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GDP的概念、含义、局限性(缺陷)、国民收入的核算指标体系
1、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是被定义为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包括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这一定义包含如下含义:
(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是以当年价格或不变价格衡量的,其计算公式为:市场价值=最终产品的单位价格×产量。
(2)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 品价值不计入GDP,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 (3)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为一年)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的最终产品价值。
(4)GDP是 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流量是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存量是一定点上存在的变量。
(5)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从而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与此相联系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6)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家务、自给自足生产等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DP中。 (7)人均GDP,它反映一国的富裕程度和生活水平,而GDP反映一国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
2、GDP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是有局限性的:
1不能反映社会成本;2、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效率和效益3、不能反映人们的生活质量; 4、不能反映社会收入和财富分配的状况;5、忽视了道德因素:计入犯罪活动和色情活动创造的价值。 6、计入不增加社会福利的活动创造的产值。 7、错误和遗漏:(1)忽视地下经济:黑市交易;( 2)忽视非市场活动:如自给自足的生产、慈善机构的活动、家务劳动等等(3)一般转移支付、证券的买卖、旧货的交易等等; 8、不能反映经济增长方式付出的代价。 3、国民收入的核算指标体系
国民生产总值 GNP(√) 国民生产净值 NNP 国内生产总值 GDP(√)国内生产净值 NDP 国民收入 NI (√) 个人收入 PI(√) 个人可支配收入 DPI(√)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五个基本总量的含义和他们的关系: (1) GDP
(2) NDP=GDP-折旧
(3) NI=NDP-间接税-非税支付-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对现期政府企业的补贴-现期
政府企业的盈余;其中,政府企业的盈余不是分配给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故不构成国民收入;)
(4) 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险税+政府和企业转移支付+个人利息和红利收入 (5) DPI=PI-(个人所得税+非税支付)=I+S
二.经济周期出现的原因
1、经济周期定义:所谓经济周期(商业循环)是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
2、经济周期主要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
3、对经济周期原因的解释
1.外因——战争、革命、政治事件、黄金的发现、新能源的发现、创新、人口增长率; 2.内因——经济体系内投资、储蓄、政府支出、货币供给和企业心理;
在内因中,投资与储蓄因素特别重要,因为由此导出的乘数理论与加速原理,被认为是经济周期的根源
3.其他理论①纯货币理论:经济周期纯粹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数量的增减是经济发生波动的唯一原因。
②投资过度理论 :这种理论强调供给一方生产资料生产过多引起经济周期
③消费不足论 :萧条产生的原因是消费不足,消费品的需求赶不上消费品的增长,消费不足的根源主要有在于国民收入与分配不平均造成的私人储蓄过渡。 ④心理理论 :当任何一种原因刺激了投资活动,引起高涨后,资本家对未来的乐观预期一般总超过合理的程度,于是导致过多的投资,形成繁荣。而当这种过度乐观情绪所造成的错误被察觉了以后,又变成了合理的过度悲观预期。
⑤创新理论 :熊彼特认为经济周期是创新所引起的旧均衡破坏和向新均衡的过渡。 ⑥太阳黑子理论 :太阳黑子—农业减产—影响到工业、商业、工资、购买力、投资等方面—经济萧条 4、经济周期的分类:
①西方经济学家根据经济周期的时间长短分为长周期、中周期和短周期
经济社会不断面临的三个连续阶段繁荣、危机、清算平均每个周期约9-10年。这就是中周期,称为朱格拉周期
②1923年,美国经济学家基钦提出经济周期实际有大周期与小周期两种,小周期平均长为40个月,大周期包括两到三个小周期
③1925年,苏联经济学家康德拉耶夫在《经济生活中的长波》一书中认为有一种较长的循环,平均长度约为50年左右。 ④ 熊波特把以上各种观点概括,并根据他自己的创新理论提出,长周期为48-60年(包括6个中周期)中周期为9-10年(包括3个短周期),短周期为40个月 ⑤库兹湿茨光波理论,15-25年长期消长过程,平均为20年
三.通货膨胀的概念、原因、经济效应
1、通货膨胀的概念: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 2、通货膨胀的分类:
(1)按照价格上升的速度进行分类
温和的通货膨胀,年物价水平上升速率在10%以内。包括爬行(5%)、步行(5-10%)的通货膨胀。
严重的通货膨胀,年物价水平上升速率在10%-100%,小跑式通货膨胀;100-1000%是飞跑式、奔腾式的通货膨胀。 恶性通货膨胀,年物价水平上升速率超过1000%,亦称超级通货膨胀。飞行的通货膨胀。 (2)按照对价格影响的差别分类
平衡通货膨胀:每一种产品的价格都按相同比例上升。 非平衡通货膨胀:各种商品价格上升的比例并不完全相同。 (3)按照人们的预料成都加以区分::未预料到的通货膨胀和预料到的通货膨胀。 (4)按照表现形式的不同区分
公开型通货膨胀,指通过物价水平统计反映出来的通货膨胀。
隐蔽型通货膨胀,指没有通过物价水平统计反映出来的通货膨胀。
抑制型通货膨胀,指价格管制条件下,通过排队、搜寻、寻租等途径反映出来的通货膨胀。 3、通货膨胀的原因:
(1)作为货币现象的通货膨胀
基本思想是,每一次通货膨胀后都有货币供给的迅速增长。
通货膨胀来源于三个方面:货币流动速度的变化,货币增长和产量增长。 (2)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又称超额需求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 (3)成本拉动通货膨胀
又称成本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根据生产成本的构成,又可分为工资推进、原料推进和利润推进三种不同类型。 1、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主要的,它主要是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中,强大的工会组织、工资刚性等原因):
