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中职学生“爱岗敬业”精神不可小觑
高尔基曾说过:“天才是由于对事业的热爱而发展起来的,简直可以说,天才就其本质而论……只不过是对事业,对工作过程的热爱而已。”英国首相丘吉尔也曾说:“不能爱哪行才干哪行,要干哪行爱哪行。”但是我们也看到,当下中职学生在就业后也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就业后频繁跳槽,问其原因:有的学生嫌工作苦、累、薪资低,受不得工作中的一丁点儿“委屈”选择辞职;有的学生工作一个星期就“炒老板”再找新工作,美其名曰“边就业边择业”。甚有的毕业生就业后面对工作中的压力,没有良好工作心态,不会选择正确方式排减工作压力,却采取自虐或伤害他人等极端方式报复式泄放工作压力。
另一方面,据2015年3月公布的《2014年中职就业情况》:2014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含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成人中专、技工学校)毕业生数为577.70万,就业人数为558.54万,就业率为96.68%,其中55.79%的中职学生选择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63.94%的中职学生选择在本地就业,54.17%的毕业生在第三产业就业,在直接就业的学生中由学校帮助职业指导的占73.95%。这说明中职学校推荐学生就业仍是中职学生就业的主渠道,中职学校对中职学生的就业指导起着主要作用。 那么,从目前中职学生就业的实际情况,作为培养社会蓝领主力军的中职学校,肩负教书育人使命,不但交给中职学生专业
文化知识和技能,也应该注重加强中职学生“爱岗敬业”的良好职业素养,明确培养中职学生“爱岗敬业”精神不可小觑。 “爱岗敬业”精神是人类社会最为普遍的奉献精神,是个人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岗位,对自己的岗位职责负责到底,无论任何时候,都尊重自己的岗位职责,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对自己岗位勤奋有加。爱岗敬业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是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中职学校做好中职学生“爱岗敬业”精神的培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要求,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另一要求,也是培养适应社会的全方面发展用工人才的要求。
一、培养中职学生“爱岗敬业”精神的重要性
(一)从国外、国内的实际说,社会的稳定、发展和进步需要中职学生具有“爱岗敬业”精神
美国CPA(注册会计师)考试侧重考察考生之一“Ethics and Professional Responsibilities (职业道德与责任)”;美国最著名的全球企业管理咨询公司盖洛普通过对全球上万家各种企业的长期调查和研究后认为,一个优秀的现代企业之所以能够基业长青、持续发展,是因为他们做了其他企业没有做或没有做好的一件事情――培养了大批爱岗敬业的员工并使之发挥独特的内在才干,企业想要永久的增强竞争优势,唯一有效的途径就是不断的开发具有爱岗敬业精神的人力资源。国外有调查显示:学历资格已不是公司招聘首先考虑的条件,大多数雇主认为,正
确的工作态度,如是否具有责任意识、爱岗敬业精神、团队合作能力是公司在雇用员工时最优先考虑的,其次才是职业技能,接着是工作经验。毫无疑问,工作态度已被视为组织甄选遴选人才是的重要标准,员工的爱岗敬业精神愈来愈受到用人单位的关注。
教职成司函[2015]38号“关于印发《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2015年工作要点》的函”强调:职业教育抓好实训实习环节德育,强化学生职业精神培养。
我们也曾看到,教职成[2009]11号《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以就业创业教育为重点,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职业指导,引导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职业理想,提高综合职业素质和能力。”“职业指导是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中等职业学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提高就业创业能力,促进学生顺利就业。”
曾经,中央教科所对我国众多企事业单位调查研究后指出:现代企业和市场选择人才时看中的不仅只是学生拥有的文凭和证书,更看重的是学生个体基本素质、基本技能与职业精神(或者指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技能),即较高的职业素养。
“知之者不如好之后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早在两千多年前,先哲孔子就提出:无论为人还是做事,都应该“敬事而
信”,这里的“乐之者”、“敬事”就是指一个人对工作的态度,也就是“爱岗敬业”。在古代人们对做事就已形成了要聚精会神、全心全意、恭敬谨慎的要求,以爱岗敬业的态度对待的本职工作。
同时,我国就业形势目前并不乐观,就业矛盾日渐突出,一方面是用人单位出现“用工荒”,一方面又是求职者找不到工作,造成社会难就业的尴尬局面。因此,在我国当前的现实国情下,职业教育被赋予更加重要的历史职责和使命。对于中国的经济结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教育改革的紧迫任务亟待加速,大家期待职业教育能够成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在中职学校培养中职学生“爱岗敬业”精神,注重塑造学生“爱岗敬业”的良好工作态度,是我们中职学校责无旁贷的任务。
(二)从个人的角度说,中职学生具有“爱岗敬业”的良好工作态度,是个人就业、乐业、精业、晋业的前提要素 中华民族历来有“爱岗敬业”、“敬业乐群”、“忠于职守”的传统,中职学生做事的重要基础就是要有爱岗敬业精神。爱岗敬业者不愿意虚掷光阴,为了胜任自己的工作,会积极调动自己的聪明才智,补扎实基础、练精湛技艺、攻各种难关,在业务上的不断进步,就逐渐得到企业认可。对工作一直保持“爱岗敬业”,满腔热情,精益求精,并长此以往,就会养成一种精业的习惯,习惯一旦形成,也会产生一种力量,给个人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促进,给生活平添许多色彩,水到渠成,瓜熟蒂落,这也
必将使个人的职称和职务获得到晋升。所以,一个人工作成就的大小,其影响因素是他“爱岗敬业”的态度;一个人感受安居乐业的程度,其影响因素也是他“爱岗敬业”的态度。因此,从个人的角度来说,爱岗敬业是职校生乐业、成才的基础。 由此,培养中职学生“爱岗敬业”精神不可小觑。但,在事实我们也看到,中职学校由于办学经费紧张,招生竞争压力大,师资队伍紧缺,教改任务繁重等窘迫因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中职学生爱岗敬业精神的培养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一是,只注重文化知识课程,以分数为重,以考证为先;二是,即便开设职业道德相关课程,“爱岗敬业”精神教育方式单一,也仅仅在课堂的“文字”上,教条化。在这样的情形下,对中职学生“爱岗敬业”精神的培养成为空谈,成效不显著。
二、培养中职学生“爱岗敬业”精神的策略
爱岗敬业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完整的工程,这一工程的顺利竣工完成,应该以理论为主体,实践相结合,形式相协调,结合学校的特点,形成优化的教育合力,建设性、创造性地去不断钻研、不断完善、尝试改进: (一)以德育课堂为主
对职业道德课程的重视,把课堂作为“爱岗敬业”精神培养的主要阵地。在《职业道德与法律》、《职业生涯规划》等基础课的课堂上渗透“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教育。 (二)以第二课堂为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