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多媒体技术助推小学语文教学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实验小学 赵平平【期刊名称】作文成功之路(上旬)【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就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善于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不断为语文课堂注入新鲜活力,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让语文课堂充盈着勃勃生机。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手段,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灵动情境,激活学生兴趣
兴趣之对于学生学习,其作用毋庸置疑,缺少兴趣的支撑,课堂必然是毫无生气、死气沉沉的课堂,教学效益必然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而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多出于好奇,一成不变的事物对学生来说,其引发的兴趣必然是短暂的。而多媒体课件、实物展台等现代教育技术对学生来说,可谓时刻充满着新奇感。我在教学中,巧妙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生产、生活实际,历史文化信手拈来,展示给学生,尤其是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现象,既贴近学生生活,又紧跟时代气息,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地呈现在课堂上,可以为新课教学搭建优美的情境,做到有物有意,学生仿佛置身其中,有效激发了他们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并在此过程中,引发学生思考的热情。
如教学《安塞腰鼓》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安塞腰鼓的视频:那穿着古代将士便服的青年,他们或黄或红的包着头,一色素色衣服,整齐划一,气势磅礴,蔚为壮观。让人置身其中,受到了强烈的心灵震撼。而在教学《拉萨的天空》一课时,我运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拉萨的天空,那湛蓝的天空,虔诚的信徒,圣洁的布达拉宫,将学生仿佛带到了西藏,学生不仅深刻体会了课文中描写的语句的含义,更发展了自己的想象能力,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运用多媒体,突破重难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尤其是我们的母语,更是意蕴深远,一些简洁精炼的词语蕴含着丰富的内涵,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但这对于阅历浅显、思维能力有限的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在传统的教学中,对于教材中一些难以理解的词句,教师要么通过自己的语言讲解,要么是借助表演,但效果仍然差强人意。而现代多媒体技术具有超群的图形处理能力,可以轻松实现将抽象的知识变为具体,静止的变为动态,使枯燥的文字泛起生命的活力,从而轻松突破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言语之间理解了课文。
如教学《雾淞》一课时,由于雾淞常在东北地区发生,我们这里的孩子对此缺乏认知和体验,很多
学生对课文中的文字不易理解。对此,我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松花江畔从12月到次年2月间因气候变化,而产生的雾淞美景,从而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了“雾淞奇观”,学生也对文章中“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有了直观的体验。同样,在教学《燕子》一课时,文中“还有几只横掠湖面,剪尾式翼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圈地荡漾开去”,学生对其中的“横掠”很难理解,于是我专门找到了燕子“掠水”的视频,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学生在燕子动态的飞行中,轻松理解了含义,降低了对课文理解的难度,。多媒体技术运用在课堂,能够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的手段,优化课堂教学的结构和过程,将一些抽象、枯燥的内容活化为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知识,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趣味横生。
三、运用多媒体,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传统的课堂,由于条件的限制,信息容量小,教师的教学效率较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教学成绩的提高。而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可以将知识的起点设计成低坡度,知识的呈现设计为大容量,在知识的关键之处及时呈现出来,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特别是一些有助于学生理解的图形符号,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既助推学生理解课文,更节约时间,而且利用多媒体的动态闪动功能,图像的缩放功能,活化课堂,让语文课堂显示出无穷的生命活力。
此外,借助多媒体的课前预设,减少了课堂板书的时间,节约下来的时间为课堂的进一步延展提供了可能。如教学《云雀的心愿》时,我借助多媒体手段,让学生在课堂上观摩老师制作的动画片:贫瘠的沙漠,泛滥的洪水,百鸟欢唱的大森林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样的视频展示中,学生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引发了他们的深思。他们理解课文和把握课文的效率突飞猛进,也自然产生了“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的想法,明白了自然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从而深化了对文章主题的认识。此时的多媒体宛如在学生与课本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轻松实现了二者信息的有效传递,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益,还深化了学生对文章精髓的理解。
总之,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既是一种全新的方法,更是一种理念。它要求我们所有教师不断优化教学手段和策略,为语文课堂注入新鲜的活力,这样的语文课堂,才会永远生机盎然,才会时刻富有情趣,学生也才会对这样的课堂永远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