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新人教版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新人教版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旦角

(注)

江岸

年轻的时候,他是闻名遐迩的人士。每到农闲时节,四乡八里的人约在一起,组个草台班子,挨村唱梆子戏,都免不了跑到黄泥湾,邀他加盟。他那媚媚的扮相,妖妖的身段,在台上一走,就是一串碰头彩;一个水汪汪的飞眼,能淹死一堆小媳妇;一挑葱白似的兰花指,能醉倒一群小姑娘;再唱上那么几嗓子,连半老徐娘们都从里往外酥透了。 不管演哪一出戏,都数他的戏份足。《大祭桩》中的黄桂英,《铡美案》中的秦香莲,《打金枝》中的公主,《西厢记》中的红娘,都非他莫属。

他还真从戏迷中拐了个姑娘,做了他的媳妇儿。一切有关他的杂务都被那姑娘包下来了。他和媳妇儿相亲相爱地过了大半辈子,媳妇儿没舍得吵他一句骂他一声,横草不让他拈,竖草不让他拿,就是时不时让他在家简单地扮上,摆弄一下身段,哼那么几句。嫁给他多少年了,媳妇儿看了听了他的戏,仍然眼睛放光。后来,大队演样板戏,他演李铁梅、阿庆嫂,演了几次,不让他演了。他演的李铁梅、阿庆嫂怎么看怎么不像英雄人物。他不演戏,急得吃不好睡不香。媳妇儿便让他在家里偷偷演,演给她一个人看。当然,他演的是红娘,是秦香莲。有时候,媳妇儿还能接几句张生、黑老包呢。

这么好的媳妇儿,打着灯笼也难找,谁知说走就走了,事前半点儿征兆都没有。他哭天抢地,眼睛哭肿了,嗓子哭哑了,好长时间,整天都像是没了魂儿的人。媳妇儿都埋了半年多了,他还时不时到坟头去哭,细听了,不是哭,却是唱—— 婆母娘且息怒站在路口, 听儿把内情事细说根由。 想当初李黄两家结亲后, 也算是门当户对第一流……

媳妇儿走了,儿子在外面念书,家里只剩下他一个人,没抓没挠的。他一辈子习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没料理日子的本领,一烦,连出去进来都离不了的戏也免了。过了两年,儿子高中毕业回了家,不久又娶了亲,家里总算又有了一个女人,他才可以伸开肠子过一过日月,好好唱一唱他的戏了。

亲家母年轻时也是他的戏迷。亲家母来家了,和他有说不完的话。说得兴起,偶尔他也比划比划,但是一举手一投足一开口,和过去有天壤之别,让亲家母直感叹,到底是老了,老了。听了亲家母的话,他不知是忧伤还是高兴。但他每回都拼命挽留亲家母多住几天。只要过一段时间亲家母没来,他还会催儿媳回娘家去接呢。 儿媳不愿意了,和儿子吵,你爹咋回事儿,我爹还没死呢。 儿子笑了笑。

儿媳又说,你爹都这么大岁数了,别整天没事了哼哼唧唧的好不好,一个大老头子,男不男女不女的,算什么呀! 儿子不笑了,叹了一口气。

儿子还是和他谈了。从此以后,他进进出出都黑着脸,既不哼唱了,也不言语了,终于

憋出一场病来。病好了,他脱了层皮似的瘦了下来。

儿子瞒着媳妇儿,带他到省会电视台梨园春擂台赛报了名。他竟做了擂主。比赛那天,他唱了两段《西厢记》红娘唱腔,一段是: 他二人进房去竟把门来上, 门儿外战兢兢站立俺红娘。 都只为老夫人把良心昧丧, 抱不平我才陪你来到书房…… 另一段是:

谯楼上打四梆,霜露寒又凉, 为他们婚姻事,俺红娘跑断肠。

抬头把天望,为什么,为什么,今夜晚这夜真长啊! 恨声老夫人,过河你拆桥梁, 逼你的亲生女,夜半会张郎。 从今后再莫说你治家有……

唱过了,看到观众和评委都给他打了全场最高分,他眼角悄悄溢出了泪花。这一辈子,能演给千千万万个戏迷看,死了也值了!

