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你也没业务做了,那我好受多了!
这几年,大量具备hard skill的人跑到金融行业来变现,为啥不去别的行业,搞金融来钱快呗:一个通道业务几十亿给谁不是给,发个债几十亿谁做不是做;另外还有大量的年轻人,soft skill更是炉火纯青,上舔天下舔地中间舔空气,时常让老人们觉得自己刚入行时是个Sb。
过年朋友们出来聚会,餐桌上弥漫中一股浓浓的“听说你过得也不太好,也没业务做了,我心里舒服了一些”诡异气氛。以往抢着买单的搞金融的小伙伴,突然也会问服务员,你这边有团购吗?
一、业务停滞的心慌一个债券基金经理,10亿的产品赎成了1亿,一年一笔新增委外没接到,唯一客户因为浮亏勉强续了半年;一个PE项目经理,减持新规出来后老的退不出去了,新项目贼拉贵还一堆资金嗅着;一个信托公司老鸟,一年只做了一单业务,正学习年终总结编著技巧;一个十几年的银行中层,刚在分行述职大会上声泪俱下的控诉业务指标;一个基金机构销售,本领只剩下卖货币基金了,前脚刚把政策跟客户勾兑好,后脚老板打来电话说:“营销方案作废,回来吧。”这一年,金融民工终于认清现实:官家并不喜欢你,尤其不喜欢你把风险丢给国家和人民,银子揣自己腰包!比如:2012年券商创新大会,郭主席亲自参加;2013
年,参会的只有副主席了,一众大佬纷纷爽约;2014年,参会的副主席后来直接被抓了起来并指为股灾内鬼;2015年,盛世股灾下,没人敢开了;2016,2017,对不起,只有政策学习班,没有业务创新会。还不信?五年来,去了徐工、去了京东方、去了海康威视、甚至早早就去了腾讯,你啥时候见视察金融机构,哪怕是市值雄霸世界的银行。是啊,官家凭啥喜欢你?左手拿老百姓的,右手拿企业的,嘴里还啃着国家的,层层嵌套抬高了融资成本,乱加杠杆积聚了金融风险。可是转念一想,金融本质不就是融(la)通(pi)资(tiao)本吗,不就是加杠杆吗?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2017年,近乎一周一发的监管文件、处罚通报让人们感到慌乱:前一天还在勾兑的业务,第二天就不能做了。“突然”这一下,有可能是监管部门的一纸文件、一则通报,也有可能是一通电话,一封邮件。申诉,提意见?你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好不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字一句看了没有?新闻联播上一行三会负责人的发言听了没有? 二、行业过剩的心慌
这一年,金融民工还天天被媒体拿着真的假的AI机器人吓唬,像下面这种大概率是瞎编乱造的消息动不动就会在微信朋友圈上传播流窜,吓得你菊花一紧,掰指一算:ta娘的老子怕是熬不到退休了。即便如此,那些因地域歧视高考考不上金融的高中生们,终于变成了考研挤向金融的大学生。今
年研究生考试,经管类的录取比例又达到了创纪录的40比1,而工科类的录取比例是1比1,过线就录取。这并不奇怪,傻子都知道,哪里来钱快去哪。你想不通,优秀的211大学研究生毕业,干点什么不好跑去银行柜台做数钱盖章这种重复性工作,可是银行体面啊,公积金高啊,旱涝保收啊;你想不通,清华电气工程毕业,去电厂做工程师,第一年9万,5年后当了科长,年收入20万,如果去券商当电力行业研究员,第一年收入20万,5年后混个新财富年薪百万不要太轻松;你想不通,大西北搞火箭又苦又累一年拿十几万,基金公司招人,月薪开一万以下,刚毕业的小朋友根本不正眼瞧HR。凭什么?常言道,金融行业的核心就是钱和资产,要么能拉来钱,要么能搞到好的资产。搞定这两个东西,需要两个方面的能力:hard skills和soft skills。hard skills就是说你背景硬不硬,soft skills就是说你身段软不软(节操)。两者都有所向披靡,有其一者可出人头地,两者皆无就只能呵呵了。而这几年,大量具备hard skill的人跑到金融行业来变现,为啥不去别的行业,搞金融来钱快呗:一个通道业务几十亿给谁不是给,发个债几十亿谁做不是做;另外还有大量的年轻人,soft skill更是炉火纯青,上舔天下舔地中间舔空气,时常让老人们觉得自己刚入行时是个Sb。当各行各业都被互联网所折腾的死去活来的时候,金融行业的小伙伴们还愉快的靠拉皮条和勾兑赚钱,延续着信息不对称下“客户是Sb所
以我赚钱”的业务模式。当中兴跳楼事件引起人们对通讯行业衰落的思考时,证券老兵们还在用套路为自己壮胆:“别怕,没有什么是一次牛市解决不了的!”这,可能延续下去吗?三、安全感缺失的心慌其实最戳痛人心的,还是一件又一件事撕裂了你心中的安全感。如果自己像那个中兴员工一样被裁员,能否体面的活下去?一个月2万的房贷谁来还?换一家公司自己能否接受更低的工资和职位?恐怖的是,你正在从事的工作,并不会因为时间久了,而给你带来个人价值的提升。千万别跟我提人脉:离开大平台,你以为的人脉还有多少能用,自己心里没有B数吗?更恐怖的是,你再不年轻了。再也不能拿“年轻没有失败”当做借口了。身背房贷,老婆孩子等米下锅,所以自己根本不敢断了现金流,出来创业赌一把;回到公司做着不开心的事,把心思用在琢磨各路关系,一天天潘鬓销磨。而年轻人可能比你更能加班,更能出差,更能喝酒,甚至更能学习新事物要价还便宜,你心里慌是不慌? 四、如何解决心慌问题
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从事一个越老越吃香的职业,比如医生、律师等等,这样就不怕啦。对不起来不及了,学医有多苦,当医生有多累,不是你能体会的,司法考试也已经不允许非法学专业人士报考了,趁早死了这条心。越老越吃香的职业,首先不能是繁重的体力劳动:码头抗沙袋的脚夫,熬夜写代
码的程序猿,连续出差的投行人,都属于民工范畴,总有身体熬不住的那一天。只不过投行民工单位时间的出售价格比脚夫要高很多。其次不能是知识更新换代太快,这样经验性的东西才更值钱,不过现今时代,大部分行业即使老人稍不学习就会被淘汰,这一点今年的金融监管政策已经给各位民工上了很多次课了。然而即使售价再高,你也只是卖自己的时间而已,一个人一天除了睡觉,就只有那么十几个小时可卖,要么是努力学习提高单位售价(比如心理医生、律师),要么是加班加点往外卖(比如程序员)。第二种方式还是卖自己的时间,但是一份时间可以卖很多遍。高晓松20多年前写的歌现在还在给他赚版税,俞敏洪编写的GRE红宝书常年排在销量榜前列。这些人所做的事情就是他创造了一个有价值的东西,并且这个价值可以留存下来抵御岁月侵蚀。当然,还有第三种方式,就是买别人的时间,再用更高的价格把它卖出去。俞敏洪发现光卖自己的时间卖很多遍都不够爽,于是办了新东方,把很多牛人的时间都买过来,然后在以各种花里胡哨的方式卖出去,还编成书做成视频,卖很多遍。这实际就是创业了,然而这并不符合大部分人的现实情况,就不多说了,以免有人误入歧途。总之,要么从事一个越老越吃香的职业,随着时间的推移你的个人价值也会提升,自己时间的单位售价也会提升;要么自己去创造一个有价值的东西出来,使他为你贡献被动收入。至于金融行业的