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直面危机大国企业走出去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直面危机大国企业走出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直面“危”“机”:大国企业走出去

当我们用“危机”二字来面对打击,就能在混乱之中找到出路,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快速发展阶段遭遇了“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但是脚步并未停歇。行动不仅要快,而且要准。这需要冷静的思考。在“蓝海领航”――中国企业走出去系列专题的最后一期,我们邀请来自中国银行、发改委、商务部与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和规划协会的专家来讨论中国企业在这个特殊时刻走出去的机会,并提出警示。他们都有长期的实践、管理和研究经验,他们的冷静观察值得走出去的企业、金融机构和相关政府部门聆听。 抓住危“机”:今年对外投资可能超去年

●问:都说这轮经济危机是中国企业走向全球的好机会。你如何判断当前全球投资格局的变化,中国企业的机会究竟在什么地方目前看来,中国企业是否抓住了机会 [ 范春永:“2009年1~9月,中国对外投资取得了1%的同比增长” ]

唐茂恒:金融危机对中国企业来讲是一个机会,事实上中国企业也利用这次危机,通过海外承包工程、海外资源性企业并购、设备出口等方式加快了“走出去”步伐。 范春永: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明年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对外开放方面,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拓展经济发展空间,积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对外投资。自从中央2000年提出“走出去”战略以来,以对外投资为核心的“走出去”发展非常迅速,“走出去”与“引进来”已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两个车轮。

根据统计数字,2002到2008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保持了%的增长,年对外投资额从2002年的27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亿美元(含金融领域)。200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亿美元,达到了2003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水平。截止到2008年底,中国企业境外投资存量大约1840亿美元,境外资产总额已超过10000亿美元,中国企业已成为国际上一个非常活跃的对外投资力量。

2009年以来,在空前严峻的金融危机下,全球跨国投资下降约20%以上,而1~9月,中国对外投资取得了1%的同比增长。根据前三个季度数据推测,2009年中国对外投资有可能超过2008年。这些数据说明,我们抓住了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对外投资的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需要,这符合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

梅新育:机会不仅仅局限在投资方面,也体现在贸易上,因为危机起到了淘汰竞争对手的效应。从统计看,今年中国在全世界出口的份额是上升的,而绝对值是下降了,因为危机把竞争对手掀倒了。

海外投资跟贸易类似,绝对值的增长速度也受到了冲击,但我估计绝对值是有所上升。中国企业以前不管是海外建设还是其他方面都做得比较谨慎,不搞太激进的经营策略。而危机把一些竞争对手掀倒了,比如一些日本和韩国企业,其母国受到的冲击比较大,对于企业的资产结构、现金流量等都有巨大的影响。

大概去年年底到今年上半年的时候,几乎其他国家的企业都缺钱,只有中国企业有钱。中国企业总体上还是抓住了这个机会,而且有些企业还滥用这个机会,比如腾中收购悍马。

外抗贸易保护 内求稳健发展

●问:有多大的诱惑往往就意味着多大的风险。在当前的环境下,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最大风险是什么你对走出去的企业有何建议

[ 梅新育:“最大的风险就是中国企业没有准确的定位,滥用机会” ]

张燕生:在危机期间,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尤其是针对中国钢铁、有色金属、化工、纺织等产能过剩较严重的行业,一些国家交替使用诸如反倾销、反补贴、特殊保障、技术贸易措施等贸易保护主义手段,势必增大了我国出口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对此,要考虑有没有可能将对外金融资产的再配置与出口市场多元化的调整结合起来,使得中国制造成为东亚制造、全球制造。

对于企业而言,金融危机一来,外需萎缩了,产品就没有来自国外客户的订单了,这让我们意识到国内企业在产品的国际营销能力方面是很弱的。总结起来,我国对外贸易额达到了万亿美元,出口额达到了万亿美元,但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国外跨国公司的全球采购网络来完成的。所以当遇到危机时,他们开始自保,往往会甩中国的订单,这对中小企业的伤害很大。所以对于国内企业来说,自主的营销体系建设很重要。 范春永: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是当前我们到海外投资首先面临的问题。 另一个风险是,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时间不长,经验不多,除了国有企业和一些大企业实力比较雄厚,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虽然也走出去了,但抗风险能力比较小,对投资国的环境、政策、各方面情况不是很了解,哪一方面都可能出现摩擦和风险。 目前,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外部风险有所加大,国际投资环境并不宽松,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增强与国际地位提高,我国对世界经济格局利益调整的影响日益增强,中国威胁论有所抬头,国际上对我国企业投资存在较多疑虑和限制。

风险不只是国外市场的风险,也有企业家自身的风险。企业要认真研究,慎重选择项目,必须符合国际国内两个方面需要。

梅新育:最大的风险就是中国企业没有准确的定位,滥用机会。

滥用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打着海外投资的名义,但实际上是炒作或者操纵市场,可能让企业走上歧路甚至以身试法;二是被冲昏头脑、盲目地做不合适的投资或者收购,特别是在收购上,不合适的交易会让自己负上很高的债务,甚至可能让自己陷进去。

在这次危机中陷入困境的企业和公司,很多之前采取了非常激进的扩张策略。2000年之前在海外投资的企业很多都是因并购和扩张失败的。日本和韩国也都有这种情况,比如韩国的大宇,是盲目扩张的典型。

奉行过度激进的战略扩张,还有一个特殊的风险,有的企业管理层想借着国际化的由头,给自己找一个与西方跨国公司高层薪酬接轨的理由。

很多企业管理层心太急,太爱慕虚荣。作为发展中国家企业,中国企业在全球商业中目前还不是处于核心地位,要进入全球核心地位,需要与整个国家的发展步伐相一致,这是比较稳妥的,也是根本的。一些企业的经营层喜欢自己先富起来或先好起来,为了自己的待遇、声望,为了出风头。如果是等着整个国家、行业的发展逐渐发展,需要的时间比较长;如果做一大笔收购,聚光灯一下子就打过来了。有的企业经营者在追求这种虚荣,其实,很多人往往是被自己打败了。 金融支持的差距与努力

●问:就你的经验或调查研究而言,中国金融机构在支持企业走出去方面的服务能力如何

[ 唐茂恒:“银行从整体战略上与企业走出去是一致的,但在具体经营上是有差异的” ]

唐茂恒:金融危机以前,中国企业走出去更多的是一些设备、工程承包等,国外资金比较充裕,对国内金融支持的要求不是那么强烈。金融危机以后,特别是西方银行流动性受到约束,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同时对国内金融需求更加强烈,这方面有很明显的差别。

直面危机大国企业走出去

直面危机大国企业走出去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直面“危”“机”:大国企业走出去当我们用“危机”二字来面对打击,就能在混乱之中找到出路,中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2j4x0ia0y6ksx797jw59jajr88l5800wxv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