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与标准方向之间的水平夹角,这项工作称为直线定向。
26、方位角:从直线起点的标准方向北端起,顺时针方向量至直线的水平夹角,称为该直线的方位角,其取值范围是0°一360°。
27、坐标方位角:从直线起点的坐标正北端起,顺时针方向量至直线的水平夹角,称为该直线的坐标方位角,用α表示。
28、象限角:由标准方向的北端或南端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量至直线的锐角,用R表示。
29、系统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一系列观测,如果误差出现的符号和大小均相同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30、偶然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一系列观测,误差出现的符号和大小都表现出偶然性,即从单个误差来看,在观测前我们不能预知其出现的符号和大小,但就大量误差总体来看,则具有一定的统计规律,这种误差称为偶然误差。
31、相对误差:绝对误差的绝对值与相应测量结果的比。
32、容许误差:在实际工作中,测量规范要求在观测值中不容许存在较大的误差,故常以两倍或三倍中误差作为偶然误差的容许值,称为容许误差。
33、控制测量:测定控制点平面位置(x,y) 和高程(H)的工作,称为控制测量。 34、平面控制测量:测定控制点平面位置(x,y)的工作,称为平面控制测量。 35、高程控制测量:测定控制点高程(H)的工作称为高程控制测量。
36、导线测量:就是依次测定各导线边的边长和各转折角;根据起算数据,推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从而求出各导线点的坐标。
37、附合导线:导线从已知控制点B和已知方向BA出发,经过1、2、3点,最后附合到另一已知控制点C和已知方向CD,称为附合导线。
38、闭合导线:导线从已知控制点B和已知方向BA出发,经过1、2、3、4点,最后仍回到起点B,称为闭合导线。
39、支导线:由一已知点和一已知方向出发,既不附合到另一已知点,又不回到原起始点的导线,称为支导线。
40、坐标正算:根据已知点的坐标、已知边长及该边的坐标方位角,计算未知点的坐标,称为坐标的正算。 41、坐标反算:根据两个已知点的坐标求算两点间的边长及其方位角,称为坐标反算。 42、三角高程测量:根据两点间的水平距离和竖直角计算两点的高差,再求出所求点的高程。
43、地物:是指地面上有明显轮廓的,自然形成的物体或人工建造的建筑物、构筑物,如房屋、道路、水系等。
44、地貌:是指地面的高低起伏变化等自然形态,如高山、丘陵、平原、洼地等。 45、地形:地物和地貌统称为地形。
46、地形图:在图上既表示地物的平面分布状况,又用特定的符号表示地貌的起伏情况的图,称为地形图。 47、地形图的比例尺:地形图上任意线段的长度d与它所代表的地面上的实际水平长度D之比,称为地形图的比例尺。
48、比例尺精度:通常人眼能在图上分辨出的最小距离为0.1mm。因此,图上0.1mm所代表的实地水平距离称为比例尺精度,用ε表示。
49、比例符号:把地面上轮廓尺寸较大的地物,依形状和大小按测图比例尺缩绘到图纸上,称为比例符号。
50、地物注记:用文字、数字或特定的符号对地物加以说明或补充,称为地物注记。 51、等高线:地面上高程相同的相邻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 52、等高距:相邻两条高程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为等高距。 53、等高线平距: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
54、山脊线:山脊是沿着一个方向延伸的高地,山脊的最高棱线称为山脊线。山脊的等高线为一组凹向山头的曲线。
55、山谷线:山谷是沿着一个方向延伸的洼地,贯穿山谷最低点的连线称为山谷线。山谷的等高线为一组凸向山头的曲线。
56、地性线:山脊线和山谷线统称为地性线。
57、鞍部:是相邻两山头之间呈马鞍形的低凹部位。鞍部的等高线是由两组相对的山脊和山谷等高线组成, 58、基本等高线:在同一幅地形图上,按基本等高距描绘的等高线,称为首曲线,又称基本等高线。 59、施工测量:在施工阶段所进行的测量工作称为施工测量。
60、极坐标法:根据一个角度和一段距离测设点的平面位置。此法适用于测设距离较短,且便于量距的情况。 二、填空题
1、形状和大小 空间位置 测定 测设 2、高差测量 水平角测量 水平距离测量 3、大地水准面 4、望远镜 水准器 基座 5、对中 整平
6、水平角测量 竖直角测量 7、测回法 方向观测法
8、闭合导线 附合导线 支导线 选点 量边 测角 9、系统误差 偶然误差 10、基座 照准部 度盘。 11、测回法 方向观测法 。
12、水准测量 三角高程测量 气压高程测量。 13、坐标纵轴
14、某一方向线 水平线
15、平面控制测量 高程控制测量 16、名义长度 实际长度
17、踏勘选点 角度测量 边长测量
18、闭合水准路线 附合水准路线 支水准路线 19、铅垂 水平 20、高
21、先控制后碎部 22、测定 测设 23、坐标 高程
24、木桩 混凝土桩 25、测站检核 路线检核 26、对中 整平 定向 27、解析法 图解法 28、量距法 视距法
29、数字比例尺 直线比例尺 . 30、测角 测边 测高差 31、0°-360° 32、 相对误差 33、 对中 整平 定向 34、 梯形分幅 正方形分幅 35、 方位角 象限角
36、 比例符号 半比例符号 非比例符号
37、(地球坐标、高斯平面坐标、任意平面直角坐标,地球坐标、高斯平面坐标、任意平面直角坐标) 38、-18\ 4°33ˊ42\
39、设计点的坐标、高程、角度、距离和高差 40、中线法、导线法、三角测量法 41、地物符号、地貌符号 注记符号
42、相等性(正负误差出现的概率相等)、误差不会超过一定范围、误差小的出现机会大、随观测次数增加,误差的算术平均值趋于零 43、粗平、瞄准、精平、读数
44、切线长 曲线长 外距 切曲差
