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构建实训课程体系的研究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构建实训课程体系的研究

作者:欧增益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第23期

摘 要:“校企合作”是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国内职业院校与地方经济发展、社会需求、企业需求实现零距离对接最实际的可行之路。通过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建立面向市场的双赢式实习基地,既能体现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迫切性和参与的积极性,又能推进学生向职业人的转换,并以此为基础,构建适应职业教育特点的实训课程体系。 关键词:校企合作;构建实训课程体系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不断地深入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由传统封闭的学校教育转向现代开放的校企合作办学,相应的课程开发模式改革应以职业及工作过程分析为基础,构建适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实训课程体系。通过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建立面向市场的双赢式实习基地,既能体现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迫切性和参与的积极性,又能推进学生向职业人的转换。并以此为基础,构建适应职业教育特点的实训课程体系。 一、校企合作实训课程体系构建的基础和环境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 2006〕16号)和《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 2011〕12号)等指导性文件,为高等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构建实训课程体系吹响了号角,各高等职业院校为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根据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职业标准和生产过程,与企业深度合作,全面推进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构建校企合作平台,安排学生到企业“认岗”“试岗”“轮岗”“顶岗”,这“四岗轮动”使毕业生实现“零距离”上岗。 二、校企合作实训课程体系改革的实施要点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课程体系的改革,目的是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教学中应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把理论教学与课内、课外实训有机结合,构建以职业能力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向导,将学习内容和工作过程有机结合,把工作内容有顺序地融入到专业课程当中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将实践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具体落实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掌握必备的、完整的、系统的技能和技术。“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建设,要完善以下三个阶段课程建设并改革考核评价模式。 (一)完善岗位基础知识技能课程建设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岗位群中各岗位所要求的带有共性的知识与技能是职业院校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基础课程的学习是学生进行再学习的重点,直接影响到岗位课程的学习和今后转岗的继续学习。因此,高职院校需要不断完善、合理安排基础知识技能课程,做到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的深度对接。

(二)完善岗位核心知识技能课程建设

岗位群中各岗位除了具有共同的知识与技能要求之外,还有核心的知识技能要求。因此,要实现人才的培养与就业零距离,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必须是一致的,将职业能力转化为教学目标,这个过程必须有企业人员的参与。经过岗位课程学习,学生基本能够掌握岗位群中某个岗位的知识与技能,并能够通过该岗位相应等级的职业资格鉴定。因此,要完善核心知识技能课程的改革与建设,做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 (三)完善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课程建设

要完全实现人才的培养与就业零距离,就必须让学生在未来具体企业、具体岗位上顶岗实习。在学生学完岗位课程之后,马上进入教学实习环节,通过学校与企业建立的校外实习基地,由学校组织、校企双方协调落实学生具体的教学实习岗位,让学生在具体的教学实习岗位中顶岗实习六个月,并在此期间完成与岗位相关的毕业设计,完成“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升华理论,理论指导创新”的教育教学过程。

(四)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模式

构建“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同时,须大力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推行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采取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模拟教学、案例教学、角色扮演、微格教学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在职业岗位分析基础上,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考核评价模式。考核方式多元化。考核形式可根据课程性质和特点来确定,重点考察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操作技能,实施模块式 (理论+技能)考核。理论模块以闭卷为主,间或采用开卷考试、论文与答辩、案例分析、调查报告等形式;技能模块以过程式考核为主,间或采用实验设计、课程设计、作品创作、单项操作、项目模拟等形式;也可以采取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单项能力考核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形成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的课程考核评价模式。

三、构建校企合作模式下实训课程体系的保障措施

实训课程体系的保障措施主要包含:以“双师型”教师为主体的师资队伍,校内实验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三个重要方面。它是保证实践教学有效果、出成果的重要因素。

(一)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可以引进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专家与能工巧匠,让企业专家和能工巧匠走进课堂,形成“双师型”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另一方面,根据《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的通知》(教师〔 2016〕3号)的有关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规定,制定教师企业实践方案,安排青年教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把企业实践收获转化为教学资源,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配套建立健全教师考核评价体系与外聘教师薪资管理办法等制度。

(二)完善校内实验实训室和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开展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实训课程体系、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等一系列改革的同时,要保证实训课程的教学质量,必须根据学校专业布局和实训课程教学需要,进一步完善校内实验实训室建设。按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有效设计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过程,创设真实工作环境,融“教、学、做”为一体,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用现代信息技术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破除校企合作时空障碍。与企业合作开发虚拟流程、虚拟工艺、虚拟生产、虚拟运营等数字化教学资源,搭建校企数字传输课堂,将企业的生产过程、工作流程等信息实时传送到课堂,使企业兼职教师在生产、工作现场直接开展专业教学,实现校企联合教学,资源共享。

(三)扩大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通过“引企入校”、“引校入企”、“校办企业”等方式,构建校企合作教学平台,确保实训课程体系得到全面落实。校方可以利用教师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资格证书的优势,承担企业科研课题和工程项目,组织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学生工作实践能力;企方可以凭借专家和能工巧匠的实践经验和操作能力,进驻学校,与校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担任专业实训课程教学,培养“准员工”的岗位工作能力,实现双赢。 结语

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的指导下,各职业教育院校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共同探讨、研究实训课程体系的构建,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受到企业的欢迎,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得到了社会的关注。 参考文献:

[1]李占军.“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实训教学模式探讨[J].职教论坛,2010,(9). [2]陈解放.“产学研结合”与“工学结合”解读[J].机械职业教育,2009,(4). [3]刘向红.高职院校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2,(6).

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构建实训课程体系的研究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构建实训课程体系的研究作者:欧增益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第23期摘要:“校企合作”是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国内职业院校与地方经济发展、社会需求、企业需求实现零距离对接最实际的可行之路。通过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建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31rt66n5z3gyk618jsm0fvam2gysn007b5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