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跨文化交流论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跨文化交流

关于高校利用微博建设校园文化的

几点思考

——以湖北经济学院为例

院系: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 班级: 会展Q1041班 姓名: 马雄波 学号: 100808009

关于高校利用微博建设校园文化的几点思考

——以湖北经济学院为例

摘要: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 28 次中国互联网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

告》显示,我国微博群体占网民总数的 57.2%,其中大学生所占的比例为 72.3%。2009年11月11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2009中国网民社交网络应用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年龄为20到29岁的用户占到整体人数的52.6%。其中,学生是中国社交网站用户的主力,占到50.3%的比例。【1】以上说明,大学生是当前中国社交网络的主力用户,而微博作为中国社交网络的最新版本,理所当然为大学生所追捧。湖北经济学院在校生接近三万人,从校长吕忠梅到每一位学生,微博对这所年轻的学校的影响越来越大,湖北经济学院成立仅仅十年,校园文化的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那么,我们该如何利用微博这个新媒体,来建设和繁荣校园文化呢?本文以湖北经济学院为例,简要分析了微博对高校的影响,并给出了一个合理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 微博 校园文化 湖北经济学院

一、高校步入微博时代

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交流沟通平台,因其信息发布快,传播范围广、参与程度高、操作简单便捷等特点和优势,得到迅速地推广和普及。截止到2011年上半年,我国微博用户达到 1.95亿人,增长率高达 208.9%,创下我国互联网各类应用增长之最。素以思想活跃著称的高校,也迅速加入了这支庞大的“围脖”大军。2009年12月3日,武汉大学在新浪开通官方微博!这条微博,被视为全国高校微博的“开山之作”。从此,高校步入了微博时代。据不完全统计,到 2010年年底,全国近 1000余所高校相继开通了自己的微博。高校通过微博这种全新的传播手段,搭建了更为顺畅的信息交流、思想沟通和资讯互动的平台,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各界对高校的进一步了解,提升了高校的社会认知度。

2011年10月8日,湖北经济学院院长吕忠梅开通个人新浪微博,湖北经济学院大学生微博使用进入一个高峰,不久,学校的相关部门如校团委、教务处、后勤集团等也纷纷开通了微博与学生进行互动,而在学校的学生活动上,也逐渐出现了微博直播的现象。湖北经济学院微博协会也在校团委的大力支持下成功组建,一时间,微博成为经院学子的热门话题。 但是,由于微博正处于发展初期,如何进一步促进高校微博的发展,特别是如何规范管理的问题,成为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微博的概念及传播的特点

微博全称微博客(MicroBlog),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传播、获取、分享的平台,属于多种媒介功能融合的产物。微博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短信、即时通信软件、电子邮件、网页等方式向自己的微博主页发布简短的文字信息(字数通常限定在140字以内)和多媒体内容,如图片、影像、声音等,并与其“粉丝”群体实现即时分享。

微博传播的特点是:

1、微博传播速度的即时性。微博打破了固定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之间的限制,实现了电脑与手机的终端融合,这让博主摆脱了电脑硬件的束缚,使内容的传播速度比其他媒体更

便捷、更迅速,是目前别的任何传播媒介都无法比拟的。

2、微博传播的自主性。微博既是一个传播平台,又是一个内容自创的平台,让人人都成为内容的制造者、见证者、传播者、评论者。每个人都可以把微博当作一个“自媒体”,随时随地将个人的所见所闻以最精练的词汇发布给自己的受众。与此同时,博友也可以通过所关注的对象阅读感兴趣的信息,进行反馈,迅速地使个人的微博成为一个话题讨论和舆论关注中心,而且这种扩散力和影响力是以几何级倍数增长的,力量不可小视。

3、微博传播方式的互动性。微博跟传统媒体及博客、论坛等新媒介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它实现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双向互动传播。在微博上,信息传递聚合了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等多种形式。湖北经济学院院长吕忠梅的微博,便成为湖北经济学院@率最高的微博用户,而吕校长也经常利用微博与学生互动,解决学生们平时学习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如寻找物品,疑问解答等等。

4、微博内容的丰富性、扩展性。微博虽然只有140字的文字表达,但通过超链接、图片和视频,每条微博都可以有丰富的延伸,给予使用者简便的阅读体验和自由度的同时,也提供了多元、多层次和多角度的扩展性能。微博的亲和力主要源于它语言要求低,还有它的匿名性,由此微博用户在传播地位上趋于平等,在使用微博的过程中自由随意,没有心理压力。微博一般不超过140个字符,对语言组织和创作逻辑的要求也不像传统媒体那么高,这就使得微博克服了传统媒体中传播者利用长篇大论赢得传播地位上的主动与强势的情况,促使微博中传受双方在形式上更近于平等。【2】 三、微博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巨大影响

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它是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和谐的大学校园文化是以和谐为思想内涵、以文化活动为表现方式的一种文化,它融思想观念、校园风尚、价值取向为一体,是校园精神文化的核心。微博的出现为校园文化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物质技术环境,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对高校校园文化产生巨大的影响。

1、拓展了校园文化的承载空间校报、校园广播和电视是校园文化的传统形式,网络的繁荣使校园论坛、手机、QQ、飞信等也成了受学生青睐的新的校园媒体。微博的出现及其表现出的比其他媒体更突出的便捷性、自主性、互动性等优势,使它很快成为大学生的宠儿,成为校园文化的新阵地。

如湖北经济学院主要校园媒体“《汤逊湖》杂志社”、“大学生记者团”、《新闻周末》均大力建设微博,粉丝量领先于全校其他工作部门、学生社团、个人微博。他们在微博上与读者互动,交流思想,发布资讯,成为湖北经济学院校园微博文化的主要领导者。

