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传染病护理学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传染病护理学

1.感染过程的表现:显性感染、隐性感染、潜伏性感染、病原携带状态、病原体被清除 2.传染病的分类:(1)甲类:鼠疫、霍乱 城镇2小时,农村6小时上报

(2)乙类:肺炎、艾滋、病毒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7N9、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症、登革热、炭疽、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猩红热、布鲁菌病、淋病、梅毒、构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城镇6小时农村12小时

(3)丙类: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风疹、结膜炎、麻风病、流行和地方性伤感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 发现后24小时上报;传播途径:血液、母婴 3.病毒性肝炎:按病原体:甲(HAV)、乙(HBV)、丙(HCA)、丁(HDV)、戊(HEA) 甲型、戊型—粪口传播,乙丙丁:血液、生活密切接触传播、母婴传播 4.临床五类: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淤胆性肝炎、肺炎后肝硬化 5.护理诊断:活动无耐力:与肝功能受损、能量代谢障碍有关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食欲下降,呕吐,腹泻,消化及吸收障碍有关 焦虑:与隔离治疗、久治不愈,担心预后问题有关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胆炎刺激神经末梢引痛痒搔抓,组织受压有关 潜在并发症:肝性脑病、出血、感染、肝肾综合征

护理措施:(1)隔离:甲戊消化道隔离3-4周,其他三型要进行血液、体液隔离,物品专人专用(2)休息:在目前无特效药的治疗情况下,休息是重要措施,增加肝血流量,降低代谢率,有利于肝炎病变的恢复,出院还需休息1-3月(3)饮食:合理的营养、适量饮食,急性肝炎:给易消化,清淡,有足够热量、蛋白质,维生素c,蛋白质每日1-1.5g/kg,水果蔬菜;慢性:蛋白质,避免高热;重型:低脂、低盐、高糖、高维生素、易消化流质,限制蛋白质摄入每日少0.5g/kg,(4)禁酒(5)病情观察消化道黄疸变化,出入量腹水,大小便体重,情绪。(6)对症护理

6.艾滋病(HIV):存在病毒的位置:子宫、阴道,尿道,汗液,乳汁,血液 传播途径:性接触传播、血液、母婴

7.高危人群:男同性恋、静脉注射吸毒者、性乱者 多次接受输血或血制品治疗者 8.临床分期:可以潜伏2-10年,可短数月,长达15年,窗口期2-6

(1)急性感染期:HIV感染2-4周后出现发热皮疹,乏力,头痛,畏食,恶心,咽痛,肌肉关节痛和颈枕部淋巴结增大,3-14日症状消失。 (2)无症状感染期:潜伏期2-10年。

(3)全身淋巴结增大期:除腹股沟淋巴结外,其他部门可有2处以上淋巴结增大,直径达1cm以上,持续3个月以上。 (4)艾滋病期:病毒感染

9.艾滋病护理诊断:恐惧:与疾病折磨,预后不良及缺乏社会支持有关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长期发热,进食减少,腹泻有关 活动无耐力:与长期发热,感染和肿瘤导致的消耗过多有关 皮肤完整性受损:与感染和卡波西肉瘤有关

潜在并发症:各种机会性感染(常见机率性感染咳嗽咳痰) 10.护理措施:(1)隔离 血液体液隔离,保护性隔离。(2.)急性感染期和艾滋病期绝对卧床休息(3)给三高,清淡可口易消化饮食(4)病情观察:①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每日测2-4

次,②注意观察有无呼吸,消化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及皮肤黏膜病变表现③按医嘱正确取痰液,大便标本,(4)对症护理:高热、疼痛、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皮肤护理(5)用药护理心理护理

11.麻疹: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是空气飞沫传播,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病后获得较持久的免疫力,通常6个月至5岁儿童发病率最高

12.麻疹临床表现:(1)前驱期:从发病到出疹3-5天,上感、卡他症状,发热2-3日,口腔两侧颊黏膜近第一蘑牙处可见直径0.5-1mm大小灰白色小点,周围红晕称黏膜斑,对早起有重要意义 (2)出疹期:发病3-4日出现典型皮疹,从耳后发际开始,2-5日全身,淡红色斑丘疹直径2-5mm,(3.)恢复期:皮疹出齐缓解,退热,卡他减轻,