工会要求工资↑→成本↑→P↑、AS↓→通货膨胀→实际购买力下降→工会继续要求工资↑→工资—价格螺旋。
2、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不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中,少数大企业可以操纵商品价格,
定价很高,价格上涨超过成本上涨的速度。):
完全垄断、寡头垄断→限制产量、提高价格→超额利润、通货膨胀。 (4)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及其相互影响说明通货膨胀理论 (5)结构性通货膨胀
在没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只是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也会出现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其中包括1、部门需求移动论2、攀比论 (6)政府的原因 1)财政支出膨胀。2)政治局势的动荡。 4、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一、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
1、不利于靠固定的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如领取救济金、退休金、依靠转移支付和福利支出的人最显著。此外,依靠工资生活的长期被雇佣者。
2、依靠变动收入的人,从中收益。其货币收入与通货膨胀同步增长,甚至要早于通货膨胀。如扩张、工资水平不断上涨的行业,领取短期变动工资的个人。
3、通货膨胀对储蓄这不利。各种形式的储蓄、存款的实际价值下降。有闲置现金的人损失最大。
4、通货膨胀还可以在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发生收入再分配的作用。发行公债的国家,获利丰厚。
二、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
1、随着通货膨胀出现,产出增加,收入增加。
2、成本推动通货膨胀会是收入或产量减少,引致失业。 3、超级通货膨胀导致经济崩溃。 三、强制储蓄效应
四、投机效应与信用危机
四、凯恩斯货币需求的思想(内涵)
(1) 货币的供给和需求决定利率水平,而投资又是利率的函数通过货币供给影响利率,
在间接影响总支出;
(2) 货币需求是指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它是由交易需求、预防需求、投机需求决定的,
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由收入决定,和收入成正比,投机需求由利率决定,和利率呈反向变化;(L=L1(Y)+L2(r))
(3) 提出流动性陷阱的思想。流动性是指利率降到一定水平,货币需求趋于无穷大,货
币需求曲线成为水平直线,随着收入增加,货币需求曲线将平行向右上方移动。
五、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P与Y的反向关系)
总需求的含义: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总需求量
1、 利率效应: P↑→M/P↓(实际货币供给)→超额L→抛出债券换取货币→债
券价格↓→利率↑→I↓→Y↓
(凯恩斯利率效应)
2、 实际余额效应: P? ? Wealth ?? →相对贫穷?C? ? AE和Y? (庇古的
财富效应)
3、 税收效应: P ??名义Wage ?? T ?? Yd? ? C? ? AE和Y? 4、 进出口效应:
本国物价上涨p?,本国人会增加对对外国产品的需求,减少对本国品的需求,外国人会减少对该国产品的购买,进口增加,出口减少,净出口减少,y? (蒙德尔—弗莱明汇率效应)
六、总供给曲线的三个形式
1、古典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经济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产量水平上的垂直线
2、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在达到充分就业前,经济社会能按照既定价格提供任何数量的产量或国民收入y0,在达到充分就业后,社会没有多余的生产能力,不能生产更多的产品,所以增加需求不仅不会增加产量y,反而会增加价格。 3、常规总供给曲线
七、总投资的增加是否意味着资本存量的增加:
不是。投资是一定时期内增加到资本存量中的资本流量,而资本存量则是经济社会在某一时点上的资本总量。因为总投资等于重置资本(即折旧)加净投资,因此,总投资的增加不仅取决于资本存量的增加还取决于折旧。当投资水平大于折旧量时,即资本存量增加;反之,则减小。当投资和折旧相等时,无资本存量增加和减少的压力,代表了经济长期均衡的稳定状态。
八、资本积累的黄金率水平的含义,形成过程,产生条件。(另附纸)
九、简述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作用P462
1、稳定器的定义: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措施。 2、(1)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当经济萧条时,国民产出水平低,个人可支配收入减少,政府税收会自动减少,个人可支配收入会相对增多一点,刺激消费,达到抑制衰退作用。经济繁荣时同理。(2)政府支出的自动变。经济衰退时,失业增加,政府救济增加,转移支付增加,抑制人们因可支配收入减少引起的消费需求下降。反之,抑制增长。(3)政府转移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都有维持经济稳定的作用。经济萧条时,国民产出水平低,农产品价格下降,采取该制度,按支持价格收购农产品,是农民消费维持在一定水平。反之,同理。
十、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搭配使用P448
十一、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内容、工具、局限性、特点
1、货币政策的内容: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及通过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
工具:再贴现政策。(贴现率提高,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机会减少,准备金从而货币供应量就会减少,贴现率降低,向中央银行借款机会增加,准备金从而货币供应量增加)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一方面直接收回市场资金,一方面中央银行购买政府债券,政府债券价格上升,从而影响利率下降)。法定准备金(有必要增加货币供给就可以降低准备金,反之,亦然)。 {其他途径:1、利率途径2、财富变动效应3、非货币资产价格4、信贷配给途径5、汇率途径} 货币政策局限性:1、在通货膨胀时期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效果可能比较显著,但是在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效果就不明显(大家对以后的预期悲观)。2、货币政策通过增加或减少货币影响利率的话,必须要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3、货币政策存在一定的外部时滞性。4、在开放经济当中,政策效果还要因为资金在国际上流动而受到影响。 2、财政政策的内容: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得的决策。 工具:政府收入(税收:在国内需求不足时,可减税刺激消费抑制经济衰退,反之亦然和公债:发行公债一方面可以增加政府收入,影响财政收支,另一方面能影响货币市场的货币需求)和政府支出(政府购买:当整个社会的总支出过低时,政府可增加购买,抑制衰退,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