2、高参与度和高开放性,可以提高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校园文化的时代性,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有利于校园文化自身与时俱进的发展与和谐校园文化的构建。【3】 湖北经济学院主要部门微博相继开通后,学生拥有更多渠道向学校反映意见,如前不久关于男生宿舍栎四楼栋宿舍管理员的微博,一时之间,将全校的目光集中在宿舍管理员上,学校主管部门亿优物业有限公司因此进行调查,最后给出合理的解释,使得学生们得到满意的答复,也规范了全校宿舍管理员工作行为。

当前,微博正以其便捷性、即时性,自主性、互动性等方面的优势,对高校校园文化产生巨大的影响,改变着大学生接受校园文化、创造校园文化的方式。对于校园文化的负面作

用也与日俱增,具体表现在:

第一,微博交流具有匿名性、隐蔽性的特点,学生可以在微博上肆意宣泄现实中被压抑的诸多情感,久而久之,他们在“微博”里寻求彰显自我的同时,自身道德观念不自觉地会趋于个性化、多样化。

第二、网络新媒介的虚拟性、社区化,使网络虚拟活动成为校园文化载体之一。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和高度开放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对校园文化进行引导和监管的难度。【4】 第三,微博所创造的虚拟环境使人与人可以随时随地实现虚拟的交流。这种及时掌控信息的感觉会使人在很短的时间内上瘾。随着移动终端提供的便利性和多媒体化,很容易使年轻人沉迷其中、不可自拔,将现实生活中的学习、工作、生活等弃之脑后。甚至于忽视了现实中的人际交往,有时还会出现与家长、老师、朋友特别是陌生人的沟通障碍。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校园文化建设的难度。 四、微博时代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的途径

信息化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但同时也是一柄双刃剑。目前网络新媒介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甚至在某些方面对社会的负面影响还比较严重,但其终究只是一个信息传播平台和沟通交流工具。只要能对其加以合理的引导和管理,就能扬长避短发挥其正面作用,推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第一,开通高校官方微博,架设高校与大学生沟通的新桥梁,占领校园文化建设微博新阵地。据《中国青年报》,截至2011年6月20日,全国已有403所高校在新浪开通微博,包括学校官方微博、招办微博、院系微博等;全国有200余所高校在腾讯开通微博并进行了官方认证,各高校招生办、高校所属机构、高校各院系、社团、学生会在腾讯开通微博并做认证的有800多个,其中,浙江纺织服装学院已经将校园微博建设纳入“十二五”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并推出“微校园”建设计划:成立微博团队、开设微博课程、推行微博班级、聘任微博导师。【5】 湖北经济学院不仅开设校园官方微博,而且开设学校主要学生部门,如学工处,图书馆,团委、保卫处等部门微博并基本进行了官方认证,构建了层层递进的与学生的交流平台,占领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阵地。

第二、积极引导“微博”类兴趣爱好型社团,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寓教育于大学生感兴趣的文化活动中,促进大学生素质全面协调发展。自清华大学学子刘若晴创立全国第一个微博协会后,目前全国已经有100多所高校创办校园微博协会。【6】 2011年11月,在校团委的大力支持下,湖北经济学院微博协会正式成立,通过微博协会搭建学生和学校老师领导之间的交流平台,将学生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不到一年时间内便成为学校最受欢迎,影响力最大的学生组织之一。

高校微博协会作为大学生社团组织,是高校学生素质拓展和社会实践的重要载体,也是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因此,高校应正确引导微博协会这种基于微博爱好的社团组织,指导并支持其开展积极向上的线上或线下校园文化活动,让大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受益,促进其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第三、培养大学生骨干力量,并团结大学生中已有的“微博意见领袖”,加强微博舆论引导,化解高校网络危机。“微博意见领袖”已经成为当前社会舆论生产的重要力量。团结

大学生“意见领袖”,争取大学生当中的“名人”,发挥名人效应,是推动网上、网下求同存异,化解大学生与校方的隔阂和对立情绪,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化解一切可以化解的阻碍,维护高校稳定的重要方法。在微博里,要培养一批有感召力、有舆论影响力的大学生“意见领袖”,在高校面临网络危机的关键时刻他们会发出建设性的声音、掌控事态发展的趋势,形成舆论场,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7】 湖北经济学院校团委指示,除微博学会协会外,原校团委直属的七大组织全部开通官方微博。其实,校学生会,学生社团联合会各个职能部门全部开通部门微博,和广大学生广泛的交流,成为湖北经济学院微博用户的“意见领袖”,以在学生中影响力极大的学生组织为主导,使之在微博网络上同样成为“微博意见领袖”,面对学生的疑问,他们总是能发出关键性的声音,引导学生以全面,理性的观点看待问题。

综上所述,微博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载体。运用好微博,充分发挥微博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努力建设体现“微博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不断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应当纳入当今高校管理工作之中。

参考文献:

【1】2009中国网民社交网络应用研究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9.15-17

【2】刘红军.浅谈手机微博的亲和力传播[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5):251.251. 【3】高鸣,贾近远.网络文化视域中的校园文化建设路径选择〔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07,(06).:70-71.

【4】陆海,姜平波.网络文化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J〕.江苏社会科学2007,(02):95-98.

【5】纪绘.校园微博使高校管理驶上快车道[N].中国青年报,2011-06-20(11). 【6】周映夏.从清华学子到“中国校园微博第一人”—被学校保送硕博连读用微博真实记录思想轨迹[N].中山日报,2011-8-18(A9)

【7】马利.微博:组工文化建设的新载体[J].党建研究,2010,(12):30.

33w6x8osb59da6a52j0z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