(有删改)

(注)旦角指的是戏曲中的女性形象,可分为青衣、花旦、刀马旦、武旦、老旦、彩旦等类别。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第一段多角度描写了“旦角”的舞台形象,重点突出了他妩媚的扮相和出色的唱功。 B.旦角因演不好英雄人物而非常着急,既表现了他对戏剧的热爱,也表现了“旦角”这一角色的局限性。

C.儿子的“笑”是对自己女人误解两位老人之间关系的嘲笑,“不笑”“叹了一口气”则包含了一种无奈之感。

D.本文语言散发着独特而清新的乡土味道,且平中见奇。如第四段在写主人公的伤心表现时,看似描写平淡,却蕴含着丰富的意味,给读者留下回味的空间。

(2)小说中,儿媳对“旦角”的不满与其他人对“旦角”的认同、痴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3)小说共有三处引用了“旦角”的唱词,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答案】 (1)A

(2)①儿媳的不满与“旦角”的媳妇儿、亲家母等的认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儿媳对“旦角”的不理解,对传统戏曲的不理解,暗示了传统艺术与现代年轻人的隔阂。②儿媳的不满与后文“旦角”梨园春擂台夺魁后流露出的情感形成对比,突出了“旦角”以戏为人生,愿为戏而死的形象特征。③儿媳的不满与儿子的理解以及电视台的认可形成对比,让人思考如何对待传统艺术、如何发扬传统艺术的问题,升华了主题。

(3)①从人物形象塑造上看,展现了主人公对妻子的深情,突出他痴迷于戏剧的形象。②从小说结构上看,题目是“旦角”,引用“旦角”唱词暗合标题。③从表达效果看,在叙述中插入唱词,使小说的叙述节奏更加富于变化,内容更加多样化,更加富有艺术特色。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同时,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B项,“也表现了‘旦角’这一角色的局限性”说法错误,结合文本内容“大队演样板戏,他演李铁梅、阿庆嫂,演了几次,不让他演了。他演的李铁梅、阿庆嫂怎么看怎么不像英雄人物。他不演戏,急得吃不好睡不香”分析可知,“也表现了‘旦角’这一角色的局限性”无中生有;C项,“儿子的‘笑’是对自己女人误解两位老人之间关系的嘲笑”理解错误,不是“嘲笑”,是儿子用笑来化解自己女人的误解;D项,“平中见奇……回味的空间”说法错误,本文语言并无平中见奇的特点,“他哭天抢地,眼睛哭肿了,嗓子哭哑了,好长时间,整天都像是没了魂儿的人”,第四段的描写只是展现“他”哭的状态,并无深意。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此题明确指出儿媳对“旦角”的不满与其他人对“旦角”的认同、痴迷是鲜明的对比,只是让学生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那么,答题的思路首先抓住对比,然后结合文章内容、人物形象和主题来谈。第一,从内容上来看:儿媳对“旦角”的不满与其他人对“旦角”的认同、痴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分析对比手法运用的好处,突出了儿媳对“旦角”的不理解,对传统戏曲的不理解,这是不同思想的冲撞,传统与现代的思想冲突,暗示了传统艺术与现代人的隔阂;第二,从人物形象上来看:结合文本内容“儿媳不愿意了,和儿子吵,你爹咋回事儿,我爹还没死呢”“他眼角悄悄溢出了泪花。这一辈子,能演给千千万万个戏迷看,死了也值了”分析可知,儿媳的不满与后文“旦角”梨园擂台夺魁后流露出的情感形成对比,凸显了“旦角”的形象;第三,从主旨上来看:结合“儿子瞒着媳妇儿,带他到省会电视台《梨园春》擂台赛报了名。他竟做了擂主。……看到观众和评委都给他打了全场最高分,他眼角悄悄溢出了泪花”“能演给千千万万个戏迷看,死了也值了”分析可知,儿媳的不满与儿子的理解以及电视台的认可形成对比,让人思考如何对待传统艺术、如何发扬传统艺术的问题,同时也凸显了主题,升华了主旨。