45、测量部分、中央处理单元、输入、输出以及电源 46、真子午线 磁子午线 47、反其符号
48、测角交会 测边交会 49、防止错误、提高精度 50、平行,垂直,平行
51、水准管轴、视准轴、横轴、竖轴、十字丝竖丝、指标差 52、尺长改正、温度改正、高差改正
53、—个主控站、三个信息注入站和五个监测站组成 54、中误差、相对误差、 55、闭合导线 附合导线 支导线
56、确定点的坐标 确定两点的水平距离 确定直线的方位角 确定点的高程 确定汇水面积 确定两点的坡度。 57、切线长 曲线长 外距 切曲差 58、下向上 左至右
59、恢复路线中线、施工控制桩、路基边桩的放样
60、纵向误差 、横向误差 、和高程误差
61、大地测量学 普通测量学 摄影测量学 海洋测量学 工程测量学 62、双面尺法、两次仪高法 63、 复诵、划掉重记 64、真子午线 磁子午线
65、全站型电子速测仪,光电测距仪、电子经纬仪、数据处理系统
67、 测量部分、中央处理单元、输入、输出以及电源
68、经纬仪测绘法 大平板仪测绘法 小平板仪与经纬仪联合测图法 光电测距测绘法测 69、地形加桩 地物加桩 人工结构物加桩 工程地质加桩 70、抬杆法、吊鱼法、仪器测定法
71、设计点的坐标、高程、角度、距离、高差 72、贯通误差
73、 视准轴不垂直于横轴、横轴不垂直于竖轴、竖盘指标差 74、 -0.32m、-0.55m、+0.23m 75、永久性标志、临时性标志
76、地球坐标、高斯平面坐标、任意平面直角坐标,地球坐标、高斯平面坐标、任意平面直角坐标 77、系统误差、偶然误差 78、小三角网 导线网
79、坐标测量、导线测量、数字化测图、放样测量
80、直角坐标法、极坐标法、角度交会法、距离交会法、方向交会法 81、中线法、导线法、三角测量法 82、方向 高差(h) 水平距离
83、直缓点(ZH) 缓圆点(HY)曲中点(QZ) 圆缓点(YH) 缓直点(HZ) 84、右侧 朝北 85、平行、90度
86、从高级到低级、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碎部
87、安装电池 架设仪器 开机 水平度盘和竖直度盘指标设置 设置仪器参数 88、直、平、稳
89、 测回法、方向测回法 90、中央子午线、赤道
91、首曲线、计曲线、间曲线、助曲线 92、尺长改正 温度改正 倾斜改正
93、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94、墩、台定位测量;墩、台基础;顶部测设、跨径、河道、桥涵结构 三、判断题
1、( √ ) 2、( √ ) 3、( × ) 4、( √ ) 5、( √ ) 6、( × )7、( √ )
8、( ×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 35、( × ) 36、( √ ) 37、( × ) 38、( × ) 39、( × ) 40、( × )41、( × )42、( ×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 四、选择题:
1、( c ) 2、( c ) 3、( b ) 4、( b ) 5、( c ) 6、( b ) 7、( a ) 8、( c ) 9、( c )10、( c ) 11、( b )12、( c ) 13、( b )14、( c ) 15、( a ) 16、( b ) 17、( a ) 18、( a ) 19、( a ) 20、( b )21、 ( a ) 22、( a ) 23、( b ) 24、( c ) 25、( a )26、 (c ) 27、( b )28、( c ) 29、( b )30、( b )31、( b ) 32、( b )33、( c ) 34、( a ) 35、( a ) 36、( b ) 37、( a )38、( b ) 39、( a )40、( a ) 41、( a ) 42、( a ) 43、( a ) 44、( a )45、( b )46、( a ) 47、( a ) 48、( b ) 49、( a ) 50、( b )51、( b ) 52、( b )53、( a ) 54、( a )55、( a ) 56、( a ) 57、( b ) 58、( b )59、( a )60、( b )61、( a ) 62、( b ) 63、( a )
64、( c ) 65、( c ) 66、( a ) 67、( a ) 68、( c ) 69、( a ) 70、( d ) 71、( b ) 72、( a ) 73、( c ) 74、( b ) 75、( a ) 76、( d ) 77、( b ) 78、( b ) 79、( c ) 80、( c ) 81、( b ) 82、( c ) 83、( b ) 84、( a ) 85、( d ) 86、( d ) 87、( c ) 88、( d ) 89、( a ) 90、( b ) 91、( c ) 92、( c ) 93、( c ) 94、( a ) 95、( c ) 96、( d ) 97、( b ) 98、( a ) 99、( c ) 100、( b ) 101、( c ) 102、( a ) 103、( c ) 104、( d ) 105、( d ) 106、( a ) 107、( d ) 108、( d ) 109、( a ) 110、( b ) 111、( d ) 112、( b ) 五、简答题: 1、 答: ①附合水准路线
从已知水准点出发,沿各个待定高程的点进行水准测量,最后附合到另一水准点BM2,这种水准路线称为附合水准路线。 ②闭合水准路线
由已知水准点出发,沿环线进行水准测量,最后回到原水准点BM3上,称为闭合水准路线。 ③支水准路线
由已知水准点出发,既不附合到其他水准点上,也不自行闭合,称为支水准路线。 2、 答:
选点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1)相邻点间应通视良好,地势平坦,便于测角和量距。 (2)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便于安置仪器和保存标志的地方。 (3)视野开阔,便于施测碎部。
(4)导线各边的长度应大致相等,除特殊情形外,应不大于350m,也不宜小于5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