指建筑的所有者、使用者根据消防法规的要求必须进行的建筑火灾风险评估。
2.评估原则
科学性、系统性、综合性、适用性。
3.评估内容
1)分析建筑内可能存在的火灾危险源,合理划分评估单元,建立全面的评估指标体系。
2)对评估单元进行定性及定量分级,并结合专家意见建立权重系统。
3)对建筑的火灾风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估结论。
4)提出合理可行的消防安全对策及规划建议。
4.评估流程
1)信息采集。
2)风险识别。
3)评估指标体系建立。
4)风险分析与计算。
5)风险等级判断。
6)风险控制措施。
筑消防性能化设计方法
1.设计范围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工程项目,可对其全部或部分进行消防性能化设计:
一级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考点整理(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