(3)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此题侧重考查学生分析句子作用的能力。做该种题型,首先要弄清楚句子的含义,有时特别要注意句子由写的内容而产生的特殊表达效果。然后可以从引用的作用来分析,一般有照应标题、补充情节、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凸显人物形象等作用。第一,从唱词内容和表达效果来看:三处引用了“旦角”的唱词,从唱词或戏文本身的内容来看,写出了主人公深爱妻子等优秀品质,更加丰富了文章的内容;第二,从塑造人物来看:“他还时不时到坟头去哭,细听了,不是哭,却是唱……”唱词的内容既展现了主人公对妻子的深情,又突出他痴迷于戏剧的形象;第三,从结构上来看,本文题目是“旦角”,引用“旦角”的唱词,照应了标题。 故答案为:⑴A;

⑵①儿媳的不满与“旦角”的媳妇儿、亲家母等的认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儿媳对“旦角”的不理解,对传统戏曲的不理解,暗示了传统艺术与现代年轻人的隔阂。②儿媳的不满与后文“旦角”梨园春擂台夺魁后流露出的情感形成对比,突出了“旦角”以戏为人生,愿为戏而死的形象特征。③儿媳的不满与儿子的理解以及电视台的认可形成对比,让人思

考如何对待传统艺术、如何发扬传统艺术的问题,升华了主题。

⑶①从人物形象塑造上看,展现了主人公对妻子的深情,突出他痴迷于戏剧的形象。②从小说结构上看,题目是“旦角”,引用“旦角”唱词暗合标题。③从表达效果看,在叙述中插入唱词,使小说的叙述节奏更加富于变化,内容更加多样化,更加富有艺术特色。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把握小说的重要情节安排的作用的能力。第一步,指明小说运用了哪一种手法。第二步,结合具体情节分析这种手法在文句中是如何体现的。第三步,明确有何效果或作用。要点明此手法突出了人物的什么形象特点。

(3)本题考查把握引用作用的能力。引用,以此领起全篇,则能够使语言显得凝练精辟,更能让阅卷者立刻“窥”到作者的文化积淀和人文素养,给他们留下较佳的第一印象。在文章收尾处引用古典诗文,则具有画龙点睛之效,能够启人心智、升华主题,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令读者掩卷沉思,回味无穷。思考时,要结合着引用的一般性作用,结合着引用所在语段的具体语境分析。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塾师老汪

老汪在开封上过七年学,也算有学问了。老汪瘦,留个分头,穿上长衫,像个读书人;但老汪嘴笨,又有些结巴,并不适合教书。也许他肚子里有东西,但像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头几年教私塾,每到一家,教不到三个月,就被人辞退了。 人问:“老汪,你有学问吗?”

老汪红着脸:“拿纸笔来,我给你做一篇述论。” 人:“有,咋说不出来呢?”

老汪叹息:“我跟你说不清楚,躁人之辞多,吉人之辞寡。”

但不管辞之多寡,学堂上,《论语》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一句,哪有翻来覆去讲十天还讲不清楚的道理?自己讲不清楚,动不动还跟学生急:“啥叫朽木不可雕呢?圣人指的就是你们。”

四处流落七八年,老汪终于在镇上落下了脚。

老汪的私塾,设在东家老范的牛屋。老汪亲题了一块匾,“种桃书屋”,挂在牛屋的门楣上。老范自家设私塾,允许别家孩子来随听,不用交束脩,自带干粮就行了。十里八乡,便有许多孩子来随听。由于老汪讲文讲不清楚,徒儿们十有八个与他作对,何况十有八个本也没想听学,只是借此躲开家中活计,图个安逸罢了。但老汪是个认真的人,便平添了许多烦恼,往往讲着讲着就不讲了,说:“我讲你们也不懂。”

