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水色观察与水质管理
马善乐1,唐兴本2 【期刊名称】河北渔业 【年(卷),期】2013(000)012 【总页数】2
巡塘时,在水质检测设备配套不到位或使用不及时的情况下,观察池塘水色就尤为重要,本文总结了当地的操作经验并查阅相关资料,简单介绍池塘中常见池塘水色、常见水色变化、透明度等的观察与水质管理的相关内容,供同行们在进行水质分析和池塘理化因子测量时参考。
1 池塘中水的颜色
由于池塘中含有大量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各种悬浮物等,在阳光的折射下,显示出不同的颜色。 1.1 好的水色
1.1.1 好的水色的培养 放苗前,用2 250 kg/hm2生石灰清塘消毒,在池角堆放1 500~2 250 kg/hm2有机肥;每日加注5%~10%新水降低浮游生物浓度, 适当减少投饲量。 1.1.2 好的水质的水色
1.1.2.1 茶色或茶褐色这是硅藻类品种占优势的池塘水的颜色,在养殖早期,这些藻类包括由此繁殖起来的浮游动物通常都是养殖动物幼体的优质天然饵料。 1.1.2.2 草绿或清爽黄绿色 顾名思义,这种池塘的水体内绿藻的数量占优势,其次也有一定数量的硅藻类,在海水养殖池塘内,这些藻类及由此繁殖起来的各种浮游动物、底栖动物都是鱼类幼体、各种贝类、虾蟹类的天然饵料。
但也不排除有些藻类被鱼类幼体、各种贝类、虾蟹类摄食出现消化不良的现象,如一些小球藻,因此,要结合具体情况,配合显微镜检查,从而确定池塘中的藻类是不是优质天然饵料,如果发现有异常要通过换水等及时进行调整。 1.1.2.3 褐色 应该说这不是一种好的池塘水的颜色,褐色通常表现为黄褐色、红褐色、褐带绿色等,池水中虽然硅藻数量占优势,但水的颜色容易发生变化,尤其是在池塘养殖中后期,褐色可能会转化为黑褐色,这就预示着水质开始向“老水”转化,要引起注意。
1.1.2.4 暗白色 这种池塘水的颜色通常是由翠清色转变而来,翠清色的水体中含有大量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原生动物等,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浮游动物、原生动物等大量繁殖,池塘水呈暗白色,这两种池塘的水质是培育养殖对象苗种及贝类、前期养殖虾蟹等的良好水质,但不适宜池塘中后期池塘养殖。 1.2 不好的水色
1.2.1 蓝绿色、浑绿色“水华” 这是由于养殖对象密度过大、池塘生物负荷量大、水质恶化等引起的。其组成藻类为蓝藻门中微囊藻、颤藻及囊球藻等,蓝藻为优势藻类或接近优势藻类,在高温季节的7-8月份,容易产生蓝绿色,由于池塘用水的富营养化,池塘内的藻类大量繁殖,当池塘的营养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时,有益的藻类因为死亡而造成水体浑浊,蓝藻等各种藻类成为了优势种群,养殖水质进一步恶化。
1.2.2 黑褐色 是由于池塘水质老化、恶化,毒物积累多引起的。主要表现为黑褐色或深红褐、深黄褐色等多种形式,其组成藻类多为有害藻,这些藻类在生长繁殖期间或者倒藻以后会分泌有毒物质,从而给水产养殖造成巨大损失,这种水色不适宜进行水产养殖。
1.2.3 清水 青苔水,即水体底部长满青苔,养殖幼体进入青苔难成活。主要是水中缺乏营养盐类,有益藻类绝生。
2 有益水色转色
2.1 茶褐色、黄绿色
2.1.1 转色 在池塘内该水色持续时间较短,易于转换成其它水色。
2.1.2 水质管理 在养殖旺期,每2~3 d加注养殖水体总量的1/10的新水1次,适时追加使用有机肥和无机肥料;定期使用生物制剂(海水池塘使用芽孢杆菌类、淡水池塘使用乳酸菌类,下同;制剂、改良剂、药品等未作说明的,使用参见产品说明,下同)与水质、底质改良剂等。 2.2 浓绿色
2.2.1 转色 浓绿色是应该高度重视的水色。
2.2.2 水质管理 可撒入0.1 kg/m3“沸石粉”或“生石灰”调整水色,连续3次,每日一次。
2.3 池塘出现黑褐色与酱油色 2.3.1 转色 多发生在池塘养殖后期。
2.3.2 水质管理 在转水前,定期及时适量换水;开增氧机12~14 h,无机械增氧,可使用粒粒氧,防止转水。发现转水,池塘先排水20~20 cm,按照相关的产品说明,用专用水质改良剂、底质改良剂等调节水质;或者加大剂量使用改底并可配合粒粒氧同时使用,改良底质,分解毒素,再使用水质改良剂絮凝分解有机质和死亡藻类,恢复水色。 2.4 绿色水转黑、发蓝
2.4.1 转色 由于藻类老化,丝状藻繁殖过多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