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近年来金融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进展
作者:孙雪芬
来源:《时代金融》2017年第35期
【摘要】近年来,中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效率不断提升,金融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国内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渠道不断丰富,货币国际化的进程逐步深化,中国在全球金融治理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与此同时,潜在的金融风险点逐步化解,金融监管的政策框架持续完善。本文着重从以上方面展开分析,系统地回顾近年来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进展。
【关键词】金融 实体经济 改革 监管 一、推进各项金融专项改革
近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普惠金融、绿色金融、互联网金融等新兴金融业态,以期有针对性地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有效发挥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引导和支撑作用。
第一,加快推动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普惠金融的实质是扶持弱势群体且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金融体系。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 2016以来,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进入加速期。2016年1月,国务院出台《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4年)》。在我国目前阶段,对三农和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是普惠金融最重要的任务,是推动整个普惠金融的重点所在。
第二,重视绿色金融体系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构建在我国已经逐步上升为国家战略,其致力于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提供金融服务,是我国实现绿色发展和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我国在2015年9月首次提出构建绿色金融体系,2017年绿色投融资资金总需求量预计达到2.35万亿元①,绿色金融市场潜力巨大。2017年6月,全国启动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五大绿色金融改革试点区,成为进一步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里程碑事件和重要抓手。
第三,引导互联网金融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具有明显的鲶鱼效应,表现出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其在运营模式、经营理念的创新能够为传统金融机构的变革带来持续动力。与此同时,在其快速发展过程中,一些金融风险隐患逐渐暴露,给投资者带来严重财产损失。2016年4月,国务院部署了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的工作,加快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清理,引导互联网金融规范发展。
二、基于三个层面协同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金融市场化改革的新征程,在金融领域推进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其核心的问题主要涉及到市场准入、要素价格、市场主体等方面,三个层面的改革相辅相成,互相关联②。
(一)逐步放宽民营银行的准入机制
2014年以来我国民营银行实现突破式发展,错位竞争优势逐渐显现。民间资本的进入有助于推动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融合,提升金融业运行效率,破除传统行业垄断。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在加强监管的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2014年3月,国务院批准第一批5家民营银行试点;2016年,民营银行正式进入了常态化的发展阶段,银监会累计批准了16家民营银行筹集。新成立的民营银行在定位上与传统银行谋求差别化、特色化发展,强调普惠金融服务,其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将成为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内生动力。
(二)深入推进利率、汇率两大资金价格的市场化改革
利率和汇率两大要素价格是金融资源配置的核心,对于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具有重要的意义。
存贷款利率的全面放开,标志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完成。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历时近20年,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等新兴金融业态的发展直接推动了利率市场化进入实质性阶段。2013年7月,我国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2015年10月,存款利率管制基本全面放开,取消了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存款利率的浮动上限。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实现了资金价格由政府管制为主开始转为以市场形成为主,政府对资金价格的管制由直接干预转变为间接调控;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步入宏微观联动的新阶段,构建市场化的基准利率成为今后重点推进的内容。
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逐步放宽,中间价定价机制的改革有效推进了汇率市场化的进度。汇率市场化改革始于2005年7月,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暂缓,而后于2010年6月重启。2015年“811汇改”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中重要的里程碑事件,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每日波动区间调整为上下2%。2016年2月,在人民币贬值预期的巨大压力下,人民银行宣布实施“收盘价+篮子货币”的定价机制。总体而言,近年来的汇改大大增强了人民币汇率弹性,然而近三年来汇率贬值和资本外流的压力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汇率制度改革的推进。 (三)重视丰富实体企业、城乡居民等市场主体的金融选择权
金融领域的企业自主权和消费者主权观念在我国逐步普及,并不断深入人心;赋予实体企业和城乡居民更多的金融选择权,正是构建内生型金融体系、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确立企业及个人对外投资主体地位,允许发挥自身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优势到境外开展投资合作,允许自担风险到各国各地区自由承揽工程和劳务合作项目等。其中,有关企业和个人对外投资主体的确定,实际上涉及到中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以及资本项目的可兑换问题,而这也正是从全球层面中国参与国际金融治理的关键和核心问题。 三、通过资本账户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来参与全球金融治理
资本账户开放与人民币国际化相辅相成、互相推动,是提升中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话语权、有效参与全球金融治理的重要通途。
(一)资本账户开放呈现出全方位、明显的加快趋势
资本账户的开放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实质和核心内容,也是中国参与全球金融治理的必要前提。近年来,我国从多个层面打开或者扩大了境内外证券市场的投融资渠道。其中,股票市场的双向开放先行且成效显著,2014年11月和2016年12月,沪港通、深港通分别开通,标志着资本市场双向跨境流动模式在实践层面的初步成功。此外,2017年3月,外管局宣布进一步发开放银行间债券市场和外汇市场,允许银行间债券市场境外机构投资者在具备资格的境内金融机构办理人民币对外汇衍生品业务。2017年7月,“债券通”正式启航。一系列相关举措推动了中国内地资本市场的开放,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推动力。 (二)人民币国际化自2015年以来取得里程碑突破
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逐渐上升为中国的国家战略,我国不断致力于推动人民币在跨境贸易、跨境投融资和国际储备货币中的使用。2017年4月份,人民币在全球交易使用量排名全球第七。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展,最初主要得益于跨境贸易结算的推动,人民币在中国全球贸易结算总额中的比例一度高达30%。2015年12月,人民币成为第一个纳入SDR货币篮子的新兴市场国家货币;这些重大进展将为后续的人民币国际化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大大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和中国在全球金融治理体系中的话语权。 四、化解已有金融风险点、构建全方位覆盖的金融监管体系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金融安全问题被提升至治国理政的新高度③。保障中国金融安全,一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化解已经形成的金融风险点,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从而实现防患于未然。
(一)多层面化解已有高杠杆金融风险点
近年来中国金融体系的金融风险引起各界关注,其中地方政府性债务、非金融企业部门的债务问题以及房地产市场风险尤为突出。针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2015年3月,财政部批准同意地方存量债务置换,实现了地方政府债务的可持续性。今年5月份,六部委进一步规范了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④。2016年初,银监会提出建立债委会制度,引导多家债权银行共同为企业脱困、降杠杆统一行动;通过债务会制度实现了风险处置上的一致行动,能够有效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