13.麻疹护理:(1)隔离至出疹后5日,有并发症到出疹10日,接触的易感者隔离观察21日,医务人员接触在流动空气停留30分钟,(2)卧床休息,室内温度18-20,湿度50-60 (3)饮食给营养丰富,高维生素,易消化流质,多次服用,脱水 (3)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皮疹变化,有无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絮乱、支气管肺炎等并发症 (4)对症护理 (5)用药护理 (6)心理护理

14.手足口病:(1)传染源包括患者和隐性感染者。(2)传播途径:污染的手、日用品、玩具、食具等间接接触传播,也可通过飞沫传播。(3)易感人群:学龄前期儿童,3岁以下发病最高 (4)临床表现:起病急发热,手掌混脚掌出现斑丘疹和疱疹,臀部出现皮疹有红晕,恶心呕吐头痛;重症病例出现脑膜炎,脑炎等

15.伤寒:传染源带菌者,传播途径:粪口,水污染和食物污染是本病重要的传播途径,可引起暴发流行,日常生活密切接触是伤寒的散发流行的传播途径。 (1)临床表现:相对缓慢,玫瑰疹,分四期:初期、极期、缓解期、恢复期 (2)并发症:肠出血2%-15、肠穿孔1%-4%、中毒性肝炎10%-50%、中毒性心肌炎 (3)治疗: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为首选药(4)护理诊断:体温过高,营养失调,潜在并发症,(4)饮食:极期营养丰富,少量多餐,清淡流质;缓解期易消化,三高,少渣,恢复期正常饮食

16.细菌性痢疾:A群志贺菌、 B群福氏菌,C群鲍氏茵,D群宋氏茵,粪口传播途径 17.确诊依据:粪便培养出痢疾杆菌,

18.细菌性痢疾:(1)普通型-典型:高热畏寒,体温可达30,头痛乏力,腹痛里急后重 (2)轻型:低热(3)多见2-7儿童,起病急,体温达40,严重全身毒血症状,精神萎靡,昏迷等。按临床表现分: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较多见,脑型(呼吸衰竭型)最严重。 19..护理诊断:体温过高,腹泻,组织灌注无效,潜在并发症

20.护理措施:密切观察大小便次数,量性状伴随症状,饮食情况,脱水征象,24小时出入量,生命体征,神志,大小便

21疟疾:疟原虫四种 日疟原虫48小时,三日疟原虫72小时,恶性疟原虫36-48小时,卵型疟原虫。临床表现:烦躁、高热,大汗

22..治疗药点:(1)氯喹是最有效控制疟疾首选药(2)控制复发和传播—伯氨喹 (3)预防作用——乙胺嘧啶

23.传播途径为蚊虫叮咬,采用虫媒隔离至抗疟治疗 24.护理诊断:体温过高:与疟原虫引起的异种蛋白反正有关 疲乏:与疟疾发作或红细胞破坏导致贫血有关 潜在并发症:颅脑高压症 与脑水肿有关

黑尿热:与患者缺乏G-6-PD、过敏性体质使用药有关(症状:发热,尿痛,红细胞,血红细胞下降,贫血,寒战;立即停用可疑药物,绝对卧床休息,准确记录2小时出入量,补充

液体每日3000-4000mL,保尿量1500以上)

25. 肺结核:低热,盗汗,消瘦,咳嗽咳痰咯血。传染源为带菌的肺结核患者,飞沫传播。辅助检查:痰结核杆菌,胸Ⅹ线常规检查,结核菌素实验 化疗原则:早期,联合,适量,规则,全程。药物:异烟肼、利福平。护理诊断:遵守治疗方案无效:与对疾病认识、治疗的主动性不够、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关;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食欲减退致营养摄入不足、机体消耗增加有关;活动无耐力:与营养不良、发热有关;气体交换受损:与肺组织破坏严重致气体交换面积减少、大量胸腔积液压迫使肺不能充分扩张有关;体温增高:与肺结核杆菌感染有关;潜在并发症:咯血、肺心病、呼吸衰竭、自发性气胸。护理措施:1.减少机体的能量消耗,适当活动增加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避免重体力劳动和过度疲劳 2.合理的饮食以改善机的营养状态,三高食物。3.病情观察:咳嗽咳痰痰量 痰液性状,咯血要镇静止血侧卧位,

