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B C 280 600 1050 320 450 砾岩层夹砂土,未胶结 上部砾岩,砂质砾岩,中下部含砾砂岩 中上部含砺砂岩、夹泥岩和粉砂质泥岩; 下部砺状砂岩,含砺砂岩、泥岩、粉砂质泥岩不等厚互层 渗漏 渗漏 防塌 D E F3 F2J F2K F1 QJ 1600 1900 2650 2900 3150 3500 3650 (未穿) 300 750 250 250 350 150 泥岩、砂质泥岩、砺状砂岩、含砺砂岩不等厚互层,泥质粉砂岩 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夹砺状砂岩、含砺砂岩 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 泥岩夹钙质砂岩,夹碳质条带煤线,中部泥岩夹煤层、下部泥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 泥岩为主,泥质粉砂岩,中粗砂岩,砂砾岩间互 泥岩、泥质砂岩、下部灰褐色泥岩 深灰,浅灰色灰岩为主,间夹褐,砖红色泥岩 防漏 防斜 防斜 防漏 防斜 防斜、塌、卡 防漏、喷、卡 防漏、喷、卡
1.2 地质基本数据
1.2.1井 号:A5 1.2.2井 别:生产井 1.2.3井 位:
(1)井位座标:纵(X)4275165
横(Y)20416485
(2)地面海拔:50m
(3)地理位置:XX省XX市东500m (4)构造位置:XX凹陷
(5)过井测线:504和45地震测线交点
1.2.4设计井深: H=3000+4×100+67×3=3601m (学号:929167) 1.2.5目的层: Q层,底层深度3601m,分层厚度150m
J1.2.6完钻层位: A、B、C、D、E、F3、F2J、F2K、F1、QJ 1.2.7完钻原则:先期裸眼完井
1.2.8钻探目的:了解XX构造QJ含油气情况,扩大勘探区域,增加后备油气源
11
2 井身结构设计
2.1 井下复杂情况提示
2.1.1在本井的钻井过程中,现场有关技术人员应充分了解、分析邻井事故复杂情况,防止事故的发生,及时处理好工程复杂。注意观察地震对钻井的影响:
①井漏:井漏深度及层位; ②井斜:易斜井段及对应层位; ③井喷:易井喷井段及对应层位。
2.1.2进入目的层,应根据实钻情况及时调整泥浆密度,注意防喷、防漏和防卡,一方面要搞好油气层的发现,保护工作,另一方面要切实搞好井控工作,确保安全施工。
2.1.3 根据××油田分公司钻开油气层申报制度要求,由地质监督以书面形式向钻井监督和井队提出油气层预告;原则:
1)钻揭目的层前7天。
2)目的层提前或非目的层发现油气显示要立即通知。
3)邻井没有发现H2S气体,但本井应密切监控。行业标准中H2S的安全临界浓度为20mg/m3(约14PPm),若发现H2S,无论浓度高低,都要向勘探事业部的钻井技术部及HSE管理办公室、生产技术处和质量安全环保处报告,同时作业队伍要向所属的上级部门报告。
2.2 地层可钻性分级及地层压力预测 2.2.1 地层可钻性分级
地 层 A B C D E F3 F2J F2K F1 4.9 QJ 可钻性值 0.6
1 1.39 2.16 3 3.5 7.3 5.2 12
2.2.2 压力剖面预测
2.3 井身结构设计系数
钻探目的层为灰岩地层,确定完井方法为先期裸眼完井。根据地质情况钻达目的层过程中不受盐岩,高压水层等复杂地层影响,故井身结构设计按地层压力和破裂压力剖面进行。井深结构设计系数如下表所示。 名称 数值 来源 S? Sg Sf Sk ?PN ?Pa g/cm3 0.05 g/cm3 0.05 g/cm3 0.03 区域资料统计 g/cm3 0.05 区域资料统计 MPa 15 区域资料统计 MPa 20 区域资料统计 理论计算 理论计算 钻井液的压力体系 最大钻井液密度
13
?max??pmax?Sb (2-1)
式中 ?max—— 某层套管钻进井段中所用最大泥浆密度,g/cm3;
?pmax—— 该井段中所用地层孔隙压力梯度等效密度,g/cm3;
Sb—— 抽吸压力允许值的当量密度,取0.036 g/cm3。
发生井涌情况
?fnk=?pmax+Sb+Sf+
Hpmax?SkHni (2-2)
?fnk—— 第n层套管以下井段发生井涌时,在井内最大压力梯度作用下,上部地层不被压裂所应有的地层破裂压力梯度,g/cm3;
Hni—— 第n层套管下入深度初选点,m;
Sk—— 压井时井内压力增高值的等效密度, 取0.06 g/cm3; sf—— 地层压裂安全增值,取0.03 g/cm3。
校核各层套管下到初选点时是否会发生压差卡套
?Pr2?9.81?Hmm(?pmax?Sb??pmin)?10?3(2-3)
?prn—— 第n层套管钻进井段内实际的井内最大静止压差,MPa;
?pmin—— 该井段内最小地层孔隙压力梯度等效密度,g/cm3; ?P—— 避免发生压差卡套的许用压差,取12 MPa;
Hmm—— 该井段内最小地层孔隙压力梯度的最大深度,m 。
套管层次的确定 1.确定油层套管下入深度H1
因为井深H=3601m,所以油层套管下入深度H=3601m 。
14
12.确定第技术套管下入深度H2 (1) 初选点H2i
试取 H2i=310 m
参考临井基本参数, ?f310=1.60g/cm3,?pmax=1.12 g/cm3 由公式3-2
3601?0.060?f2k=1.12+0.036+0.03+
310?f2k=1.883 (g/cm3)
因为?f2k< ?f950且相近,则初选点下入深度H2i=310 m 。 (2) 校核H2i=310 m
在此井段 , ?pmax=1.12 g/cm3,?由公式 3-3
3=0.85g/cm , Hmm=163 m 。 pmin?Pr2=9.81?163×(1.12+0.036-0.85)?10?3 ?Pr2=0.17126(MPa)
因为?Pr2< ?P,所以不会产生压差卡套, 则确定此级套管的下入深度310m 。
3.确定第表层套管下入深度H3 (1) 试取H3i=80 m
参考临井基本参数,?pmax=0.85 g/cm3,?f80=1.50g/cm3。
参考邻井资料的钻井液性能指标的数据:在0-163m的井段上钻井液的密度范围为1.1-1.2g/cm3,在这里我们试取钻井液密度为1.15g/cm3由公式 3-2和3-1
?f3k=1.15+0.03+
310?160 80?f3k=1.4125(g/cm3)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