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服装时尚产业的现状分析与提升路径研究
■韩纯宇
【期刊名称】《宁波经济(财经观点)》 【年(卷),期】2024(000)009 【总页数】3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增速放缓。商业模式的更新、消费需求的升级,都给传统纺织服装产业带来冲击。在素有中国服装名城之称的浙江宁波,一批服装企业加快与互联网信息技术深度融合,逐步走向智能化、品牌化、高端化。服装这一传统制造业,正逐渐变身时尚产业。申洲、雅戈尔、杉杉、罗蒙、太平鸟等一批知名企业的不断涌现,也让宁波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服装大市。然而,随着消费需求的迭代升级、“互联网+”的崛起以及“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的推进,宁波服装企业也在变化中摸索探寻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
宁波服装时尚产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本土设计师人才稀缺,研发设计和创新能力不足。随着服装需求步入时尚化、个性化时代,众多的服装品牌企业也开始由以往重视生产转变到重视创意设计和渠道终端店铺设计,对设计人员的需求大大增加。
研发设计和创新能力是目前宁波服装企业普遍存在的软肋,虽然较以前更加受到重视,但多数品牌特色风格不明显,缺乏个性、独创性和相对独立的特色风格,模仿现象仍然较为严重,产品定位趋同现象仍然较为突出,互补性和辨识度均不高。尽管加强了与国外先进设计文化的交流,但目前我国服装行业的整体设计水准与国际水平尚存差距,国内服装设计师的输送培养机制也有待改进。
对于服装企业的研发投入相对不足,跟风模仿和产品同质化现象普遍,制约了服装品牌的设计水平再迈上一个新台阶。
2.服装时尚产业发展地区协作不畅,服装企业存在单打独斗状态。根据北上广等发展较快的城市实践证明,一个产业发展仅依靠本土资源是不够的,更需要广阔地域范围的资源支撑。虽然宁波属于港口城市,但服装时尚领域的协作较少,宁波与周边的产业联动方面还没有形成一体,宁波也没有体现时尚产业价值链的引领作用,包括资本、品牌、市场等,与其他城市的互动更多存在竞争关系,合作交流要明显不足,除宁波国际时装节外,有影响力的时尚活动数量还较少。
许多服装企业存在单打独斗的状态,同类企业之间尤其是同类的大企业之间以及它们与本地其他企业之间合作也少,对中小企业有意识的带动作用甚微。虽然近几年来有一些大企业开始与中小企业开展合作,但这些企业多数将主业之外的一部分加工任务分包出去,对于高质量、高价格的产品还是自己完成,企业之间合作少、交流少、缺乏相互间的信任。
3.宁波服装业重心立足于成衣业,在品牌、服务方面建树较少。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纺织服装业的发展重心一直放在生产制造体系上,打造出堪称世界一流的成衣制造业,成为众多国际品牌的加工基地,但在品牌、服务等方面建树相对有限。经济新常态下,服装消费在升级,呈现品牌化、个性化等新特点,服装产业从成衣业向时装业转型就成为必然,由此带来对品牌、服务的新需求。新零售的核心就是服务,现在做衣服,更重要的是服务。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的新零售,可以为更广大的人群提供个性化的智慧服务。
在企业运营方面,逐渐由依托贴牌加工生产(OEM)向设计生产(ODM)、品
牌生产(OBM)转变。虽然消费者对我国服装自主品牌认知度不断提高,但真正的自主知名品牌很少,辨识度不高。宁波具备龙头企业和优势品牌的同时,大量中小纺织服装企业同质化问题也比较严重。
宁波服装行业发展提升路径
新经济对传统经济的替代和改造的速度非常快。技术变革进一步改变服装业,线上线下无缝衔接成为新消费趋势。粉丝经济崛起,网红经济走向成熟。消费升级大潮袭来,服装时尚品牌生活方式化。人工智能减少劳动力需求,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成为现实。宁波服装时尚产业发展如何提升?
(一)重拾经典传承工匠精神,让服装文化在传承中创新。工匠精神的核心是企业要追求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如今,我们进入后工业时代,一些与现代生活不相适应的老手艺、老工匠逐渐淡出了日常生活,但工匠精神永不过时,它还在无时不刻的帮助我们创造价值。目前,宁波许多服装企业心浮气躁,追求“少、短、快”,即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即时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灵魂。因此,服装企业更需要秉承工匠精神,在长期的竞争中获得成功。宁波作为红帮裁缝发源地,响应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发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号召,让国人感受工匠之美,提升产品的时代内涵,把对精益求精的追求注入每个企业的血液中,让服装文化艺术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
(二)利用网红经济,支持树立网红品牌。服装企业应当准确认识网红在整个网红经济中的地位。网红经济是互联网经济中的重要模式之一,网红本身也成为流量入口。正如许多互联网企业的口号“得流量者得天下”,掌握了用户流量,便能轻易地引导用户,刺激消费需求。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不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