如讲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徒儿们以为远道来了朋友,孔子高兴,而老汪说高兴个啥呀,恰恰是圣人伤了心,如果身边有朋友,心里的话都说完了,远道来个人,不是添堵吗?恰恰是身边没朋友,才把这个远道来的人当朋友呢;这个远道来的人,是不是朋友,还两说着呢;只不过借着这话儿,拐着弯骂人罢了。徒儿们都说孔子不是东西,老汪一个人伤心地流下了眼泪。

老汪教学之余,有个癖好,每月两次,阴历十五和三十,中午时分,爱一个人四处乱走。拽开大步,一路走去,见人也不打招呼。有时顺着大路,有时在野地里。夏天走出一头汗,冬天也走出一头汗。大家一开始觉得他是乱走,但月月如此,年年如此,也就不是乱走了。十五或三十,偶尔刮大风下大雨不能走了,老汪会被憋得满头青筋。一天中午,东家老范从各村起租子回来,老汪身披褂子正要出门,两人在门口碰上了。老范想起今天是阴历十五,便拦住老汪问:“老汪,这一年一年的,到底走个啥呢?” 老汪:“东家,没法给你说,说也说不清。”

这年端午节,老范招待老汪吃饭,吃着吃着,又说到走上。老汪喝多了,趴到桌角上哭着说:“总想一个人。半个月积得憋得慌,走走散散,也就好了。” 这下老范明白了:“怕不是你爹吧,当年供你上学不容易。” 老汪哭着摇头:“不会是他。”

老范:“如果是活着的人,想谁,找谁一趟不就完了?”

老汪摇头:“找不得,找不得,当年就是因为个找,我差点丢了命。”

老范心里一惊,不再问了,只是说:“大中午的,野地里不干净,别碰着无常。” 老汪摇头:“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又说:“碰到无常也不怕,他要让我走,我就跟他走了。”

老汪的老婆叫银瓶。银瓶不识字,但跟老汪一起张罗私塾。老汪嘴笨,银瓶嘴却能说。但她说的不是学堂的事,尽是些东邻西舍的闲话。嘴像刮风似的,想起什么说什么,人劝老汪:“老汪,你是有学问的人,你老婆那个嘴,你也劝劝。”

老汪一声叹息:“一个人说正经话,说得不对可以劝他;一个人胡言乱语,何劝之有?” 银瓶除了嘴能说,还爱占人便宜,不占便宜就觉得吃亏。逛一趟集市,买人几棵葱,非拿人两头蒜;买人二尺布,非搭两绺线。夏秋两季,爱到地里拾庄稼,碰到谁家还没收的庄稼,也顺手牵羊捋上两把。从学堂出南门离东家老范的地亩最近,所以捋拿老范的庄稼最多。一次老范到后院牲口棚看牲口,管家老季跟了过来:“东家,把老汪辞了吧。” 老范:“为啥?”

老季:“老汪教书,娃儿们都听不懂。”。 老范:“不懂才教,懂还教个啥?” 老季:“不为老汪。” 老范:“为啥?”

老季:“为他老婆,爱偷庄稼,是个贼。” 老范挥挥手:“娘们儿家。”

又说:“贼就贼吧,我五十顷地,还养不起一个贼?”

这话被喂牲口的老宋听到了。老宋也有一个娃跟着老汪学《论语》,老宋便把这话又学给了老汪。没想到老汪潸然泪下:“啥叫有朋自远方来?这就叫有朋自远方来。”

(选自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擅长以经典文句的使用来表现人物性格,如老汪翻来覆去讲不清楚“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就说明了作为乡村塾师的他迂腐无能。

B.文中老汪每月两次的“乱走”令人备感困惑,直到端午节老汪酒后吐真言,暴露内心秘

新人教版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新人教版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一、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旦角(注)江岸年轻的时候,他是闻名遐迩的人士。每到农闲时节,四乡八里的人约在一起,组个草台班子,挨村唱梆子戏,都免不了跑到黄泥湾,邀他加盟。他那媚媚的扮相,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2foe1jav37s7tu43p391qw0b8cv4600t1d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