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多模式的疼痛管理在骨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王砚书 李娜 董秀玉 来源:《中国卫生产业》2024年第22期
[摘要] 目的 探讨多模式疼痛管理对骨科术后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24年2月该院骨科收治的188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4例,实验组实施多模式疼痛护理管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当日、术后1 d、术后2 d、术后3 d的疼痛程度、睡眠时间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当日疼痛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3 d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睡眠时间(7.14±2.31)h,明显优于对照组(6.02±1.3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疼痛管理;骨科;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24)08(a)-0023-02 疼痛是由于创伤、炎症、化脓性感染及患肢缺血等症状引起。围术期疼痛为骨科患者常见症状[1]。疼痛不仅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而且给患者带来了身体痛苦、心理煎熬,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由于护理人员不能准确评估疼痛,缺乏疼痛管理知识,对疼痛的管理处于陈旧观念等,疼痛成为护理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2]。因此,解除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成为骨科护理工作一项重要内容。护理工作中采用多模式疼痛护理管理不仅减轻患者的疼痛,而且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及满意率,减少患者的住院日期,同时提高了医护人员的护理质量,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3]。该研究选取2017年2月—2024年2月该院收治的188例患者,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骨科收治的188例住院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94例。其中实验组男性患者62例,女性患者32例。患者年龄6~68岁,平均(34.8±2.6)岁;对照组男性患者54例,女性患者40例。患者年龄8~70岁,平均(36.2±4.6)岁。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基本条件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随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4]。实验组实施多模式疼痛护理管理,主要方法如下:①科室成立疼痛管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科内资深护士为组员,成立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培养护理人员多模式疼痛管理理念,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定期系统培训、定期考核、总结及学习,使其严格掌握多模式疼痛护理管理知识及操作规范[5]。②制定严格细化的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多模式管理制度,了解并熟记镇痛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熟练掌握各种物理镇痛方法,树立多模式护理管理思想。制定严谨的操作流程规范,使护理人员及时做到预防疼痛、避免疼痛及消除疼痛等护理[6]。③疼痛管理内容及分析:定期对疼痛管理进行分析并改进,对于每次考核记录收入多模式管理体系中。患者入院时,责任护士通过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既往病历及基本信息等,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对于紧张、恐惧、焦虑患者应给予其心理安慰,使其解除顾虑,配合治疗及护理。整合患者一般资料并与主治医师探讨制定术前、术后的疼痛目标,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的动态,执行多模式疼痛护理管理并记录,指导病人学会使用数字评分法对疼痛做简单的客观评分;术后患者,责任护士应与手术室严格交接PCA,并了解手术麻醉情况,与麻醉师一起做好术后患者的疼痛管理[7]。术后制定疼痛评估表,对于患者不同程度的疼痛给与相应的处理:疼痛评估≥等于7分的患者,每日给予6次疼痛评估,遵医嘱给予镇痛药,根据评估结果修改镇痛方案;术后3 d患者的疼痛评估4~6分,每日给予4次疼痛评估,在给与物理治疗的同时给与药物治理;疼痛评估1~3分,采用物理治疗方法缓解患者的疼痛。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评分,采用数字评分法。将疼痛分为3个等级:无痛的评分为0分,轻度疼痛(不影响睡眠)1~3分,中度疼痛(睡眠浅)4~6分,重度疼痛(睡眠严重受到干扰)7~10分。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睡眠时间及患者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χ2检验、t检验分别显示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用[n(%)]、(x±s)表示,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比较
实验组患者手术当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1、2 d及术后3 d疼痛情况明顯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实验组患者接受多模式护理的满意度为98.94%,对照组为64.89%,相比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2.3 两组患者睡眠时间比较
实验组患者睡眠时间为(7.14±2.31)h,对照组患者睡眠时间为(6.02±1.32)h,相比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4.081,P=0.000)。 3 讨论
骨科创伤手术中,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引发疼痛的原因有创伤、手术、肢体固定等。疼痛强度评估中骨科创伤疼痛成为了高强度疼痛类型。疼痛不仅影响患者的切口愈合、睡眠 质量、心理情绪而且也严重影响患者的各项体能恢复及身体健康。多模式疼护理痛管理是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上通过系统规范的管理流程,满足患者的病情需求,完善护理中的管理制度,施行的一系列管理模式[8]。由于骨科手术创伤大,患者的肢体活动受到限制,组织的修复和再生受到疼痛的影响。如果能够健全管理制度,会减弱病人自身的应急反应,从而更好地配合护理工作。因此多模式疼痛护理降低了患者的疼痛,促进患者切口愈合及身体功能恢复,在护理管理上有重要意义。在骨科实施了多模式护理管理的过程中,均由麻醉师及医护人员共同进行管理,从而使疼痛管理更加的专业化、规范化;疼痛管理应由医护人员、家属、麻醉师共同参与,这不但协调了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的纠纷,根据多模式护理管理流程相互合作,从而达到了疼痛护理的目标[9]。多模式的疼痛管理有效缓解患者的术后疼痛,让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患者在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下主动配合护理工作,促进患者康复,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多模式管理能够有效地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患者各项功能障碍,提高患者对疼痛护理的满意度,具有重要的护理意义[10]。
通过此研究发现,应用多模式护理管理和常规护理管理比较,实验组患者的睡眠时(7.14±2.31)h,明显优于对照组(6.02±1.3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多模式疼痛护理管理可有效控制骨科手术的疼痛程度,提高了患者的睡眠质量及满意度,从而降低了护患的医疗纠纷,值得护理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娟.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创伤骨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A1):263-265.
[2] 黄美秋.多模式疼痛管理在骨科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与系统评价[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370-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