《传染病题库》 总 论 A型题

1.传染病流行过程必需的三个环节是D

A.病原体,人体及其所处的环境 B.病原体,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C.病原体毒力,数量及适当的侵入门户 D.病原体,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E.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 2. 感染性疾病与传染病的主要区别是B

A.是否有病原体 B.是否有传染性 C.是否有感染后免疫 D.是否有发热 E.是否有毒血症症状 3.病原体的致病能力不包括E

A.侵袭力 B.毒力 C.数量 D.变异性 E.机体的免疫功能 4.关于接触传播的概念,下列哪项是正确的?D

A.仅传播呼吸道传染病 B.仅传播消化道传染病 C.既可传播呼吸道传染病又可传播消化道传染病 D.可传播血吸虫病 E.可传播蛔虫病

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1989),我国法定传染病分为D(课件40种)

A.二大类25种 B.二大类35种 C.三大类25种 D.三大类35种 E.三大类30种

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城镇和农村应在发现甲类传染病后多少时间内上报疫情?

A.6小时内 B.6小时和12小时内(乙类) C.12小时内和24小时内 D.6小时内和24小时内 E.12小时内 7.对于消化道传染病,起主导作用的预防措施是C

A.隔离治疗病人 B.隔离治疗带菌者 C.切断传播途径 D.疫菌苗接种 E.接触者预防服药

8.对于病毒性疾病来说,起主导作用的预防措施通常是D A.隔离治疗病人 B.隔离治疗带病毒者 C.切断传播途径 D.疫苗接种 E.被动免疫

9.严重毒血症时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这一治疗属于D A.病原治疗 B.特效治疗 C.支持治疗 D.对症治疗 E.康复治疗

10.伤寒患者经氯霉素治疗体温正常,1周后又发热,血培养阳性属

于A

A.复发 B.再燃 C.重复感染 D.混合感染 E.再感染

11.伤寒患者经治疗后体温渐降,但未降至正常,体温再次升高,血培养阳性,属于B

A.复发 B.再燃 C.重复感染 D.混合感染 E.再感染 12.下面哪种感染类型增多对防止流行扩散有积极意义C

A.病原体被消灭 B.病原携带状态 C.隐性感染 D.潜在性感染 E.显性感染

13.隐性感染增多的主要临床意义是D

A.显形感染增加 B.潜在性感染增加 C.病原携带状态增加 D.免疫人群扩大 E.轻症患者增多 14.人体能对抗再感染的主要原因是B

A.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B.特异性免疫功能 C.注射疫苗 D.增强体质 E.预防用药

15.传染病的早期诊断主要是检测血清中哪个抗体C A.IgG B.IgA C.IgM D.IgE E.IgD 16.抗原抗体复合物属于哪一型变态反应C

A.Ⅰ型 B.Ⅱ型 C.Ⅲ型 D.Ⅳ型 E.Ⅴ型 17.保护易感人群最重要的免疫措施是B

A.免疫激活剂 B.减毒疫苗与菌苗 C.丙种球蛋白 D.高价免疫球蛋白 E.中药预防

18.为预防传染病,降低人群易感性主要通过C

A.病后免疫 B.隐性感染免疫 C.人工主动免疫 D.免疫人群移入 E.病原体变异

19.掌握各种传染病的潜伏期,最重要的意义是C

A.助于诊断 B.预测疫情 C.确定检疫期 D.推测预后 E.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20.确定一种传染病的检疫期是根据该传染病的C

A.最短潜伏期 B.平均潜伏期 C.最长潜伏期 D.传染期 E.前驱期

21.下列哪一种细菌感染的临床表现最严重C

A.毒血症 B.菌血症 C.败血症 D.脓毒血症 E.变应性亚败血症

传染病护理学 

传染病护理学1.感染过程的表现:显性感染、隐性感染、潜伏性感染、病原携带状态、病原体被清除2.传染病的分类:(1)甲类:鼠疫、霍乱城镇2小时,农村6小时上报(2)乙类:肺炎、艾滋、病毒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7N9、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症、登革热、炭疽、痢疾、肺结核、伤寒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31fp68iwr9vfqx3d4pq7px008twst015dl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